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万一千。
这是在中山大学多年研究生化学教学研究和改革以及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是《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丛书中的一册。《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紧密结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系统介绍了现代化学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科研、教学、生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在介绍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同时,力图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技术在学科发展前沿的应用与实践,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和近化学类专业(生物、医药、药学、化工、食品、农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第一章 元素分析1
第一节 元素分析的原理1
第二节 元素分析的应用举例3
参考文献5
第二章 质谱6
第一节 质谱分析技术的有关概念7
第二节 离子化方式10
一、电子轰击电离10
二、化学电离11
三、场致电离12
四、场解吸离子化12
五、快原子轰击13
六、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14
七、电喷雾电离15
第三节 离子质量分析17
一、单聚焦扇形磁场质量分析器17
二、双聚焦质量分析器17
三、四极杆质量分析器18
四、离子阱质量分析器19
五、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20
六、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20
七、静电场轨道阱质量分析器22
八、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23
第四节 串联质谱技术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24
一、串联质谱24
二、色谱?质谱联用26
第五节 质谱应用举例29
一、ESI?MS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9
二、在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33
三、质谱在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4
四、质谱在组学中的应用35
五、生物反恐中的应用37
六、小分子成像中的应用38
七、高分子材料的表征和添加剂分析39
参考文献42
第三章 核磁共振技术44
第一节 基本概念47
一、自旋磁矩(μ)与自旋磁量子数(m)49
二、激发和弛豫49
三、化学位移50
四、射频能量的吸收51
五、信噪比和动态范围51
六、连续波与脉冲核磁共振波谱仪52
七、核磁共振实验的灵敏度53
八、自旋?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53
九、核Overhauser效应55
第二节 核磁共振软硬件56
一、探头57
二、氘锁反馈线圈58
三、匀场系统59
第三节 样品的制备和样品的导入62
第四节 一维核磁共振实验64
一、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NMR)64
二、核磁共振13C谱(13CNMR)73
第五节 二维核磁共振谱78
一、J分解谱80
二、二维同核相关谱81
三、核Overhauser效应谱(NOESY)84
四、二维异核相关谱(HETCOR)84
第六节 核磁共振鉴定有机分子结构87
第七节 固体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成像88
一、固体核磁88
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89
第八节 核磁共振应用举例90
一、化学中的应用90
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91
三、聚合物方面的应用94
四、航天、探矿方面的应用95
参考文献95
第四章 色谱96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96
第二节 色谱分析的相关术语和参数98
一、基线98
二、色谱峰98
三、区域宽度99
四、保留值99
五、容量因子100
六、色谱柱的柱效率和分离度100
七、分离度、柱效率和容量因子间的关系102
第三节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103
一、色谱定性分析方法103
二、色谱定量分析方法104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107
一、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107
二、气相色谱仪107
三、气相色谱检测器110
四、气相色谱常用辅助技术113
五、气相色谱法应用实例115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121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分类121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122
三、液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124
四、液相色谱法的应用126
第六节 色谱分析的最新进展131
一、多维气相色谱法131
二、气相色谱仪的微型化132
三、超高压液相色谱系统133
四、二维液相色谱法134
五、毛细管电色谱135
参考文献136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37
第一节 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知识137
一、紫外吸收的产生137
二、电子能级跃迁138
三、Lambert?Beer定律142
四、溶剂的选择142
五、紫外光谱中常用的名词术语143
六、影响紫外吸收波长的因素145
第二节 紫外光谱仪148
第三节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149
一、饱和烃化合物149
二、简单的不饱和化合物151
三、共轭双烯152
四、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154
五、芳香族化合物155
六、含氮化合物160
七、无机化合物160
第四节 紫外光谱的应用161
一、化合物的鉴定161
二、异构体的确定162
三、位阻作用的测定162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测定163
参考文献163
第六章 红外和拉曼光谱164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164
一、红外和拉曼光谱的产生165
二、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比较166
三、多原子分子的振动167
四、红外活性与拉曼活性170
第二节 红外、拉曼光谱仪及应用176
一、红外光谱仪176
二、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178
三、拉曼光谱仪179
四、激光拉曼光谱的应用180
第三节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拉曼光谱181
第四节 红外、拉曼光谱图谱解析202
一、红外、拉曼光谱的分区202
二、红外及拉曼标准谱图及检索203
三、红外图谱的解析204
参考文献205
第七章 荧光光谱法206
第一节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206
一、分子能级与跃迁206
二、Jablonski能级图207
三、分子发光的类型209
四、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209
五、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210
六、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211
七、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13
第二节 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13
一、共轭体系214
二、刚性的平面结构214
三、取代基的影响215
四、重原子效应216
第三节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216
一、溶剂性质的影响216
二、分子离子化对荧光的影响218
三、温度的影响218
四、内滤光作用和自吸现象219
五、荧光的熄灭219
六、散射光和拉曼光对于荧光分析的干扰220
第四节 荧光光谱仪结构221
一、激发光源221
二、单色器222
三、样品池222
四、检测器222
五、记录、显示装置222
第五节 荧光分析法新技术简介222
一、同步荧光测定法222
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法223
第六节 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225
参考文献226
第八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227
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法的特点227
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仪229
一、常见的近红外光谱仪229
二、近红外光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230
第三节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概述232
一、定性分析232
二、定量分析233
第四节 化学计量学方法234
一、定量分析模型235
二、NIPLS算法原理235
第五节 应用举例237
一、近红外光谱法在农业中的应用237
二、近红外光谱法在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应用237
三、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38
四、近红外光谱法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239
五、近红外光谱分析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239
参考文献240
第九章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及应用241
第一节 X射线基础知识及晶体衍射原理241
一、X射线的产生及性质241
二、X射线谱242
三、X射线晶体衍射原理243
第二节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248
一、单晶衍射实验方法248
二、多晶衍射法252
参考文献257
第十章 分子磁学简介258
第一节 关于磁学单位制的说明258
第二节 最基本的两种磁性质:抗磁性、顺磁性259
第三节 分子磁学的一些重要公式260
一、VanVleck方程、居里定律和布里渊函数260
二、居里外斯定律的推导262
三、零场分裂(Zero?fieldsplitting)现象263
第四节 磁交换参数的求解:双核与多核配合物264
第五节 几种常见磁现象及其磁特征268
一、变磁性268
二、倾斜反铁磁性269
三、Spin?flop现象269
四、拓扑亚铁磁性271
第六节 低维磁体:单分子磁体和单链磁体272
一、单分子磁体272
二、单链磁体274
参考文献276
第十一章 电子显微镜及其应用278
第一节 引言278
一、光学显微镜278
二、电子的波长278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279
一、电子显微镜的发展279
二、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79
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80
四、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84
五、原子力显微镜(AFM)287
参考文献294
第十二章 热分析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297
第一节 热分析概述297
一、热分析定义297
二、热分析的分类297
三、高分子研究中常用的热分析方法298
四、热分析方法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299
第二节 DSC法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301
一、聚合物的比热容和热容的测定302
二、高聚物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的热容变化及Tg的测定303
三、共聚物、高分子共混物(高分子合金)的玻璃化转变305
四、温度调制DSC(TMDSC)在研究高聚物凝聚态结构中的应用307
五、聚合物熔融、结晶、结晶度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309
六、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311
七、聚合、交联固化反应研究314
八、聚合物的热?氧老化研究316
九、增塑剂性能及增塑研究316
第三节 TG/DTG的原理及应用317
一、TG/DTG原理317
二、TG/DTG的应用318
第四节 动态力学分析(DMA)原理及应用322
参考文献323
第十三章 多孔材料的气体吸附分析325
第一节 气体吸附分析装置及原理325
第二节 多孔材料气体吸附分析的操作程序326
一、了解材料的结构特征326
二、确认材料的纯度和活化条件326
三、选择分析气体和条件327
四、样品预处理(真空或气流中加热),惰性气体保护,样品称重327
五、设定测试程序(数据点分布、平衡时间等)327
第三节 吸附数据分析328
参考文献330
第十四章 化学合成新技术331
第一节 无水无氧合成技术331
一、概述331
二、双排管的实验操作332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332
四、橡皮材质的处理333
五、基本的Schlenk操作333
第二节 水热和溶剂热合成技术337
一、背景介绍337
二、水热与溶剂热反应化学类型338
三、水热生长体系中的晶粒形成机制339
四、水热和溶剂热合成装置340
五、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程序341
六、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存在的问题342
七、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方法应用实例343
第三节 超声波促进的化学合成347
一、超声波背景介绍347
二、声化学347
三、超声作用原理348
四、超声波声源与声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349
五、声化学反应器349
六、超声化学反应350
第四节 微波促进的化学合成351
一、微波及其特性351
二、微波对化学反应的影响352
三、微波反应器353
四、微波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354
参考文献358
出版时间: 2011年9月1日
开本: 16开
定价: 56.00元
隧道施工技术方法: 1 总体施工方案 采用新奥法施工,施工原则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Ⅱ类围岩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Ⅲ类围岩采用微台阶法开挖,预裂爆破;Ⅳ类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Ⅳ类围岩偏...
水泵节能技术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其途径有两类,一是改进水泵结构,这是水泵生产厂要研究的,目前我国的水泵制造技术在国际上不算落后,大型水泵、低噪声的效率和功耗有的可以和进口水泵相抗衡。二是提高控制水平,这...
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它势在必行,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它是通信...
PLC 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教学方法研究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强调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与工程应用案例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工程案例、课程实验、工厂实习和就业方向四个方面对如何在PLC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PLC 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教学方法研究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强调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与工程应用案例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工程案例、课程实验、工厂实习和就业方向四个方面对如何在PLC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喷灌技术研究与实践》为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来灌水技术研究室在喷灌方面发表的研究论文精选。全书共分五篇。第一篇为水力性能及参数实验;第二篇为恒压喷灌技术;第三篇为关于设备研制与开发;第四篇为喷灌规划没计与生产应用;第五篇为从喷灌发展宏宏决策方面,提出的有关喷灌发展对策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第1篇 综述
第2篇 理论计算与分析
第3篇 实验研究
第4篇 工程实践与处治技术
第5篇 其它
第一篇 水力性能及参数试验
喷头水力性能测试方法提纲(初步建议)
"中原50Y"型喷头水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中原12Y"型喷头的试验与研究
常用喷头对喷灌水源含沙量要求的试验研究
喷洒水滴分布规律的研究
喷灌水滴的蒸发研究
有风时的喷洒水滴运动规律及风对喷头射科的影响
节能异形喷嘴水力性能的研究及其研制
摇臂式喷头方形喷嘴水力性能的研究
喷灌条件下小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
喷灌和地面灌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分布特点的研究
玉米冠层对喷灌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第二篇 恒压喷灌技术
恒压喷灌泵站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恒压喷灌系统调压特性研究
喷灌泵站调压系统的研究
恒压喷灌系统运行压,J限的确定
恒压喷灌系统田间允许凋压范同的研究
减少恒压喷灌系统机组启停频度的水泵配置方案,
调压灌溉系统水泵机纽运行状态的改善
恒压喷灌系统水气自然分离式调压罐多变指数的试验研究
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水源泵站水锤防护措施
分布式恒压自动化灌溉系统的研制
我国第一座恒压喷灌系统技术经济仞步分析
管网水锤与调压的分析计算
第三篇 设备研制与开发
中原40Y型喷头的扇形机构研制小结
喷头仰角调节机构的研制及其对喷头性能的影响
美国"雨鸟"喷头削析
郏县恒压喷灌试验工程地面移动铝管道系统
喷灌用镁合金管道成形工艺
轻型镁合金喷灌移动管道的研制
空气罐在管道灌溉中的应用
喷灌金属管道球形铸铝快速接头的研制
低压可调幅式喷灌机研制
浅论我国喷灌设备技术创新
从质量检测看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篇 规划设计与生产应用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移动部分优化设计方法的探讨
有风条件下喷灌系统组合均匀度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喷灌系统能量利用率的分析计算及提高措施
坡地喷灌系统中竖管适宜偏角的选择
灌水定额、灌水周期对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投资的影响
也门酒也马(YEMENJUAYMAH)固定喷灌工程的建设与分析
对丘陵山区喷灌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从清丰县喷灌试点喷灌设备测试结果看我国的喷灌机具
丘陵区管网压力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的研究
关于抓好喷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的建议
第五篇 对策及发展研究
喷灌概况介绍
关于大、中型喷灌机组发展情况的今后建议
当前我国喷灌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我国喷灌发展去向
现阶段喷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剖析
试论我国喷灌区划分区
我国北方地区喷灌发展研究
发展中的希望--在喷灌学组成立会上的发言
制约喷灌发展速度因素的探讨
对我国喷灌技术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喷灌技术向农业以外行业发展的探讨
浅议我国喷灌发展前景
国内外喷灌技术简介
喷灌发展与土地经营模式的思考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