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研究和总结我国中原地区各历史时期的古代玻璃情况,以我国出土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外形、艺术、制造工艺和化学成分的演变。用质子活化的X射线发射谱(P[XE)重点研究我国北部(新疆、内蒙等)和南部(广东、广西、云南等)的玻璃成分及制造工艺。总结分析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和工艺的发展过程及与外国古玻璃发展的关系,中外间的交流和来往。
批准号 |
50272071 |
项目名称 |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2 |
项目负责人 |
干福熹 |
负责人职称 |
研究员 |
依托单位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15(万元) |
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
窗:本作“囱”,同“窻”,“窓”,“牕”,“牎”。详情见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23/11/137012_287467279.shtml
民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民宅建筑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北方的大院建筑气势威严、高大华贵、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处处是以礼为本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玻璃研究概况
第二章玻璃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第一节晶态和非晶态物质,宝石(玉)和玻璃
第二节玻璃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玻璃的析晶和分相
第四节玻璃的着色
第三章玻璃的科技考古和分析技术
第一节古代玻璃的成分分析
第二节古代玻璃的显微结构分析
第四章西方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古代文明时代的玻璃(3500B.C.-1000B.C.)
第二节古典文明时代的玻璃(1000B.C.-500A.D.)
第三节中世纪时代的玻璃(500A.D.-1500A.D.)
第四节文艺复兴及17-19世纪的玻璃(1500A.D.-1890A.D.)
第五章东方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印度地区的玻璃
第二节日本的玻璃
第三节朝鲜半岛的玻璃
第四节中亚地区的玻璃
第五节东南亚地区的玻璃
第六章中国古代玻璃的史料
第一节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
第二节古代玻璃中西交流的史料
第三节中国古代玻璃制造的史料
第七章先秦和汉代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一节西周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
第三节两汉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技术
第一节人们对玻璃的认识
第二节罗马玻璃的考古发现
第三节萨珊玻璃的考古发现
第四节印度玻璃珠随佛教的传入
第五节新疆地区发现的西方玻璃
第六节中国自制的玻璃
第九章隋、唐、宋时代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一节隋、唐时期古代玻璃
第二节宋、辽、金时期古代玻璃
第十章元、明、清时代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十一章中国北方和西北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十二章中国南方和西南的古代玻璃技术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瓷釉技术的发展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演变及制造技术的起源
第十五章中国古代玻璃——古代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的见证
附录一中国古代玻璃出土文物简编
附录二中国古代玻璃物品的化学成分汇编
附录三世界主要收藏古代玻璃的博物馆和展览室
玻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
本书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全面总结分析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古代玻璃情况(外形、艺术、制造工艺和化学成分)。书中内容是作者研究古代玻璃几十年的成果,它介绍了近年来作者运用先进的测定中国古代玻璃成分的方法和体系,对中国古代玻璃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书中还结合文物考古研究结果,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体系、制造年代、制备工艺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书还系统研究了中国早期玻璃的演变,及与西方古代玻璃的对比,反映了中外在古代玻璃制造、发展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此项系统对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工作是独一无二的,其内容新颖,方法科学。
本书也是玻璃界、考古界和物化分析界合作的结晶,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玻璃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水平,对当今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
玻璃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琉璃或者料器。它的历史和瓷器一样的久远。原始瓷器制作中形成高温熔结的釉滴,就是中国最早的玻璃。也可能是某些炼丹师所为,无从考证了。但是西周时就有玻璃珠子穿的项链了。那时的人们就已经能将石英砂烧成玻璃体了,我国古代玻璃是铅钡玻璃,不同于西方钠钙玻璃,也就是说我们祖先很早就会制作玻璃,而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这应该是中国玻璃的萌芽期。
西周玻璃串(网络图片)
从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期的铅钡玻璃,其色泽、透明度都近似于玉,所以有人说古人是在仿制玉器,其实是那时候工艺还不成熟,玻璃因为烧制温度低,有大量气泡,且含有钡,因而透明度不高,很像不透明玉。这种不透明不可能是古人故意为之,因为清朝时期西方的透明玻璃传到我国就大受人们喜爱。据考证,在西汉早期,我国传统的自制玻璃已经完成由小件装饰品向日用器皿和实用工艺品的过渡。从类似玉器的装饰品到日常的水杯都有考古发现。但是这个时候玻璃的制造工艺却发展不前了。因为陶瓷也在大发展中,而且陶瓷制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普及,在社会上也能很快应用,相比贵如黄金的玻璃,质地脆弱,远不如陶瓷实用。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瓷器在中国赢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西汉的玻璃杯(网络图片)
魏晋南北朝的玻璃器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艺门类,但是多为各种观赏器、装饰品,这个时候,西方的钙钠玻璃制造技术传到了我国。玻璃的吹制工艺得到了很大提高,制作的瓶子,杯子等透明度,关亮度都非常好了。但是玻璃仍然没有普及,只是官宦贵族生活的点缀。唐宋元明清也是如此。
宋朝玻璃瓶(网络图片)
故宫金星玻璃制品(网络图片)
不过,清朝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玻璃制作的鼎盛时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皇帝下旨设立玻璃厂,专门生产皇宫御用的各种玻璃器,总体感觉洋为中用,用的是玻璃,制作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器具。比如玉石、瓷器、漆器等。均是非常的精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
今古传饰-小叶紫檀
ID:jgcs001
总有一串:属于你!
橄榄核雕|文玩核桃|小叶紫檀|崖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