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BG/T 50266-2013
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DY-94-(1986)
4.《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5.《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5368-2007
1.主机:专用微机系统
2.声时测读范围:0~640Kμs
3.声时测读精度:±0.05μs
4.幅度测读范围: 0~177dB
5.增益精度: 3%
6.放大器带宽:5Hz~500kHz
7.发射电压:250、500、1000V多档可调
8.采样周期:0.05、0.1、0.2、0.4、0.8、1.6、3.2、6.4μs可调
9.操作方式:按键 光电旋钮
10.触发方式:信号触发、外触发
11.平面夹心式换能器:标配200kHz、选配 50kHz、 100kHz
12.横波换能器:标配85kHz、选配 130kHz
13.增压式换能器(可选):45kHz、75米
14.单孔一发双收换能器(可选): 100米
15. 接收灵敏度: ≤10 μv
16.信号采集方式: 连续信号、瞬态信号
17.通道数: 双通道
18.通道隔离度:不小于42dB
19.最大穿透距离:10m
20.显示器:640×480
21.通用接口:并口、USB口
22.供电方式:1、内置锂电池可连续供电6个小时
2、AC:220V±10%; DC:12V(交直流二用)
3、外置式大容量电池,可连续工作8-10小时
23.工作温度: -10℃~ 50℃
24.工作湿度: ≤90%RH
岩体参数测定仪在岩石工程中应用广泛,主要有工程岩体质量分级、围岩松动圈的测定、大坝基础灌浆效果检测、岩体动弹模量、建基面基岩质量评价和验收、爆破开挖影响范围检测、测定风化系数、完整性系数和各向异性系数、断层和岩溶等地质缺陷探查等等。
硫含量测定仪就是检测煤中含硫量的设备,简称定硫仪也称测硫仪,它采用库仑燃烧法对煤炭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自动打印,带有微机控制的定硫仪还可实现数据共享。XKDL-6000微机全自动测硫仪。
摆锤冲击试验仪,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薄片、复合膜、金属箔片等材料抗摆锤冲击性能的精确测定。中文名摆锤冲击试验仪外文名Film Impact Tester学术别名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等设备用途适用于塑料薄膜...
现水仪市场鱼目混珠卖东西根据客户要设备告诉客户自设备其实客户买绝非设备且掏却所需设备钱建议定要比几家产品让发高清晰图片进行比要概念性资料模糊图片另外价格; 集混合加热、自称重、自校准、温度设定及微调温...
岩体参数测试是以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性与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为基础,通过测定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性参数,为评价工程岩体力学性质提供依据。
1.弹性波的分类:
根据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与粒子的振动方向的关系,可以将其分类如下:
(1)P波(纵波)
(2)S波(横波)
(3)R波(表面波/瑞利波)
2.岩体中常用声波物理参数:
(1)V——波速
(2)A——声幅
(3)f——主频
(4)波形
1.岩体与声速岩性与声波波速有关:
新生代沉积岩体波速最低,约1.5-3.0km/s,古 生代及中生信沉积岩次之,最高为变质岩约5.5-6.0. km/s。
2.岩体结构面的影响:
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和风化程度对声波的信号影响也很明显。如中、古生代的砂岩、粘板岩等新鲜坚硬而没有裂隙时,波速在5.0-6.0km/s左右,如果裂隙发充,可降低到2.0-3.0km/s,若岩石风化强烈,则下降幅度更大。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结构面时声幅的也显著降低。
3.岩体空洞的影响:
超声破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洞时将发射波的绕射,出现波速降低现象,同时,随空洞中充填物质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声幅衰减。
4.密度与波速的关系:
通过对密度与波速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所有岩体从整体分布看,Vp和 ρ均分散在两条曲线范围之间。纵波速度有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当ρ≥2.5时,按对数函数增加;当ρ≤2.5时,则按指数函数增加。
5.孔隙率与声波波速的关系:
波速随着有效孔隙率的增加,波速急剧下降。有研究表明,当砂岩孔隙率约3%时,波速是6.6km/s,当孔隙率增加到8%时,波速下降到5.0km/s
6.含水量与波速的关系:
含水量对波速的影响是很大的,总的趋势是波速Vp≥3.0km/s的岩体,波速随含水量(孔隙为水所充满)增加而增加;而波速Vp约为6.0km/s的岩体,含水量对波速的影响力不明显;而为Vp≤3.0km/s以下的岩体,波速随含水量增加反而减小。这种现象对Vp≤2.0km/s的岩体特别明显。
7.岩体完整性指数:
新鲜完整的岩体波速较高,风化岩体波速较低,风化越严重波速就越低。可以利用波速来估计岩体的风化程度,可参照一下公式:
Kv =(Vpm/Vpt)2
Kv —岩体完整性指数; Vpm —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 Vpt—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1.主机一台
2.平面夹心式换能器一对
3.横波换能器一对
4.U盘一个(含配套分析软件及说明书)
5.充电器一个
6.仪器箱一个
岩体参数测试仪的换能器包括一对平面夹心式换能器和一对横波换能器,在用平面夹心式换能器是藕合剂采用黄油、凡士林等,横波换能器采用铝箔、银箔等,孔中测试采用水等,在测试时应先进行横波测试,在进行纵波测试。
1.测区布局:除特殊区域的特定测试外,一般场地选择应具有不同的代表性,为求以最少的工作量说明较多的典型问题。
2.测线及钻孔布置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如为了解建筑物基础岩体的沉陷,应布置铅垂向测线;为了解坝基下游岩体的抗力,则应布置水平向测线。
3.测点宜布置在岩体均匀、表面光洁、无局部节理裂隙的地方,两测点间介质应是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在异常区内应布置足够的测点。
4.超声波在岩体中传播时的衰减较大,为了使超声波在岩体中有足够的传播距离,应适当选择换能器的频率。在检测时常采用500KHz以下的低频超声波,且选用的频率随测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越破碎的岩体对超声波的衰减作用越明显,因此,较破碎的岩体选用较低频率超声波换能器。频率的选择还要考虑被测结构的横截面大小。横截面尺寸越大,其边界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越小。一般横截面的最小尺寸应至少比超声波的波长大2倍。2100433B
软化点测定仪
GYC1型膏药软化点测定仪标准操作规程 1 开机 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状态指示灯全部自动点亮,仪器自检,大 约3 秒后,温度显示窗 显示当前温度,状态指示灯全部熄灭,仪器进入待机状态。 2 准备 将试样环支架的下支撑板包好锡箔纸, 放入烧杯中,加人低于 30 °C 的脱气水至支架连接 杆的刻度线,将烧杯故到加热盘上, 连接好温度传感器后, 按“准备” 键,仪器的准备状态灯与加 热器灯点亮。当水浴温度满足 37±1 t :时,准备灯熄灭,就绪灯点 亮。 3 . 1 先将已装好供试品的试样环放人支撑板的定位孔中,然后将钢 球定位器放到试样环 上,最后将钢球放人水浴中。按 “测试”键,平衡指示灯点亮。 3 . 2 当平衡达到 20 min后,升温指示灯点亮,将钢球放入到钢球定 位器的定位孔中。 3 . 3 当第一个试样与钢球触及下支撑板时,按 “记录”键,软化点 1状态指示灯点亮;当第 二个
1、岩体变形控制量化分析的基础是正确获得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攻相应的变形参数及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包括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岩体变形参数需要通过岩体变形试验来获得。岩体变形试验按照施加荷载的作用方向也可分为以下两类。
①法向变形试验:承压板法、狭缝法、单双轴三轴压缩试验、环形试验等。
②切向变形试验:倾斜剪切仪、挖试洞等。
2、岩体现场变形试验方法分为静力法和动力法。
静力法是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施加法向荷载,并测量变形值,然后绘制压力-变形关系曲线,计算岩体的变形参数。常用的静力法有:承压板试验、径向荷载试验、水压法等。
目前,应用最广的动力法是承压板法:
承压板法常采用刚性承压板法和柔性承压板法两种,其中,刚性承压饭法试验适用于各级岩石体。通常在平巷中进行,先在选择好的岩面上清除浮石,平整好岩面,接着依次安装承压板、千斤顶、传力柱和变形量表等,施压使整个系统接触紧密;整个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所有部件中心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轴线应与加压方向一致,试点受力方向宜与工程岩体实际受力方向一致。试验最大压力不宜小于工程设计压力的1.2倍,宜等分5级施加;加压前应对测表进行初始稳定读数观测,每隔10min同时测读各测表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后开始加压;加压方式宜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根据需要可采用大循环法或逐级多次循环法。采用何种加荷方式,可根据岩体结构和工程要求而定。
完整岩体可采用大循环加荷方式,以确定岩体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多裂隙岩体可采用多循环或单循环加荷方式,以了解各种结构面对岩体变形的影响。试验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岩石名称、试点编号、试点位置、试验方法、试点描述、测表布置、测表编号、压力表编号、承压板尺寸,压力变形、试验人员、试验日期。每级压力加压或退压后应立即读数。以后每隔10 min读数- -次,当所有测表相邻两次读数差与同级压力下第一次读数和前一级压力下最后一次读数差之比小于5%时,即可施加或退至下一级压力。卸压稳定标准与加用相同。 2100433B
岩体弱面强度参数是指岩体弱面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岩体弱面强度参数是露天边坡及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中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岩体加固设计的基本参数。各类岩体弱面的强度参数,随弱面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必须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及大量现场和室内试验来确定 。
指岩体变形的力学过程。如岩块压缩变形是岩块在全围压下体积缩小;岩块形状改变、岩块沿结构面滑动和结构体滚动是在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板裂结构体横向弯曲变形是在力矩作用下产生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