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选择叶色翠绿的健株无病株做种苗。
(2)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补上健苗,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浇根处理病区。
(3)发病早期,在早晨露水未干前,每亩施草木灰100。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4)发病普遍的地块,可割去病叶1/3,并加强管理,增施肥料,已重新抽出新苗,再喷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万霉灵600倍液,10-14天1次,连续3次。
1、 症状:发生在玉兰叶片上,初期病斑为褐色园斑,扩展后圆形,内灰白色,外缘红褐色,斑块周边褪绿;后期病斑干枯,着生黑色颗粒状物。 &nb...
高3米的一颗橡皮树价值多少
橡皮树盆栽时宜用1份腐叶土、1份园土和1份河砂,并加少量基肥,配成培养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甚快,每5-10天可生出一片叶子,在这期间必需保证充足的肥料和水分。一般每月施1-2次液肥或复合肥,同时...
黄瓜棒孢叶斑病种子带菌PCR分子检测
利用真菌DNA-ITS区序列中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以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1条600 bp大小的条带。进行序列分析后发现其为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基因序列。根据黄瓜棒孢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与其他黄瓜病原真菌ITS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CCC1/CCC2,用于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种子带菌分子检测,从而对来自北京郊区黄瓜种子上的棒孢叶斑病的带菌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来自房山和通州的黄瓜种子均在约600 bp出现特异性条带,说明黄瓜种子中携带棒孢叶斑病菌。
风扇夜间内循环通风对温室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影响
[目的]通过风扇夜间内循环通风来降低温室湿度,减少结露的发生,阻止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的侵染,减小发病的概率。[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风扇能吹到的范围之内和之外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进行分级调查。[结果]在风扇吹到的15 m范围内,均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防效最高达58.26%。[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编号 | 11079 |
拉丁纲名 | Hyphomycetes |
中文纲名 | 丝孢纲 |
拉丁目名 | Miniliales |
中文目名 | 丛梗孢目 |
拉丁科名 | Moniliaceae |
中文科名 | 丛梗孢科 |
拉丁名 | Ramularia stolonifera |
中文名 | 匍枝柱隔孢 |
定名人 | Ellis et Everh. |
参考文献 | |
采集地 | |
形态描述 | 引致梾木叶斑病。叶斑两面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多角形,直径0.5-5(-20)μm,常愈合,浅灰绿色,暗淡灰褐色,中度至暗褐色,最后中心常淡灰白色,边缘不定或具褐色,暗褐色或暗淡紫纳紫蓝色的边缘,窄或中度宽,常具~扩散的淡黄色或淡紫色的环痕。叶背斑点浅褐色至浅灰褐色。子实体叶背生,扩展散生,淡灰白色,疏松至稠密,偶有点状。初生菌丝体内生,菌丝无色有隔,稀少分枝,宽1-3(-5)μm;子座缺或小,近气孔生,无色,少有大的,直径可达80μm,破裂气孔,因而变成内或近表皮生;次生菌丝体,从次生菌丝发生。最后分枝或顶生;或呈小簇散生,从内生菌丝或气孔伸出,少有大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过圆筒形至状弯曲,简单,偶有分枝,3-50(-85)×2-4μm,0-3个隔膜,无色,平滑,孢痕疤近于加厚,黑色;分生孢子链生,常成分枝链,椭圆形,圆柱形,近圆柱纺锤形,(6-)8-35(-45)×2.5-5μm,0-2(-4)个隔膜,无色,平滑至模糊地粗毛,末端钝,近于小点或近圆锥形平截,孢脐近于加厚和黑色。 |
讨论 | 据Saccardo(1892)和秦芸(2003)报道,本菌寄主范围仅山茱萸属Comus植物。原始描述分生孢子梗短,3-50×2-4μm,0-3个隔膜,孢痕疤近于加厚,暗色;分生孢子串生,(6-)8-35(-45)×2.5-5μm,0-2(-4)个隔膜。我们观察的标本,除孢子梗较长外,其他均基本符合特征。郭英兰(1993)报道的株木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comi Y.L.Guo应为本菌异名。山茱萸科上另一种为极细柱隔孢R.angustissima Saccardo,与本种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分生孢子较窄小(6-25×1-2.5 μm),分隔较少,(O-1个隔膜),容易区别。本种寄主植物还有互叶株木Comus alternifolia L.。沙梾C. bretschneideri L.,加州梾木C. californica c.A.Mey.,欧洲山茱萸C. mas L.,太平洋沙株木C. sericea L.,斜叶梾木C. obliqua Raf.,欧洲红瑞木C. sanguinea L.,绢毛梾木C. sericea L.,毛梾C.walteri Wang,梾木属Comus spp.。 |
常见栽培的变种和品种有:金边橡皮树叶缘为金黄色;花叶橡皮树叶片稍圆叶缘,叶片上有许多不规则的黄白色斑块,生长势较弱繁殖亦较慢;白斑橡皮树叶片较窄,并有许多白色斑块;金星宽叶橡皮树叶片,远较一般橡皮树大而圆,幼嫩时为褐红绿色,叶片成长后红褐色稍淡,靠近边缘散生稀疏针头大小的斑点,稍留意即可辨别。是橡皮树的优良品种。
炭疽病
橡皮树易患炭疽病,其病原为橡皮树盘长孢菌。此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受害部位是叶片。其症状为叶脉两侧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灰色斑点,在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扩展至全叶。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和枯梢,减少病原。
2.平日注意透光和通风,不要放置过密,选无病植株采扦插枝条,繁殖幼苗。
3.早春新梢生长后,喷1%波尔多液。6至9月每半月喷一次1%波尔多液或波美度为0.3的石硫合剂或0.5%高锰酸钾。另外,在发病前或初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退菌特、百菌清、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喷射。
灰斑病
9-10月较重,初现小灰斑,扩大成不规则形,内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后病叶干裂,出现黑色粒状物,病菌由伤口入侵。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喷百分之50的多菌灵1000倍或百分之70的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
根结线虫病
橡皮树染根结线虫病以后,生长停滞,植株僵老直立,叶缘发黄或枯焦,扒开根部可见侧根、须根上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即虫瘿,剖开虫瘿可见其内藏有很多黄白色卵圆形雌线虫。致病株根部腐烂,地上部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的停止生长乃至枯死 。
防治方法:
(1)露地繁殖橡皮树时,深翻土地,深度要求达到24cm,把在表土层中的虫瘿翻人深层,减少虫源,同时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及时清除病残根深埋或烧毁。
(3)药剂防治。穴施10%力满库颗粒剂,每667平方米 5kg,或5%力满库颗粒剂,每667平方米 10kg,3%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10~15kg,3%米乐尔颗粒剂,苗期每667平方米 l~1.5kg,成株期1.5~2kg,沟施。也可喷淋或浇灌40%甲基异柳磷250 ml,即1000倍液,防效85%以上。
(4)盆栽者,每盆施入15%铁灭克颗粒剂,每2kg土施药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