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或许正是你的心仪之选!它特色鲜明,能满足拥有不同需求的会计界同仁多层次的学习研究急需:
◆她注重实操
本书完全按照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编著,融合了编著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学习心得,使用全新的会计科目例解新会计准则操作方法,将理论解读与实务操作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读者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可以使读者迅速上手,真正快速领会并应用新会计准则。
◆她覆盖全面
本书覆盖一项基本准则和大部分企业常用的32项具体准则,有助于读者全面掌握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另外,第一章还系统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进程,从理论上剖析了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宏观背景,深刻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理论创新,阐释了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有助于读者从宽视角把握新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与基本框架。
◆她结构严谨
本书对每一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讲解,均包含准则框架、改革聚焦、疑难解读、会计科目、案例解析、衔接办法等几个部分,各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各取所需。“准则框架”部分用框图形式勾勒准则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提纲挈领地掌握准则全貌;“改革聚焦”部分简要地介绍新准则的主要突破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同与差异,有助于读者迅速掌握新准则的主要变化;“疑难解读”部分是对部分疑难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可以帮助读者深入领会新准则的疑点和难点;“会计科目”部分则按照应用指南的规定,介绍了该准则所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的含义、使用方法及主要账务处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准则内容;“案例解析”部分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准则的操作方法,演练会计科目的使用,提出应对会计实务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读者更直观地领会准则内容;“衔接办法”部分通过案例说明企业在首次执行日执行新准则的调账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实现新旧会计准则转换与衔接。
◆她适用宽泛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决定了她适应广泛,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要求——她可以作为新会计准则的入门级教材,能够指导读者顺利进入新会计准则的迷人天地;她可以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能够帮助读者迅速完成知识更新与升级;她也可以作为一线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工作手册,能够指导读者解决实务中遇到的难题;她还适用于广大注册会计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能够引领读者迅速掌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动向。
前言
第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导论
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第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第七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无形资产
第八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九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资产减值
第十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职工薪酬
第十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十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股份支付
第十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债务重组
第十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或有事项
第十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收入
第十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建造合同
第十七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政府补助
第十八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借款费用
第十九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所得税
第二十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外币折算
第二十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企业合并
第二十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租赁
作 者:吕佳桥 编著
出 版 社:上海财经大学
出版时间:2007-3-1
版 次:1页 数:513字 数:494000印刷时间:2007-3-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 S B N:9787810986809 包 装:平装
小企业会计准则房产税处理:最新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所有的税费(所有的税费,除了所得税外)全是计入了营业税金及附加。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以前是计入管理费用的,现在全部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前计入管理...
1、新企业会计准则河道费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2、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河道维护费 贷:银行存款
一、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比较《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利于掌握这两个会计制度的异同,更好地在小企业落实《小企业...
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 【摘要】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其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品读新 准则,可以发现其在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计量属性、财务报告等方面的特色与创新。 2006年 2月 15日,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并将于 2007年 1月 1日起 在上市公司施行。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 是我国财政、 会计工作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 这 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 立。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的意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戴维 ·泰迪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 施,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是促进中 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地位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新企业会计 准则的发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中国会计史上可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充分地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实行会计变革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那么新的会计准则对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换句话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应用呢?笔者经过两年多日常工作的实践,
《新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案例分析》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写而成,是专门为财务会计从业者量身定制的工具书。重点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变更、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的会计处理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变更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职工薪酬、财务报表列报、企业合营、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等的会计核算与涉税事项办理的要点与要求。
《新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案例分析》注重实际操作,提供详尽的案例和操作实务说明,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财务会计从业者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准则,提升企业会计准则下处理财会问题的能力。
《新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案例分析》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案例丰富,非常适合财务会计从业者学习使用。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疑难问题案例详解》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指导实务操作为目的编写而成。针对每一项具体准则中的疑难问题,以案例背景、准则规定、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的文字规定转换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帮助会计人员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对实务操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相关内容体系完整,是会计从业人员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业务水平必-备的一本工具书。
第 1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号—— 存货
1.1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1
1.2 关于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 2
1.3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
1.4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4
第 2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 长期股权投资
2.1 购买日或合并日的确定 6
2.2 被合并方净资产为负数时的会计处理 8
2.3 成本法下,现金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 10
2.4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时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调整 11
2.5 权益法下超额亏损的确认 14
2.6 未实现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 16
2.7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18
第3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
3.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20
3.2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22
3.3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 24
3.4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27
3.5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30
3.6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35
第4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 固定资产
4.1 用分期付款方式外购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 38
4.2 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的会计处理 41
4.3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43
4.4 处置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 45
第5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 生物资产
5.1 确认外购的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 47
5.2 确认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 48
5.3 确认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 49
5.4 生物资产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的管护费用 51
5.5 生物资产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 52
5.6 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时的会计处理 54
5.7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时的会计处理 55
5.8 生物资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56
5.9 处置生物资产时的会计处理 57
第6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 无形资产
6.1 无形资产的确认 58
6.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61
6.3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64
6.4 无形资产的处置和报废 67
第7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7.1 交换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资产时的会计处理 69
7.2 交换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时的会计处理 73
第8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
8.1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77
8.2 确定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 79
8.3 资产组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 81
8.4 商誉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 83
第9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
9.1 货币性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86
9.2 带薪缺勤的确认和计量 89
9.3 短期利润共享计划的确认和计量 90
9.4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92
9.5 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97
9.6 在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的设定受益计划 99
9.7 在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的设定提存计划 101
9.8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提 103
第 10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号—— 企业年金基金
10.1 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时的账务处理 106
10.2 企业年金取得初始投资时的账务处理 107
10.3 企业年金持有投资标的期间的账务处理 108
10.4 企业年金估值日的账务处理 109
10.5 处置企业年金投资标的时的账务处理 110
10.6 企业年金的账务处理 112
10.7 企业年金管理费的账务处理 113
10.8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相关账务处理 114
第 11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号—— 股份支付
11.1 一次授予、分期行权的股份支付计划 117
11.2 附服务年限条件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119
11.3 附非市场业绩条件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121
11.4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23
11.5 期权定价模型下的参数选取 125
第 12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号—— 债务重组
12.1 以现金清偿债务时的账务处理 127
12.2 以存货抵偿债务时的账务处理 129
12.3 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时的账务处理 132
12.4 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偿债务时的账务处理 134
12.5 债务转为资本时的账务处理 137
12.6 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 139
第 13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号—— 或有事项
13.1 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142
13.2 预计负债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143
13.3 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时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149
13.4 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时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150
13.5 确定预计负债中的补偿金额 151
13.6 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的处理 152
第 14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 收入
14.1 收入应该按照总额还是按照净额确认 153
14.2 收入确认的标准 156
14.3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157
14.4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158
14.5 合同履约成本 160
14.6 合同取得成本 161
14.7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162
14.8 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164
14.9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165
14.10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166
14.11 售后回购 168
14.12 合同负债(涉及不同增值税率的储值卡) 169
14.13 合同负债(电商平台预售购物卡) 171
14.14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172
14.15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173
14.16 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174
第 15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号—— 政府补助
15.1 政府补助的确认 176
15.2 用总额法和净额法进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77
15.3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的政府补助 180
15.4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的政府补助 182
15.5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时的会计处理 183
15.6 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85
15.7 涉及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会计处理(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 187
15.8 涉及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会计处理(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 191
15.9 政府补助的列报 192
第 16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 借款费用
16.1 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194
16.2 借款费用资本化后的计量 195
16.3 外币借款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 197
16.4 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199
16.5 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200
第 17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号—— 所得税
17.1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202
17.2 税法与会计制度差异的处理 203
17.3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 204
17.4 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 206
17.5 如何计算所得税费用 209
第 18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号—— 外币折算
18.1 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212
18.2 发生外币交易时的账务处理 214
18.3 使用外币购入的资产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 216
18.4 使用外币购入的相关资产的后续计量 217
18.5 对于我国企业的境外经营,如何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成人民币财务报表 223
第 19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号—— 企业合并
19.1 同一控制下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合并对价的企业合并 229
19.2 非同一控制下以支付现金为合并对价的企业合并 232
19.3 非同一控制下以无形资产为合并对价的企业合并 235
19.4 非同一控制下以有价证券为合并对价的企业合并 237
19.5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238
19.6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241
19.7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244
19.8 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 246
第 20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号—— 租赁
20.1 租赁识别 251
20.2 租赁合同的分拆、合并 253
20.3 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的确认 255
20.4 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减值 258
20.5 租赁负债的摊销 259
20.6 租赁选择权的变动 261
20.7 余值担保的变动 261
20.8 租赁变更 262
20.9 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赁豁免 263
20.10 融资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64
20.11 融资租赁期内,出租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账务处理 268
20.12 融资租赁期满时,出租方的账务处理 270
20.13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70
20.14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272
第 21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1.1 如何判断一项金融工具是金融资产还是金融负债 278
21.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79
21.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80
21.4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81
21.5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87
21.6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91
21.7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294
21.8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296
21.9 金融工具如何计提减值准备 298
21.10 如何确定某项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 301
21.11 如何对已发生减值的金融工具进行会计处理 302
21.12 应当终止的金融工具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304
第 22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号—— 金融资产转移
22.1 金融资产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的会计处理 306
22.2 金融资产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的会计处理 308
22.3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 309
第 23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 套期保值
23.1 如何识别被套期项目 312
23.2 如何对公允价值套期进行计量 317
23.3 如何对现金流量套期进行计量 320
23.4 如何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进行计量 322
23.5 套期关系再平衡时的账务处理 324
23.6 被套期项目为风险净敞口的套期的账务处理 325
23.7 套期工具为期权的套期的账务处理 327
第 24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5号—— 原保险合同
24.1 如何确认非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333
24.2 如何确认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335
24.3 非寿险原保险合同提取准备金时的会计处理 336
24.4 寿险原保险合同保险提取责任准备金时的会计处理 338
24.5 非寿险原保险合同赔款支出的会计处理 339
24.6 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金给付的会计处理 341
24.7 非寿险原保险合同损余物资的核算 344
24.8 关于非寿险原保险合同代位追偿款的核算 346
24.9 给付退保费 347
24.10 提前解除合同的账务处理 348
第 25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6号—— 再保险合同
25.1 关于分出业务应收分保准备金的会计处理 350
25.2 分出业务的赔付成本 352
25.3 关于分入业务分保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 353
25.4 关于分入业务分保赔付成本的会计处理 357
25.5 分入业务存出分保保证金 357
第 26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7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
26.1 转让探明矿区的全部权益的会计处理 360
26.2 转让探明矿区部分权益的会计处理 361
26.3 转让单独计提减值准备的全部未探明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363
26.4 转让以矿区组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的全部未探明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364
26.5 转让单独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未探明矿区权益会计处理 365
26.6 转让以矿区组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未探明矿区权益会计处理 367
26.7 油气资产的处置的会计处理 369
26.8 油气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370
第 27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7.1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 373
27.2 会计估计变更 377
27.3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识别与更正 379
27.4 重要的前期差错的识别与更正 380
27.5 重要的前期差错更正如何披露 383
27.6 固定资产盘盈时的账务处理 384
27.7 固定资产盘亏时的账务处理 385
27.8 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的账务处理 386
27.9 未来适用法如何实施 389
第 28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 29号——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8.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如何确定 392
28.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 393
28.3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的会计处理 394
28.4 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 397
28.5 所得税清缴之前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400
28.6 所得税清缴之后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402
28.7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要事项 403
第 29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 财务报表列报
29.1 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 405
29.2 如何编制利润表 415
29.3 如何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20
第30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 现金流量表
30.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会计处理 425
30.2 收到的税收返还的现金流量 426
30.3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流量的会计处理 427
30.4 支付的各项税费 428
30.5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429
30.6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431
30.7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流量的会计处理 431
30.8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流量的会计处理 432
30.9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 433
第31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 中期财务报告
31.1 中期财务报告应以什么为基础进行会计计量 445
31.2 应如何确认和计量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 446
31.3 确定中期合并财务报表的核算范围 447
31.4 中期财务报告附注应当披露哪些信息 448
第32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 合并财务报表
32.1 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449
32.2 购买日后初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处理 460
32.3 购买日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其他债权与债务的抵销处理 462
32.4 购买日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当期内部购进商品并形成存货的事项的抵销处理 464
32.5 购买日后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因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 465
32.6 购买日后编制合并报表,对于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将自身的固定资产出售
给企业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购
入当期的抵销处理 467
32.7 编制合并利润表内部交易期末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的情况的抵销处理 470
32.8 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内部持有债券的收益与其相对应的发行方利息费用相
互抵销 471
32.9 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对内部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473
32.10 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内部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
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474
32.11 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内部当期收益应当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
息支付的现金相互抵销 475
32.12 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内部交易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477
32.13 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通过内部交易处置资产的抵销处理 478
32.14 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时的处理 479
第33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 每股收益
33.1 如何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481
33.2 如何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482
33.3 派发股票股利的情况下,如何重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485
33.4 配股的情况下,如何重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486
第34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 分部报告
34.1 分部合并的条件 488
34.2 报告分部的确定 491
第35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 关联方披露
35.1 关联方的认定 493
35.2 关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东的披露 498
35.3 关于会计期间发生变化的关联方关系的披露 500
第36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 金融工具列报
36.1 如何区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502
36.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可以相互抵销吗 505
36.3 如何对金融资产的风险进行定性披露 508
36.4 对金融资产转移应该如何披露 511
第37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7.1 首次执行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515
37.2 首次执行日预计资产弃置费用的处理 516
37.3 首次执行日解除劳务关系计划的处理 517
37.4 首次执行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517
第38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 公允价值计量
38.1 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519
38.2 存在不同市场时,产品公允价值的确定 520
38.3 同时存在最有利市场和主要市场时,产品公允价值的确定 522
38.4 没有主要市场时,产品公允价值的确定 523
38.5 运用估值技术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收益法、成本法) 525
38.6 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公允价值估值 526
38.7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529
第39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 合营安排
39.1 关于共同控制的判断 531
39.2 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 532
39.3 共同经营涉及投出或出售资产交易时的会计处理 535
39.4 共同经营涉及共同购买资产交易时的会计处理 540
39.5 合营企业合营方的相关会计处理 542
第40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0.1 其他主体中的权益 545
40.2 对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判断 548
40.3
披露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的情况 550
40.4 有合同约定情况时,披露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相关信息 551
40.5 没有合同约定情况时,披露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相关信息 553
40.6
在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处置所拥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份额 554
40.7 所拥有的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份额发生变化且该变化导致控制权丧失 555
40.8
与企业在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中权益相关的超额亏损信息 556
40.9 与对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未确认承诺 556
40.10 或有负债的披露 557
40.11 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基础信息 558
第41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1.1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的初始计量 560
41.2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的计算 562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