搜索问答
擅长: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早期避免商业过分集中和旧城改造而采用的较好结构形式。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临街的建筑在底部设置商店、餐厅,学校的学生宿舍底部需设置大空间的自行车库等,而上部各层为住宅、学生宿舍,这些建筑采用了底部一层或二层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墙承重的结构形式,由于该结构形式性价比较高,且具有比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低和便于施工等优点,对于欠发达地区及中小型城镇,这类结构在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现实意义。本篇文章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对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构体系要求、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调查分析
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遭受地震灾害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进行了调查分析,给出了不同建造年代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破坏状态;同时,对少量底层为局部框架或半框架上部为砌体房屋的震害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这类房屋的震害原因和震害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薄弱楼层的部位与破坏状态的关系,指出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不应使底部楼层过强,而应尽量使底部框架-抗震墙与上部砌体房屋楼层的刚度较为均匀的设计概念。
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