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给排水百科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是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宜,本书较详细地提供了数据中心机房布线系统、光纤布线系统、屏蔽布线系统、布线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掌控的要点。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基本信息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内容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是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信息通信与建筑智能化专业人士呈现给行业的“应用佳作”,其目的在于和行业朋友分享、交流、探讨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应用、产品使用、热点问题等。优化的设计方案、新技术的应用要求与规定、产品的性能指标与配置、布线工程的实施安装与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并附有相关应用案例供读者参考,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是《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光纤配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屏蔽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技术白皮书》的汇编册,每个专题技术白皮书包括:研究的范围与依据、术语、概述、系统设计、产品选择、系统配置、工程案例与热点问题分析等内容的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并附赠光盘一张,内有大量综合布线相关产品类型、产品安装、工具演示等视频资料。

查看详情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综合水处理器

  • 品种:综合水处理器;处理水量(m3/h):6;工作压力(MPa):1;规格型号:CLW-I-DQ6-1.0;进出口管径DN(mm):250
  • 柯林沃
  • 13%
  • 北京文仪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南办事处
  • 2025-07-22
查看价格

综合水处理器

  • ADL-F DN150
  • 安得利
  • 13%
  • 成都安得利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综合水处理器

  • ADL-F DN450
  • 安得利
  • 13%
  • 成都安得利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综合水处理器

  • 工作压力(MPa):1;处理水量(m3/h):6;进出口管径DN(mm):250;规格型号:CLW-I-DQ6-1.0
  • 柯林沃
  • 13%
  • 北京文仪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综合水处理器

  • HD-SY-80 DN80
  • 恒德
  • 13%
  • 广州恒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办事处
  • 2025-07-22
查看价格

GRG高级装饰系统

  • 厚15-20(双曲、异形、无缝拼接)
  • 湛江市2016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GRG高级装饰系统

  • 厚10-12(双曲、异形、无缝拼接)
  • 湛江市2016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GRG高级装饰系统

  • 厚25-35(双曲、异形、无缝拼接)
  • 湛江市2016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GRG高级装饰系统

  • 厚10-12(双曲、异形、无缝拼接)
  • 湛江市2016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GRG高级装饰系统

  • 厚25-35(双曲、异形、无缝拼接)
  • 湛江市2016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综合布线分纤箱

  • 综合布线分纤箱
  • 1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3-06-21
查看价格

综合布线系统模块

  • 软件,根据项目CAD图纸,制作综合布线系统布线电子地图,供查看布线信息
  • 1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3-05-16
查看价格

综合布线系统模块

  • 软件,根据项目CAD图纸,制作综合布线系统布线电子地图,供查看布线信息
  • 1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3-04-28
查看价格

综合布线系统模块

  • 软件,根据项目CAD图纸,制作综合布线系统布线电子地图,供查看布线信息
  • 1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3-06-21
查看价格

综合布线系统

  • 网络中心和各个分设备间均采用19"标准机柜
  • 1
  • 3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12-16
查看价格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图书目录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

1 引言 1-1

研究的范围 1-1

研究的依据 1-1

2 术语 1-3

3 概述 1-5

3.1 数据中心定义 1-5

3.2 数据中心系统的组成 1-5

3.3 国内外机房等级及分类 1-6

4 布线系统设计 1-9

4.1 数据中心布线的空间构成 1-9

4.1.1 计算机机房内布线 1-9

4.1.2 支持空间 1-10

4.2 数据中心布线规划与拓扑结构 1-12

4.2.1 数据中心网络布线规划 1-12

4.2.2 数据中心网络布线拓扑结构 1-12

4.2.3 用户需求分析 1-18

4.3 产品选择 1-25

4.3.1 线缆 1-25

4.3.2 机柜/机架 1-26

4.3.3 配线架 1-27

4.3.4 线缆管理器 1-28

4.3.5 设备线缆与跳线 1-29

4.3.6 预连接系统 1-30

4.3.7 线缆/跳线标签系统 1-31

4.3.8 走线通道 1-31

4.4 通道设计 1-32

4.4.1 架空地板走线通道 1-32

4.4.2 天花板下走线通道 1-32

4.4.3 走线通道间距要求 1-33

4.4.4 走线通道敷设要求 1-34

4.5 机柜机架布置设计 1-34

4.5.1 机柜/机架安装设计 1-34

4.5.2 配线设备安装设计 1-37

4.6 接地体与接地网 1-38

4.6.1 接地要求 1-38

4.6.2 数据中心内接地系统结构 1-39

4.7 管理 1-40

4.7.1 标签标识 1-40

4.7.2 连接硬件标签系统 1-41

4.7.3 布线管理系统 1-41

4.7.4 标识设计 1-42

5 布线系统施工与测试 1-46

5.1 配线设备安装 1-46

5.1.1 线路施工 1-46

5.1.2 线缆端接 1-46

5.1.3 通道安装 1-47

5.2 接地体与接地网的安装 1-48

5.2.1 机架接地连接 1-48

5.2.2 机柜接地连接 1-50

5.2.3 设备接地 1-51

5.3 测试 1-51

5.3.1 测试对象特点 1-51

5.3.2 测试方法 1-51

6 布线配置案例 1-54

6.1 配置方案一——4级数据中心机房设计 1-54

6.1.1 布线系统构成 1-54

6.1.2 产品选择与配置 1-55

6.1.3 配线区方案说明 1-56

6.1.4 机柜与接地 1-58

6.2 配置方案二——3级数据中心机房设计 1-59

6.2.1 项目概述 1-59

6.2.2 方案设计说明 1-60

6.3 配置方案三——数据中心机房工艺要求设计 1-62

6.3.1 数据中心布线构成 1-62

6.3.2 数据中心机房布置 1-67

6.3.3 数据中心机房工艺对土建要求 1-67

7 热点问题 1-69

7.1 数据中心内线缆管理是否必要 1-69

7.2 为什么需要支持10G应用 1-69

7.3 如何看待外来串扰(Alien crosstalk)对数据中心布线的影响 1-69

7.4 如何处置数据中心内的废置线缆 1-69

7.5 如何考虑使用高阻燃等级的线缆 1-70

7.6 数据中心内的交叉连接是否必要 1-70

7.7 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可以直接连到核心区的交换机吗?怎么连 1-71

7.8 冷通道下面可以走线吗 1-72

7.9 布线系统对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有积极的措施吗 1-73

光纤配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

1 引言 2-1

1.1 应用范围 2-1

1.2 编制依据 2-2

1.2.1 参考和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2-2

1.2.2 标准简要说明 2-3

2 术语 2-5

3 光纤配线系统设计 2-8

3.1 概述 2-8

3.2 光纤配线系统构成与工程界面 2-9

3.2.1 住宅光纤配线系统 2-9

3.2.2 工业园区和专用网光纤配线系统 2-11

3.2.3 公共建筑光纤配线网络构成 2-11

3.3 光纤配线系统拓扑结构 2-12

3.3.1 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2-12

3.3.2 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2-12

3.3.3 树型网络拓扑结构 2-13

3.4 信业务与接入网技术 2-13

3.5 光纤需求分析 2-14

3.5.1 电话交换机(PABX/ISPBX) 2-14

3.5.2 计算机网络(LAN) 2-20

3.5.3 视讯业务网络 2-26

3.5.4 其他业务网络 2-27

3.6 管线建设规模预测 2-27

3.6.1 引入信息通信中心机房管道 2-28

3.6.2 管道容量确定原则 2-28

3.6.3 交接箱容量测算 2-28

3.7 预测汇总 2-29

3.8 光纤链路的衰减计算 2-29

3.8.1 包含光纤分路器的光纤链路 2-30

3.8.2 不包含光纤分路器的光纤链路 2-32

3.9 需求分析表 2-33

4 光纤产品组成与技术要求 2-36

4.1 光缆 2-36

4.1.1 光纤分类 2-36

4.1.2 光缆分类 2-40

4.1.3 色谱 2-43

4.1.4 接地 2-46

4.2 光纤的接续与端接 2-46

4.2.1 光纤接续 2-46

4.2.2 光纤端接 2-49

4.2.3 现场端接连接器 2-50

4.2.4 光纤连接损耗 2-52

4.3 光纤连接器 2-52

4.3.1 一般结构 2-52

4.3.2 光纤连接器的性能 2-53

4.3.3 光纤连接器 2-54

4.4 光分路器 2-56

4.4.1 熔融拉锥型光纤分路器 2-56

4.4.2 平面波导型光纤分路器(PLC) 2-57

4.4.3 两种类型光纤分路器性能对比 2-57

4.4.4 光分路器的选择 2-58

4.5 光纤系统的配线设备 2-59

4.5.1 室外机房 2-59

4.5.2 室外光纤配线设备 2-60

4.5.3 室内光纤配线设备 2-64

5 产品选择和系统配置 2-69

5.1 应用范围 2-69

5.2 产品选择要素 2-70

5.2.1 光缆终端部位 2-71

5.2.2 引入光缆 2-71

5.2.3 配线部分 2-71

5.2.4 主干部分 2-72

5.2.5 信息通信中心机房 2-72

5.3 应用方案和产品配置 2-72

5.3.1 FTTx全光网络( PON技术) 2-72

5.3.2 光纤 以太交换机解决方案 2-83

5.3.3 HFC光纤同轴混合网络 2-85

5.3.4 SDH/MSTP同步光纤传输网络 2-89

5.4 光纤配线网监测系统 2-90

6 安装设计与施工 2-91

6.1 安装设计 2-91

6.1.1 线路敷设方式确定原则 2-91

6.1.2 室外光缆敷设 2-92

6.1.3 楼内光缆敷设 2-96

6.1.4 管道利用率与弯曲度 2-97

6.1.5 传输线路接地 2-98

6.2 施工要点 2-98

6.2.1 桥架安装 2-98

6.2.2 线槽安装要求 2-99

6.2.3 园区(建筑物之间)光缆布放 2-99

6.2.4 楼宇(建筑物内)光缆布放 2-104

6.2.5 入户光缆布放 2-105

6.2.6 光纤配线设备安装 2-106

6.2.7 光纤极性表示方法 2-108

6.2.8 光纤连接器件的清洁 2-109

7 光纤系统的测试 2-111

7.1 光纤布线系统的一类测试 2-111

7.2 光纤链路测试模型 2-111

7.2.1 测试方法A或称“A模式” 2-111

7.2.2 测试方法B或称“B模式” 2-113

7.2.3 测试方法C或称“C模式” 2-113

7.3 测试要点 2-114

7.3.1 测试标准 2-114

7.3.2 测试光源 2-115

7.4 双光纤、双向(极性)、双波长测试选择 2-115

7.5 卷轴(心轴)光纤测试 2-116

7.5.1 多模光纤测试 2-116

7.5.2 单模光纤测试 2-116

7.6 测试模型选择 2-118

7.7 测试跳线选择 2-118

7.8 非现场测试 2-119

7.9 带分光器链路测试 2-119

7.10 光纤链路的二类测试——光纤链路结构测试(OTDR) 2-119

7.10.1 测试场合 2-119

7.10.2 OTDR曲线 2-120

7.11 测试仪器的常规操作程序 2-122

8 热点问题 2-123

8.1 什么是单模与多模光纤?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2-123

8.2 使用光纤有哪些优点 2-123

8.3 如何选择光缆 2-124

8.4 在光纤的连接中,如何选择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的不同应用 2-124

8.5 光纤越来越接近用户终端,“光纤到桌面”的意义和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2-125

8.6 光纤连接器可以被直接端接在250μm光纤上吗 2-125

8.7 FC连接器可以直接与SC连接器连接吗 2-125

8.8 光纤的固定连接包括机械式光纤接续和热熔接,那么机械式光纤接续和热熔接的选用原则有哪些 2-126

8.9 在光纤到户系统中对光缆接头盒的要求与电信运营商户外线路中所使用的光缆接头盒有什么不同 2-126

8.10 当敷设管道光缆时,该怎样使用牵引拉手 2-126

8.11 普通层绞式光缆施工应注意什么 2-127

8.12 家居配线箱散热问题如何解决 2-127

8.13 光纤配线网络的节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127

8.14 如何保障无源光网络的安全运行 2-128

8.15 光纤清洁的主要方式 2-128

8.16 光纤产品已经带有了防尘盖,为什么在测试和使用前还需要清洁 2-128

8.17 光纤测试时,为何要用专门的参考跳线来设置参考值 2-129

8.18 在做光纤链路损耗测试时,测试仪开机预热的重要性何在 2-129

8.19 测试损耗时,为何会出现负值?难道被测链路不但没有损耗,还产生了增益 2-130

8.20 不合格链路的故障排除有哪些方法 2-130

8.21 光缆链路产生连接故障原因在哪儿 2-130

附录1:其他相关标准 2-132

屏蔽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

1 引言 3-1

1.1 编写目的 3-1

1.2 参考标准及资料 3-2

1.2.1 国家标准 3-2

1.2.2 国际标准 3-2

1.2.3 行业标准 3-2

2 术语 3-4

2.1 名词术语 3-4

2.1.1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3-4

2.1.2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3-4

2.1.3 场强Field Intensity 3-4

2.1.4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3-4

2.1.5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3-4

2.1.6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3-4

2.1.7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3-4

2.1.8 等电位联结Equipotential Bonding 3-5

2.1.9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Main 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3-5

2.1.10 等电位联结导体Equipotential Bonding Conductor 3-5

2.1.11 耦合衰减Coupling Attenuation 3-5

2.1.12 转移阻抗Transfer Impedance 3-5

2.2 缩写语 3-5

3 屏蔽布线系统的技术要求 3-7

3.1 电磁兼容性及防护等级 3-7

3.1.1 计算机网络与电磁干扰 3-7

3.1.2 电磁场参数指标 3-8

3.1.3 电磁兼容性等级 3-9

3.2 屏蔽布线系统的特点与要求 3-9

3.3 屏蔽布线系统的应用 3-10

3.3.1 应用原则 3-10

3.3.2 各种应用环境 3-10

3.4 屏蔽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素 3-12

全程屏蔽与接地 3-12

4 布线系统的接地 3-14

4.1 场地接地系统设计 3-14

4.1.1 进线间接地 3-14

4.1.2 电信间接地 3-14

4.1.3 机房接地 3-14

4.2 机架/机柜接地设计 3-15

4.2.1 机架接地 3-15

4.2.2 机柜接地 3-17

4.3 管槽的接地设计 3-17

4.4 等电位联结导体(BC)要求 3-17

5 产品介绍及产品特点 3-19

5.1 屏蔽对绞电缆 3-19

5.1.1 屏蔽电缆类型表示方法 3-19

5.1.2 常见对绞电缆的种类 3-19

5.2 屏蔽模块 3-22

5.2.1 RJ-45型屏蔽模块与非RJ-45型屏蔽模块 3-22

5.2.2 屏蔽模块的名称及外形示意图 3-22

5.2.3 屏蔽模块的屏蔽性能初判 3-27

5.3 屏蔽配线架 3-27

5.4 屏蔽跳线 3-27

5.5 预端接屏蔽铜缆 3-28

5.6 屏蔽机柜 3-29

5.7 屏蔽机房 3-30

5.8 金属桥架和金属导管 3-30

6 安装设计和施工要点 3-31

6.1 屏蔽施工的基本原则 3-31

6.2 施工前的工程准备检查 3-31

6.3 屏蔽对绞电缆的护套及屏蔽层处理 3-32

6.3.1 含有丝网的对绞电缆 3-32

6.3.2 仅含铝箔层,且铝箔层导电面向内的对绞电缆 3-33

6.3.3 仅含铝箔层,且铝箔层导电面向外的对绞电缆 3-33

6.3.4 屏蔽对绞电缆处理汇总表 3-33

6.4 屏蔽模块端接的技巧 3-34

6.4.1 屏蔽层端接的基本方法 3-34

6.4.2 4对对绞芯线端接 3-35

6.4.3 模块端接完毕后的收尾工作 3-35

6.5 屏蔽布线系统的接地施工 3-35

6.5.1 屏蔽配线架的接地 3-36

6.5.2 机柜接地 3-36

7 屏蔽布线工程的测试与验收 3-37

7.1 系统技术参数及解释 3-37

7.1.1 电气性能指标 3-37

7.1.2 屏蔽层连通性测试 3-38

7.1.3 电缆屏蔽层的等电位联结 3-38

7.2 施工期间的检查 3-39

7.2.1 进场检查与资料检查 3-39

7.2.2 首样负责制 3-39

7.2.3 随工检查 3-39

7.3 屏蔽布线系统的性能测试 3-40

8 热点问题 3-41

8.1 F/UTP电缆和S/FTP电缆的传输性能差异 3-41

8.2 屏蔽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3-41

8.3 屏蔽电缆的误码率信息 3-41

8.4 当布线系统采用的是屏蔽6A类系统时,现场不需要测试线外串扰 3-41

8.5 非屏蔽对绞电缆采用的制造工艺已可实现平衡传输,但不足以抑制外界干扰 3-42

8.6 商业建筑中仍需考虑信息泄密 3-42

8.7 屏蔽布线系统接地仅需在配线架端接地 3-42

8.8 屏蔽布线系统如果没有接地,抗干扰能力仍优于非屏蔽布线系统 3-42

8.9 当布线系统已经接地时,仍需要达到等电位联结要求 3-42

8.10 屏蔽布线工程中的“接地”并非特指将干扰信号泄放到“地球” 3-43

8.11 屏蔽布线系统信道测试通过连通性检查,并不意味着屏蔽层没有故障 3-43

附录A 屏蔽系统的故障定位案例 3-44

A.1 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短路 3-44

A.2 屏蔽层开路 3-45

A.3 屏蔽层带电 3-45

A.4 屏蔽层测试的完整流程 3-45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技术白皮书

1 引言 4-1

2 参考标准及资料 4-2

2.1 国家标准 4-2

2.2 国际标准 4-2

3 术语和缩略语 4-3

4 管理分级及标识设计 4-4

4.1 管理级别 4-4

4.2 级别的选择及标识要求 4-4

4.2.1 一级 4-4

4.2.2 二级 4-5

4.2.3 三级 4-5

4.2.4 四级 4-5

4.2.5 建筑物及相关场地及信息点业务的推荐代码 4-5

4.2.6 级别和相关的标识符 4-6

4.3 一级管理系统 4-7

4.3.1 基础设施标识符 4-7

4.3.2 水平链路组件标识符 4-7

4.3.3 水平缆线记录 4-8

4.4 二级管理系统 4-9

4.4.1 基础设施标识符 4-9

4.4.2 电信间标识符 4-10

4.4.3 电信间-水平链路标识符 4-10

4.4.4 建筑物内主干缆线标识符 4-11

4.4.5 建筑物内主干线对或纤芯标识符 4-11

4.4.6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TMGB)标识符 4-12

4.4.7 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TGB)标识符 4-12

4.4.8 必须的记录要求 4-12

4.5 标识工程示例 4-14

5 色码标准 4-17

5.1 色码使用场合 4-17

5.2 色码标准示例 4-17

6 布线管理的设计 4-18

6.1 管理系统要求 4-18

6.2 管理系统配置原则 4-18

6.2.1 配线管理连接模型 4-19

6.2.2 管理方案设计 4-20

6.3 走线管理 4-21

6.3.1 管槽的标识管理 4-21

6.3.2 机柜和机架的选型和标识 4-22

6.3.3 理线器及其他捆扎附件 4-23

6.4 管理系统验收 4-25

7 标识产品 4-26

7.1 环境要求 4-26

7.2 标识方式 4-26

7.2.1 粘贴型和插入型 4-26

7.2.2 覆盖保护膜缆线标签和管套标签 4-27

7.2.3 配线架和面板的标识方式 4-28

7.3 标签和标签打印机 4-29

7.3.1 标签材料分类和特点 4-29

7.3.2 标签打印机分类的选择 4-29

7.3.3 标签打印方式 4-30

8 跳线管理流程 4-31

8.1 铜缆和光缆跳线操作规范 4-31

8.1.1 规划阶段 4-31

8.1.2 准备阶段 4-31

8.1.3 配线阶段 4-32

8.1.4 验证阶段 4-32

8.2 光缆的极性管理 4-32

8.2.1 一般原理 4-32

8.2.2 插头和适配器互通 4-33

8.2.3 跳线交叉连接 4-34

8.2.4 端到端光纤信道极性管理 4-35

8.2.5 预端接的极性管理 4-35

8.3 光纤跳线及连接器的清洁 4-36

8.3.1 光缆连接器的清洁的重要性 4-36

8.3.2 光缆连接器的清洁 4-36

8.3.3 接触式清洁方法 4-37

8.3.4 非接触式清洁方法 4-37

9 智能布线管理 4-39

9.1 智能布线的实现目标 4-39

9.2 智能布线主要功能 4-39

9.2.1 实时智能管理 4-39

9.2.2 图形化显示 4-40

9.2.3 数据库搜索功能 4-40

9.2.4 网络资产管理 4-40

9.2.5 远程管理方式 4-40

9.2.6 报告功能 4-40

9.2.7 报警功能 4-40

9.2.8 布线管理与IT管理的结合 4-40

9.3 智能布线技术 4-41

9.3.1 系统构架 4-41

9.3.2 电子配线架技术类型 4-41

9.4 系统组成 4-43

9.4.1 硬件组成 4-43

9.4.2 管理软件 4-43

10 热点问题 4-44

10.1 标识的重要性 4-44

10.2 对于已经混乱的布线系统查找目标缆线 4-44

10.3 选用智能布线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 4-44

10.4 在项目的什么阶段开始考虑标识问题 4-45

10.5 数据中心对标识的特殊要求 4-45

10.6 布线系统标识建立的一般原则 4-46

10.7 动态标签与智能配线系统 4-46

10.8 电子配线管理系统和常规布线系统区别 4-47

10.9 对于智能布线系统的验收 4-47

查看详情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白皮书 白皮书

白皮书

格式:pdf

大小:6.6MB

页数: 41页

(2022年)“智慧城市”在国内经过数年发展,在行业内部已经积累了众多实践经验和落地案例。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也是新基建重点发力之年。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领相关综合解决方案朝着走深向实、协同布局、社会与生态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智慧城市进一步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为此,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联想集团集合各自优势资源,汇集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产业实践,共同编制《智慧城市白皮书——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2022年)》。本书通过梳理智慧城市的发展脉络,总结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变化,以典型应用场景为例,发掘智慧城市新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架构、新建议,意在为建设应用技术先进、社会效益良好、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参……

弱电系统白皮书. 弱电系统白皮书.

弱电系统白皮书.

格式:pdf

大小:2.5MB

页数: 65页

Hantang electronic Workstation Mail:hantange@126.com 1 汉唐电子 .弱电工程资料全集 弱电工程资料全集 弱电工程系统白皮书 1 综合布线管理系统 1.1 概述: 智能建筑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联网技术,楼宇控制技术的普及应用,逐步发展起来的。银行办 公大楼是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最优考虑,来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 同时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 温馨、安全便利的环境以及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 智能建筑应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基础上的,具有高度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新型 建筑,它需要房地产物业和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智能的程度如何,往往由业主的意愿和投资能力而定, 至于自动化的实现,就必然取决于系统的设计水平和合理化程度。 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递的媒介。它不仅将话

酒店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之设备安装

一、酒店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如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TIAIEIA568A与TIAIEIA568B)、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1J/T1013-1999)、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

二、酒店综合布线系统之电缆槽架的施工  

(1)电缆槽架应接地。  

(2)电缆槽架内应有间隔小于400mm的电缆支架。  

(3)与其他弱电系统混合使用时,中间应有隔离金属板。  

(4)电缆槽架之间、槽架与分支线槽,分支线槽之间,分支线槽与暗管之间的接口均应平滑,无台阶。

三、酒店综合布线系统之子设备间环境  

(1)子设备间地面应平整、光滑,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  

(2)子设备间应提供至少2个220V、10A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3)子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采用联合接地体)。  

(4)子设备间应有良好的通风,室温宜保持在10-30摄氏度,相对湿度宜保

四、酒店综合布线系统之设备安装  

(1)机架、机柜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机架、机柜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应不大于3mm。  

(3)机架、机柜应做抗震加固,并安装牢固。  

(4)机架、机柜应做接地保护。

五、酒店综合布线系统之缆线敷设  

(1)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拉伤。 

(3)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号应清晰,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4)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子配线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为0.5-1.0m,工作区为5-10cm(终接前应为30cm),光缆的预留长度应为3m。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  

②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③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六、酒店综合布线系统之缆线终接要求  

(1)缆线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是否正确。  

(2)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3)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应颠倒和错接。  

(4)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对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13mm。  

(5)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连接方式统一采用T568A方式。  

(6)光纤在设备间采用熔接方式终接成端,在信息口侧采用磨接方式终接,终接时和终接后,应保证光纤(光缆)的弯曲半径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七、酒店综合布线系统之系统测试及验收  

系统的测试及验收参照国家通信行业标准《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YD/T1013-199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12-200)进行。

查看详情

智能布线系统设计与安装技术白皮书简介

本白皮书作为综合布线技术标准的参考文献,内容解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综合布线工作组负责。

查看详情

楼宇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又称开放式布线系统(Open Cabling Systems,OCS),也称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SCS)。按功能则称为综合布线系统(以PDS表示),PDS是建筑智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3种称谓,实质内容是相同,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建筑智能系统工程已形成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和工程项目,它是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发展的必然结合。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