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项目拟研究的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由U型叠合梁、套管叠合柱与现浇节点组成。与传统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它具有结构整体性好、预制构件自重轻、运输与安装方便、现场湿作业少,大量节省模板与支撑、施工便捷等优点。目前,国内外有关这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尚为空白。本项目拟通过大尺度模型的单调静力试验、拟静力试验与拟动力试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与理论研究,对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以及框架整体的静力性能与抗震性能、损伤与失效机制、最优破坏模式、恢复力模型、构造措施等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两类极限状态下U型叠合梁与套管叠合柱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基于多种性能参数(位移、延性、能量等)的抗震设计建议,并提出基于中震可修的框架结构性能指标及其限值。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为这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应用以及有关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与基础数据。
批准号 |
50878167 |
项目名称 |
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试验与理论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薛伟辰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9-01-01 至 2011-12-31 |
支持经费 |
33(万元)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基础底板是房屋结构的构件,这个构件上可以建造框架也可以建造剪力墙等结构型式的主体,甚至过去还直接砌砖建造砌体结构房屋,所以它不属于框架结构专有。同样,板也是房屋结构的构件,它也用在各种结构中(包括砌体...
一般钢结构的造价会高一些。但是施工时间会短很多。如果项目考虑时间成本多一些,建议做钢结构。如果时间成本在总造价中相对少些,一般会考虑做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世构体系)节点试验研究
뚫쓏듳톧 쮶쪿톧캻싛컄 풤훆풤펦솦믬쓽췁ힰ엤헻쳥쪽뿲볜뷡릹ꎨ쫀릹쳥쾵ꎩ뷚뗣쫔퇩 퇐뺿 탕쏻ꎺ훬뫩뷸 짪쟫톧캻벶뇰ꎺ쮶쪿 튵ꎺ뷡릹릤돌 횸떼뷌쪦ꎺ럫붡 20060401 풤훆풤펦솦믬쓽췁ힰ엤헻쳥쪽뿲볜뷡릹ꎨ쫀릹쳥쾵ꎩ뷚뗣쫔 퇩퇐뺿 ퟷ헟ꎺ 훬뫩뷸 톧캻쫚폨떥캻ꎺ 뚫쓏듳톧 쿠쯆컄쿗(10쳵Ì 1 .웚뾯싛컄 헅퇓쓪.탏좻.커뗏.ZHANG Yannian.XING Ran.WU Di 늻춬쪱웚붨퓬뗄믬쓽췁뿲볜뷡릹붨훾컯뾹헰쓜솦 움맀 - 짲퇴붨훾듳톧톧놨ꎨퟔ좻뿆톧냦ꎩ 2010,26(2) 쒿뗄 퇐뺿틀뻝늻춬쪱웚 <붨훾뾹헰짨볆맦랶 > 붨퓬뗄믬쓽췁뿲볜뷡릹붨훾컯뾹헰쓜솦뗄닮틬.랽램 믹폚Pushover 럖컶랽램,붨솢틀뻝늻춬뗄<붨훾뾹헰 짨볆맦랶>붨퓬믬쓽췁뿲볜뷡릹죽캬럖컶쒣탍,닉폃SAP2000 죭볾뛔뷡릹뷸탐럖컶,룹뻝쓜솦웗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公共建筑的施工与质量管理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相比较传统建筑,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化解产能等积极作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公共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的工程特点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1.2.1 高性能材料
1.2.2 灾害对混凝土结构的冲击
1.2.3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分析与结构试验
1.2.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1.3 结构工程师对混凝土结构的认识
1.3.1 钢筋混凝土力学
1.3.2 结构试验
1.3.3 设计规范
参考文献
第2章 混凝土本构关系与试验
2.1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2.1.1 混凝土受压的基本特点
2.1.2 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2.1.3 结构设计和分析中的应力-应变曲线
2.2 刚性试验机试验技术
2.2.1 刚性试验机原理
2.2.2 刚性辅助元件
2.2.3 电液伺服试验机
2.3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试验技术
2.3.1 边界条件的影响
2.3.2 RILEM的联合对比试验
2.3.3 应变测试技术
2.3.4 尺寸效应的影响
2.3.5 加载速率的影响
2.4 双轴和多轴应力状态
2.4.1 采用钢刷承压板进行混凝土板双轴应力状态试验
2.4.2 混凝止的三轴强度
2.4.3 混凝土的抗剪试验
2.5 小结
2.5.1 关于混凝土受拉的性能
2.5.2 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
2.5.3 小结与评述
参考文献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3.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弯曲破坏的主要试验结果
3.1.1 简支梁的少筋破坏
3.1.2 简支梁的超筋破坏
3.1.3 简支梁的适筋破坏
3.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
3.2.1 基本假设
3.2.2 方程的形式解
3.2.3 参数分析与讨论
3.2.4 我国规范计算公式的发展
3.2.5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3.3.1 矩形应力图参数的试验确定
3.3.2 受弯构件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状态
3.3.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
3.3.4 高强度混凝土受弯构件
3.3.5 受压钢筋配筋率对简支梁性能的影响
3.3.6 少筋梁的性能
3.4 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
3.4.1 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4.2 关于偏心距增大系数
3.4.3 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
3.4.4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试验方法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4.1 引言
4.2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剪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4.2.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形态
4.2.2 无腹筋梁的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的关系
4.2.3 无腹筋梁剪切破坏的“拱一齿”模型
4.2.4 加筋石膏梁的抗剪试验
4.2.5 混凝土强度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影响
4.2.6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对无腹筋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2.7 T形梁的受剪承载力
4.2.8 均布荷载作用
4.2.9 间接加载
4.2.10 小记
4.3 有腹筋梁的基本概念和传力机理
4.3.1 有腹筋梁受剪性能的基本特征
4.3.2 最小配箍率
4.3.3 最大配箍率
4.3.4 剪切延性
4.3.5 小记
4.4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抗剪性能
4.5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
4.6 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
4.7 小结与评述
参考文献
第5章 钢筋混凝土梁受剪破坏的尺寸效应
5.1 早期的研究
5.2 1991年的“经典试验”
5.3 经典试验的重复与讨论
5.4 宽梁厚板的剪切破坏
5.5 评述
参考文献
第6章 受剪承载力理论模型与试验
6.1 引言
6.2 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6.2.1 基本假设
6.2.2 应变分析
6.2.3 平衡条件
6.2.4 本构关系
6.2.5 求解过程
6.2.6 评述
6.3 钢筋混凝土板的剪切试验
6.3.1 平板试验装置
6.3.2 钢筋混凝土平板单元剪切性能分析国际竞赛
6.4 钢筋混凝土软化桁架模型
6.4.1 背景
6.4.2 软化桁架模型的基本框架
6.4.3 休斯敦大学的平板试验装置
6.5 剪切试验装置的主要试验结果
6.6 关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讨论
6.6.1 引言
6.6.2 徐增全对修正压力场理论的批评
6.6.3 Collins的观点
6.6.4 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发展
6.7 Kotsovos的发现和观点
6.7.1 压力路径的基本概念
6.7.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机理——压力路径概念的试验证明
6.7.3 关于纵筋销栓力
6.7.4 骨料咬合力
6.7.5 T形截面梁的抗剪承载力
6.7.6 基于“压力路径”概念的抗剪设计
6.7.7 小结与评述
6.8 Zararis的研究
6.8.1 薄膜单元分析
6.8.2 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分析
6.8.3 评述
6.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延性与约束混凝土
7.1 引言
7.2 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
7.2.1 试验研究
7.2.2 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性能与主要影响因素
7.2.3 被动约束与主动约束
7.2.4 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承载力计算
7.2.5 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计算的全过程分析
7.3 箍筋约束混凝土柱
7.3.1 箍筋约束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的试验结果
7.3.2 Mander等的研究
7.4 纤维约束混凝土
7.4.1 纤维约束混凝土的性能
7.4.2 FRP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理论模型
7.5 约束混凝土非均匀受压
7.5.1 箍筋约束混凝土偏心受压柱
7.5.2 非均匀受压时箍筋的应力状态
7.6 小结与评述
参考文献
第8章 补遗
8.1 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扭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
8.2 冲切破坏之谜
8.3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
8.3.1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火灾事故分析
8.3.2 S1eipner A海洋平台的破坏
8.3.3 与S1eipner A海洋平台有关的试验与分析
8.3.4 钢筋混凝土板的国际竞赛
8.3.5 小结与评述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培训教材)》是面向建筑产业现代 化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 主干到分支的原则介绍和总结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 筑从设计到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全过程和特点。
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介绍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内 容、适用范围及预制装配率;第三章对装配整体式建 筑使用的构件部品及连接构造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 章对装配整体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 详细介绍,并对装饰装修的相关内容如整体卫生间的 安装、门窗安装、水电预埋预留的特点、难点也给予 了介绍;第五章结合案例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计 划、场地布置、构件运输堆放、机械选型、劳动力组 织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对于广大现场管理人员有较好 的启发作用并对信息化管理给予了前瞻性说明;第六 章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施工设备安全使用、现场模 架安全施工、绿色施工要求等方面均给予了详细地说 明;第七章在当前尚缺少相应法规、规范的情况下对 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和质量验收划分给出了原则性的 指导意见以及可用于工程实际的操作细则。
npc在国内是项全新的技术,它将采取工厂机械化生产、现场装配的形式进行建筑施工。
New Prefabricated Concrete
与国内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它具有减少施工现场污染、降低噪音、环保、节能、节省大量人工、料具、缩短施工工期、缩减施工成本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