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液力变扭器装有三种叶轮。和发动机相联的叫“泵轮”,和输出轴相联的叫“涡轮”,在它们内周中央,起调节作用的叫“导轮”。
发动机工作时,飞轮和泵轮一起旋转,带动泵内的油推动涡轮叶轮旋转。这就好像把两个风扇面对面地放在一起,开动一个风扇,另一个风扇也会转动一样。导轮使涡轮甩出的油再次冲击泵轮,使得扭矩增大。泵轮和涡轮的转速差别越大,扭矩就增加得越多。这就起到了变速器增大扭矩的作用。液力变扭器再配上一个行星齿轮变速器,可以改变不同的变速比和实现倒车,就完全可以满足汽车的要求了。
液力自动变速器不用机械式的离合器,而且只有低速、高速和倒车三个挡位,因此,驾驶起来十分轻松,用不着踩离合器,也用不着频繁换挡,运行平稳,低速扭矩大。所以,特别受到业余驾驶员的欢迎。在美国,大多数汽车都装用这种自动变速器。不过,这种自动变速器机构复杂,质量重,价格较贵,也比较费油,加速较慢。所以还不能完全取代齿轮变速器。
非规范用语:自动变速箱2100433B
AT(Automatic Transmission)
1.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Torque Converter,简称TC)位于液力自动变速箱最前端,安装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与汽车中的离合器相似,并能根据汽车行驶阻力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地...
工作原理 1: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器传动系统的结构与手动档相比,在结构和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手动档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AT传动系统是由液力变矩...
就是通俗的自动变速器 高速旋转的自动波箱油冲击变矩器内部叶轮 叶轮被带动旋转 再通过叶轮传动齿传动到变速器内部变速 从而产生动力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设计(全套图纸)精品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设计 学 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 专 业: 车辆工程 学 号: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日 期: 二〇一四年六月 摘 要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DualClutehTransmission,即 DCT),是由双轴式手动变速 器发展而来的。它既保留了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又具有电液控制方式的优 点,改善了换档品质,降低了油耗、故障率和制造成本。目前国内外有许多汽车大公 司与学者在致力于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开发与研究,并已在多款车上应用。因此 研究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工作特性,并对其齿轮变速器进行设计,是非常重要和 必须的。 本文设计研究了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六挡齿轮变速器,对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做了阐述,对各种不同变速器的布置方案及变速器的倒档方案做了详细的分析后选定 了本变速器的最终布置方案,对变速器中的主要零件包括齿轮形式、换挡结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综述了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过程、结构、原理,分析了关键技术和换档时刻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特性及控制方法,并进行了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设计。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由变矩器、机械式变速器(一般多采用行星齿轮)和电子-液压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变矩器是构成液力自动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装置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机构。变矩器保证发动机平顺地驱动变速器,吸收换档冲击,起到减振的作用。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主要取决于变矩器的结构和性能。由于液力变矩器变矩系数小,不能完全满足汽车使用的要求,所以还需与机械式变速器组合使用,扩大传动比的变化范围。
液力自动变速器中的机械式变速器多采用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变速器由行星齿轮机构和换档执行机构(用于换档的多片摩擦式离合器、制动器等操纵元件)等组成,通过改变动力传递路线得到不同的传动比。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式是电液控制,其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液压控制系统中有调节主油路液压的液压调节装置和控制换档执行元件及变矩器锁止离合器工作的液压控制装置。液压调节装置和液压控制装置由不同的液压阀和电磁阀及油路构成,各种控制阀都安装在阀体内,组成阀体总成。
AT:结构与手动波相比,液力自动波(AT)在结构和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手动波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其中液力变扭器是AT最具特点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直接输入发动机动力传递扭矩和离合作用。
原理泵轮和涡轮是一对工作组合,它们就好似相对放置的两台风扇,一台风扇吹出的风力会带动另一台风扇的叶片旋转,风力成了动能传递的媒介,如果用液体代替空气成为传递动能的媒介,泵轮就会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再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加上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就可以实现变速变矩了。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变化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变矩。
辅助机构自动换档不能满足行驶上的多种需要,例如停泊、后退等,所以还设有干预装置即手动拨杆,标志P(停泊)、R(后档)、N(空档)、D(前进),另在前进档中还设有"2"和"1"的附加档位,用以起步或上斜坡之用。由于将其变速区域分成若干个变速比区段,只有在规定的变速区段内才是无级的,因此AT实际上是一种介于有级和无级之间的自动变速器。
优缺点AT不用离合器换档,档位少变化大,连接平稳,因此操作容易,既给开车人带来方便,也给坐车人带来舒适。但缺点也多,一是对速度变化反应较慢,没有手动波灵敏,因此许多玩车人士喜欢开手动波车;二是费油不经济,传动效率低变矩范围有限,近年引入电子控制技术改善了这方面的问题;三是机构复杂,修理困难。在液力变扭器内高速循环流动的液压油会产生高温,所以要用指定的耐高温液压油。另外,如果汽车因蓄电池缺电不能启动,不能用推车或拖车的方法启动。如果拖运故障车,要注意使驱动轮脱离地面,以保护自动波齿轮不受损害。原理CVT:采用传动带和可变槽宽的棘轮进行动力传递,即当棘轮变化槽宽肘,相应改变驱动轮与从动轮上传动带的接触半径进行变速,传动带一般用橡胶带、金属带和金属链等。CVT是真正无级化了,它的优点是重量轻,体积小,零件少,与AT比较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油耗较低。但CVT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传动带很容易损坏,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只能限用于在1升排量左右的低功率和低扭矩汽车,因此在自动变速器占有率约4%以下
1.自动变速器换挡元件的类型有按钮式和拉杆式
2.换挡操纵手柄通常有4~7个位置,并举例说明。
P位:停车位;R位:倒挡位;N位:空挡位;D(D4)位:前进位;3(D3)位:高速发动机制动挡;2(S或称为闭锁挡位)位:中速发动机制动挡;L位(1位或称为闭锁挡位)低速发动机制动挡
一般来说,自动变速器的挡位分为P、R、N、D、2、1或L等。P(Parking):用作停车之用,它是利用机械装置去锁紧汽车的转动部分,使汽车不能移动。当汽车需要在一固定位置上停留一段较长时间,或在停靠之后离开车辆前,应该拉好手制动及将拨杆推进
1)“P”的位置上。要注意的是:车辆一定要在完全停止时才可使用P挡,要不然自动变速器的机械部分会受到损坏。另外,自动变速轿车上装置空挡启动开关,使得汽车只能在“P”或“N”挡才能启动发动机,以避免在其他挡位上误启动时使汽车突然前窜。
2)R(Reverse):倒挡,车辆倒后之用。通常要按下拨杆上的保险按钮,才可将拨杆移至“R”挡。要注意的是:当车辆尚未完全停定时,绝对不可以强行转至“R”挡,否则变速器会受到严重损坏。
3)N(Neutral):空挡。将拨杆置于“N”挡上,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已经切断分离。如短暂停留可将拨杆置于此挡并拉出手制动杆,右脚可移离刹车踏板稍作休息。
4)D(Drive):前进挡,用在一般道路行驶。由于各国车型有不同的设计;所以“D”挡一般包括从1挡至高挡或者2挡至高挡,并会因车速及负荷的变化而自动换挡。将拨杆放置在“D”挡上,驾车者控制车速快慢只要控制好油门踏板就可以了。
5)2(SecondGear):2挡为前进挡,但变速器只能在1挡、2挡之间变换,不会跳到3挡和4挡。将拨杆放置在2挡位,汽车会由1挡起步,当速度增加时会自动转2挡。2挡可以用作上、下斜坡之用,此挡段的好处是当上斜或落斜时,车辆会稳定地保持在1挡或2,挡位置,不会因上斜的负荷或车速的不平衡、令变速器不停地转挡。在落斜坡时,利用发动机低转速的阻力作制动,也不会令车子越行越快。
6)1(FirstCear):1挡也是前进挡,但变速器只能在1挡内工作,不能变换到其他挡位。它用在严重交通堵塞的情况和斜度较大的斜坡上最能发挥功用。上斜坡或下斜坡时,可充分利用汽车发动机的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