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土建百科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是由马鞍山市华冶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记于2020年6月28日。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基本信息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项目成员

宋志健

查看详情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铝型材

  • 品种:铝型材;型号:90系列;规格(mm):1
  • t
  • 和美
  • 13%
  • 贵州自动门业制造厂
  • 2025-07-23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品种:铝型材;型号:80系列
  • t
  • 13%
  • 南昌家丽源橱饰厂
  • 2025-07-23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品种:铝型材;牌号:4080
  • t
  • 13%
  • 北京丽彩金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3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品种:铝型材;牌号:1060
  • t
  • 13%
  • 济南弘达铝业有限公司
  • 2025-07-23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品种:铝型材;型号:75系列
  • 13%
  • 新疆君正彩板钢结构
  • 2025-07-23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电泳古铜色
  • t
  • 湛江市廉江市2012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普通
  • t
  • 湛江市吴川市2012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新型YJ83系列古铜色阳极氧化
  • t
  • 阳江市2012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新型YJ83系列亚洲香槟色电泳涂装
  • t
  • 阳江市2012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铝型材

  • 新型YJ83系列(粉末喷涂)金属灰色
  • t
  • 阳江市2012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铝型材

  • 种类 铝型材 材质 6060.6061.6005 规格 T5,T6
  • 5945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8-18
查看价格

挤压铝型材

  • 种类 铝型材 材质 6063.6061.6005 规格 T5,T6
  • 1727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8-12
查看价格

挤压铝型材

  • 6063 T5 或 6063 T6,最小平均厚度为 3.0mm,室内可见表面氟碳粉末喷涂满足 AAMA2605 标准及平均膜厚不少于 65微米;
  • 1
  • 3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12-26
查看价格

铝型材价格

  • 门1.4厚,窗2.0厚
  • 500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0-03-12
查看价格

籽壳苗(柑橘树一种)

  • 高50cm
  • 14000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2-14
查看价格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成果信息

成果名称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

成果完成单位

马鞍山市华冶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登记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登记日期

2020-06-28

登记号

2020N993Y003682

成果登记年份

2020

查看详情

一种带延伸段的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 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

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

格式:pdf

大小:23KB

页数: 9页

工业铝型材技术专集 ·543· 模具制造和模具修正 B Stein ,Bonn 卢莉莉,孙艺文,张玉洁,李越译,王丽巍校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 1 模具制造 1.1对用户所需型材进行检验和分类 对所需型材进行检验和分类是挤压厂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是模具生产车间进行设计、 计算和模具加工的基础,也是最后为客户提供报价的依据。检验和分类工作由技术人员仔细 地完成,因为如果检验的数据不正确,可能会影响订单的完成。对每台挤压机的现有模支承垫 和每个挤压筒的直径应进行汇编整理,不同的模支承垫的孔径应按照 1:1的比例画在透明的 箔上 ( 图1)。对所需要的型材借助于图纸进行检验分析,比如在图 1中用图解说明的检验单。 再根据客户的图纸 (必须对其比例进行核对 ),对型材进行检验,应考虑到: (1) 挤压后比较明显的断面部分; (2) 处在输出辊道上的断面的定位,

几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 几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

几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3页

????? 摘要:铝型材的挤压缺陷很大一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的与挤压模的设计和结构有关。 简要介绍( 1)部分大断面空心型;( 2)双模孔易偏壁空心型材;( 3)小开口、悬臂面 积大的平面型材;( 4)壁薄而长度比比较大的平面型材等挤压模的优化设计。 前言:铝型材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与挤压模的设计和结构密切相关,笔者根据几年来 的工作实践和生产经验,简要介绍几种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的铝材挤压模的优化 设计实践,与同行们共讨论。 部分大断面空心型材模具的优化 断面空心比较大的空心型材在常规设计情况下,常出现大面起波,平面间隙超差, 明显焊缝等缺陷,出现这些问题,通常是缘于模具设计结构的不合理性。为此,笔者在 模具设计上:上模采用偏桥,下模在料仓内加凸筋的设计方案。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型材大面起波、平面间隙超差等缺陷 -般是因为大面分流孔接近 中心,金属流速快而引起的,因此在焊合室中大面模孔前置一

涨知识|铝型材挤压温度高低造成挤压模具产生大帽的原因分析

挤压模具原因造生的大帽一般是模面不平导致剪切不净,铝逐步向外粘连后造成的,以下是几个挤压模具的原因可能导致挤压大帽:

1、挤压模具端面不平或有缺损口使锁紧面有缝隙,铝窜流。因此模具缺损口要及时补焊,模面一定要铣平。

2、进料腔外接圆太大(模距过短),模筒锁紧面积就小,进料腔外接圆同筒壁距离正常留单边10mm极限不少于5mm,挤压比过高的模具不要简单地只用扩大分流腔的办法来卸压。用这样的挤压模具生产时上下左右中心一定要对齐,防止模距再出现偏差。

3、挤压模具没有铣水口,模具闭合面太大,单位面积受压值偏小,小于出口压力,模面跑铝粘铝后剪切不净,造成模面不平。此种大帽很难做干净。注意筒面要适当涂油不再粘铝,模面的铝是可多次剪切掉的,在模面上筒的压痕处可涂油,使模面跑铝不粘模具,剪切切除。做到偶有小飞边就算成功。

4、挤压模具水口尺寸小于筒工作面尺寸,筒模闭合面积就小,也易损筒工作面。注意小机模具改装到大机台时模具水口直径同大筒工作面直径的大小。

5、挤压模具厚度不够,挤压筒受力在模套上了。模具和模套厚度要符合前3后1原则,即模具导流面要突出模套1mm。模套永远不直接受挤压力的,否则,模套易损易变形。

6、模套和模具配合间隙过大,间隙内粘铝导致剪切不净而使模面不平。这种情况一般常见于从小机台改装过来的模具。

7、挤压比过高,出口阻力大于挤压力,锁紧面不平,铝从锁紧面流出。此种情况多数会发生闷车现象,可适当提高棒温和模温,筒温。必要时可对模套甚至垫片作加温处理后再上机生产,同时,可适当减短棒长,减少定尺。铝棒过短时可冲压生产而不要一味增加棒温,棒温高也易出帽,也限制了速度的提升。

同时这里需要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固溶体?固溶体是物体处于固体和液体转换状态时的一种特定形态。几乎都有临界点,再硬的金属也会成液体,甚至气体和分子。

A:铝型材挤压温度高产生的大帽:挤压温度高会出现大帽实际生产中概率不高。

1、在挤压尾部闭合力低时如果锁紧压力设定值偏低,而型材“挤压比”比较大而且出口压力也大时就容易在筒模面被挤压力和反作用力挤出。如果此时棒温过高,固溶铝基偏向液化程度就高,则摩擦力降低渗透力加强。

2、筒模面不平有粘铝或有缺损口,其原理同上。区别在于此不会频出大帽,是越来越多的粘铝没有控制好后集中爆发,只要操作得当,还是可控的。

材质越软就越要注意铝棒温度上限控制,软合金各合金相一般电位差相近,流动性好的同时对其它金属(模具钢---电位差)的粘性也足,特别是高温纯铝对钢铁粘合堪比502胶水,不懂如何控制,压一棒出一帽的情况就会出现。

B:铝型材挤压温度低产生的大帽:如果压力低则快速挤压是不会出帽的,温度低会出帽,一般是出口压力高挤压困难时再加上乱操作过多中停,或不全压挤压后压不动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荐读|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庆祝七一建党节|潍坊广华铝材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事迹

招聘|成功源于选择,你选对了吗?

荐读|说你不行的人,别让他们得逞

荐读|“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

查看详情

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合理使用 维护及管理

    在铝型材生产企业中,模具成本在型材挤压生产成本中占到35%左右。模具的好坏以及模具是否能够合理使用和维护,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正常、合格的生产出型材来。挤压模具在型材挤压生产中的工作条件是十分恶劣的,既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承受剧烈的摩擦、磨损作用,并且还需要承受周期性载荷作用。这都需要模具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热疲劳性、热耐磨性和足够的韧性。为满足以上几项要求,目前在国内普遍采用优质4Cr5MoSiV1(美国牌号H13)合金钢,并采用真空热处理淬火等方式来制作模具,以满足铝型材生产中的各项要求。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仍然有部分模具在挤压时未能达到预定产量,严重的甚至挤压不到20条棒或上机不到2次就提前报废,致使采用昂贵的模具钢制作的模具远远不能实现其应有的效益。这种现象在国内许多家铝型材生产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究其成因,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铝型材截面本身就千变万化,并且铝挤压行业发展到今天,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好等重要优点,目前已经有许多行业采用铝型材来代替原有材料。由于部分型材的特殊导致模具由于型材截面特殊,设计和制作难度较大。如果还是使用采用常规的挤压方法往往难于达到模具额定产量,必须采用特殊工艺,严格控制各项生产工艺参数才能正常进行生产。并且有的模具由于本身型材截面的特殊或模具本身的质量问题,而导致模具不能挤压到额定产量,这就需要销售人员在接单时与技术部门和模具厂进行充分沟通。同时模具设计制作部门需要不断优化模具设计技术,提高模具制作精度,提高模具质量。

    二、选择合适的挤压机型进行生产。进行挤压生产前,需对型材截面进行充分计算,根据型材截面的复杂程度,壁厚大小以及挤压系数λ来确定挤压机吨位大小。一般来讲,λ>7-10。当λ>8-45时,模具的使用寿命较长,型材生产过程较为顺畅。当λ>70-80后则属较难挤压型材,模具普遍寿命较短。产品结构越复杂,越容易导致模具局部刚性不够,模具腔内的金属流动难于趋向均匀,并伴随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型材生产时容易塞模和闷车或形成扭曲波浪,模具容易发生弹性变形,严重的还会发生塑性变形使模具直接报废。

    三、合理选择锭坯及加热温度。要严格控制挤压锭坯的合金成分。目前一般企业要求铸锭晶粒度达到一级标准,以增强塑性和减少各项异性。当铸锭中有气孔、组织疏松或有中心裂纹时,挤压过程中气体的突然释放类似"放炮",使得模具局部工作带突然减载又加载,形成局部巨大的冲击载荷,对模具影响很大。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锭坯进行均匀化处理,在550~570C保温8小时后强制冷却,挤压突破压力可降低7-10%,挤压速度可提高15%左右。

    四、优化挤压工艺。要科学延长模具寿命,合理使用模具进行生产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挤压模具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在挤压生产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模具的组织性能。(1)采取适宜的挤压速度。在挤压过程中,当挤压速度过快时,会造成金属流动难于均匀,铝金属流和模具腔内壁摩擦加剧致使模具工作带磨损加速,模具温度实际较高等现象。如果此时金属变形产生的余热不能及时被带走,模具就可能因局部过热而失效。如果挤压速度适宜,就可避免上述不良后果的发生,挤压速度一般应控制在25mm/s以下。(2)合理选择挤压温度。挤压温度是由模具加热温度、盛锭筒温度和铝棒温度来决定的。铝棒温度过低容易引起挤压力升高或产生闷车现象,模具容易出现局部微量的弹性变形,或在应力集中的部位产生裂纹而导致模具早期报废。铝棒温度过高会使金属组织软化,而使得黏附于模具工作带表面甚至堵模(严重时模具在高压下崩塌),未均匀铸锭合理加热温度在460-520°C,经过均匀化的铸锭合理加热温度在430-480°C。

    五、挤压模具使用前期必须对模具进行合理的表面渗氮处理过程。表面渗氮处理能使模具在保持足够韧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模具的表面硬度,以减少模具使用时的产生热磨损。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渗氮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在模具服役期间必须进行3-4次的反复渗氮处理,一般要求渗氮层厚度达到0.15mm左右。比较合适的氮化过程为在模具入厂检验后进行第一次氮化。此时由于氮化层组织尚不稳定,应该在挤压5-10条棒后再次氮化。第二次氮化后,可挤压40-80条棒。第三次氮化后以不超过100-120条棒为宜。氮化前工作带一定要抛光,模具腔内要清理干净,不可残留碱渣或异物颗粒。一般情况下模具的氮化次数不超过4-5次,因为此时氮化层如果不是工作带被拉伤的话经过反复氮化和挤压生产,氮化层组织已经相对稳定。要注意的是前期氮化时要经过合适的生产过程方能进行氮化,氮化次数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工作带易脱层。

    六、模具上机前工作带必须经过研磨抛光,工作带一般要求抛光至镜面。对模具工作带的平面度和垂直度装配前要进行检查。氮化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带抛光的光洁度。模具腔内必须用高压气以及毛刷清理干净,不得有粉尘或杂质异物,否则极易在金属流的带动下拉伤工作带,使挤压出来的型材产品出现面粗或划线等缺陷。

    七、挤压生产时模具保温时间一般在2-3小时左右,但不能超过8小时,否则模具工作带氮化层硬度会降低而导致上机时不耐磨引起型材表面粗糙,严重的会引起划线等缺陷。使用模具时要有与模具相配套的模支撑、模套和支承垫,避免因支承垫内孔过大而导致模具出口面与支承垫接触面太小,使得模具变形或破裂。模具、挤压筒、挤压轴三者同心,同心度为±3mm以内,否则易产生偏心载荷以及模具各部位的设计流动速度改变,影响型材成型。

    八、采用正确的碱洗(煮模)方法。模具卸模后,此时模具温度在500°C以上,如果立即浸入碱水中,由于碱水温度要比模具温度低得多,如果模具温度下降迅速,模具极易发生开裂现象。正确方法是等卸模后将模具在空气中放置到100°-150°C再浸入碱水中。普通分流组合模在卸模前进行拔模操作,可以大大减少煮模工作量,缩短煮模时间。具体做法是挤压结束后,挤压杆先于挤压筒后退,压余留在挤压筒中,然后挤压筒后退,可同时将模具分流孔中的部分残铝随同压余拔出,然后再进行碱煮。有的分流组合模芯头极小,甚至比钢笔还细,这类模具挤压结束后不允许拔模,煮模工开模时一定要事先看清楚模具结构,必须等模具腔中的残铝基本都煮掉才能开模。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将芯头碰断,致使模具报废。

    九、模具使用上采用由低到高再到低的使用强度。模具刚进入服役期时,内部金属组织性能还处于浮动阶段,在此期间应采用低强度的作业方案,以使模具向平稳期过渡。模具使用中期,由于模具的各项性能已基本处于平稳状态,类似与刚过磨合期的汽车,可适当提高使用强度。到后期,模具的金属组织已经开始恶化,疲劳强度,稳定性和韧性经过长期的生产服役已经开始走入下降曲线,此时应适当降低模具的使用强度直至模具报废。

    十、加强模具在挤压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维护记录,完善每套模具的跟踪记录档案和管理。挤压模具从入厂验收到模具使用结束报废,这中间时间短则几个月,长的达一年以上。基本上来讲,模具的使用记录也记载着型材生产的各个过程。挤压模具数量大、品种多,对每套模具的使用过程进行管理,有利于帮助模具库管理员、模具使用者和模具设计制造人员了解每套库存模具的真实情况。模具的跟踪记录包括:

    (1)模具的制造信息,包括每套模具的设计图纸,制作记录、检验记录(精度值,硬度值)等。

    (2)模具每次上机挤压的工艺信息,如加温时间、铝棒温度、模具温度、挤压速度、挤压力、突破压力、铝棒长度、合格品支数、型材线密度、成材率等。

    (3)每套模具的前三次修模方案、氮化处理时间、出入模具库时间、报废或返回模具厂维修的时间和原因等,这些记录的收集对改进模具管理、核算模具成本、优化模具设计和修模、评判模具质量好坏、提高挤压生产的稳定性、合理使用模具、确定模具最低库存等工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铝型材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各铝型材生产企业在挤压模具的采购、使用、维护与管理投入巨大的精力,这要求企业在改变以前的粗放式生产管理的同时改变自身观念,从细节抓起,做好模具的统计分析和成本消耗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在市场中夺得先机。

查看详情

薄壁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和维护

挤压模具介绍

挤压模具结构设计和制造环节较多,包括选材、设计、制造、修模等环节,其成本占到型材挤压生产成本的35%左右。

在型材加工生产中,一般有两种主要挤压方法:分流组合模挤压法和穿孔针挤压法。前者加工起来简单且成本较低,后者成本高且应用范围较小,在实际型材加工生产中,分流组合模应用更为广泛。

1.1

挤压模具的工作条件

对于大截面复杂型材的挤压成形,挤压难度比较大,对挤压模具的结构与形状要求也很高,特别是对于这种断面形状较复杂,壁厚相差悬殊,断面面积及外接圆大,多腔空心等型材,挤压模具的工作条件变得更加恶劣。

因此,对挤压模具要求较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工作;二是要具有较好的抗磨损能力;三是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应力集中而使模具破坏。

1.2

挤压模具的分类

挤压模具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可以进行归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有模具结构和模孔压缩区断面外形。

分流组合模在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具形式,平面分流组合模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上模、下模、定位销和联结螺钉四个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挤压力作用下,锅淀通过分流孔被分流成金属流,流经焊合室进行汇集和傅合,最终由模芯和模孔流出,形成具有所要求几何形状的型材产品。

1.3

模具的设计步骤

实际生产中,产品类型、工艺方法、设备和模具结构都是影响模具设计过程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挤压模具模腔的设计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3.1 模腔参数确定和模孔布置

模腔参数的确定主要根据挤压机、工艺规程和现场工具设备来确定。模孔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模具强度,同时影响金属流动的均匀性。

一般在设计过程中,即使非对称的型材也要尽量保证模孔的对称性,同时使其尽量接近中心紧凑一些。通常情况下,模孔多设置在同心圆上(模孔之间的间距大于30-50mm,模孔距离模具边缘大于25-50mm,模孔与挤压筒边缘的距离大于20-40mm)。

1.3.2 设计模孔尺寸

在计算模孔尺寸时,应该考虑各种因素。一般采用下列公式来计算模孔尺寸:

A=A0+M+(KY+KP+KT)A0

其中A0、M、KY、KP、KT分别表示型材的工程尺寸、允许偏差、拉力作用而使型材部分尺寸减少的系数、拉伸矫直时尺寸缩减系数和管材的热收缩量。在设计过程中公式只是一个参考,还需要综合考虑模具弹塑性变形、弯曲变形等因素。

1.3.3 调整金属流动速度

合理的金属材料流动速度是指同一截面上的材料质点流出模孔的速度一致。为了达到金属流动速度合理调整的目标,不仅要增加分流孔数目,尽量对称排列,而且在确定工作带长度时,还要综合考虑壁厚差异及其与挤压筒中心的距离。

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阻流块、促流角或者分流孔的外形和数目来达到调控型材挤出断面上速度均匀性的目的。

2

分流组合模的设计

分流组合模由上、下模组合而成。其中,上模有分流孔、分流桥及模芯,下模有焊合室和型孔,在模芯与型孔上均设有工作带。

对于分流组合模,制品的焊缝数与金属流的股数相同。所以分流模只适应于如铅、镁、锌及其合金等高温焊合性能好的金属,而不适合硬铝等焊合性能不好的金属。

2.1

分流比K的选择

分流孔的面积与制品面积的比称为分流比,用K表示。对于型材挤压过程而言,K值越大越有利于金属流动和焊合及减小挤压力,所以在模具强度允许的范围内,要尽量选取较大的尺值。对于空心型材,取k=10-30;而对于管材,取K=5-15。

2.2

分流孔的确定

需要确定的分流孔参数主要包括分流孔形状、数目、截面尺寸及分布。形状有圆形、腰子形和异形,对管材或简单断面型材一般取圆形,对复杂型材多采用异形。

通常,可通过减少分流孔数目同时增大分流孔面积来减少焊合缝的数量和降低挤压力。对于分流孔的数目,一般有二孔、三孔及四孔等偶数个模孔,分流孔形状可以设计成斜孔,即入口小出口略大,同时也要根据型材的形状而具体确定,最终以有利于金属焊合为目的。

2.3

焊合室

增大焊合室高度有利于焊合区的焊合,但会使得模芯的稳定性下降和制品壁厚不均;当压力增大和焊合室高度过小时,就会影响焊合区的焊合质量。焊合室高度通常可根据挤压筒的直径而定(参考表1)。

表1 挤压筒直径与焊合室高度对照表

2.4

分流桥的确定

分流桥可按照其结构分为固定式分流桥和可拆式分流桥两种。若分流桥宽设置较小,则可以加大分流比和降低挤压力;若设置较大,则可以改善金属流动的均匀性。

分流桥高度与模具强度及挤压力有直接关系,在保证模具强度情况下,应越小越好,若分流桥的高度过大,则压力就会变大。所以分流桥的高度值必须要能保证模具的强度。

3

挤出模具的维护

对于模具的维护和保管是直观的一个环节,从模具出厂以后就需要对模具建立档案,详细记载模具的相关情况,包括订购验收情况、工艺参数和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状况、磨损和维修情况等。

在平常使用过程中要根据使用强度对真空系统和冷却系统等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使用过程中如果模具表面出现擦伤或轻微腐蚀现象,要及时用1000目以上的细砂纸打磨抛光,对严重的损伤要及时进行修复处理。

在模具闲置不用的情况下要放置在清洁、干燥且通风的地方进行保管,谨防受到腐蚀,对于长时间不用的模具要采取油封等其他的防止损伤的措施。

另外,模具的维修和养护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承担,切不可粗心大意。

来源:道客巴巴,作者韩伦

阅读本文用了:分

❀感谢您关注“昆山国际模具城” ❀转载、分享更给力!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