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细毡毛忍冬,忍冬科双子叶植物,落叶藤本。有一变种为峨眉忍冬。本种花可供药用,是西南地区"金银花"中药材的主要来源,收购以野生品为主,近年来有些地区已引种栽培。
生于山谷溪旁或向阳山坡灌丛或林中,海拔550~1600米(川、滇可达2200米)。
花蕾(金银花):清热解毒,截疟。功效同金银花。 全株(大金银花):甘,平。镇惊,祛风,败毒。用于小儿急惊风,疮毒。 叶:用于蛔虫病,寒热腹胀。
落叶藤本;幼枝、叶柄和总花梗均被淡黄褐色、开展的长糙毛和短柔毛,并疏生腺毛,或全然无毛;老枝棕色。叶纸质,卵形、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10 (~13.5) 厘米,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或截形至微心形,两侧稍不等,有或无糙缘毛,上面初时中脉有糙伏毛,后变无毛,侧脉和小脉下陷,下面被由细短柔毛组成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细毡毛,脉上有长糙毛或无毛,老叶毛变稀而网脉明显凸起;
叶柄长3~8 (~12) 毫米。双花单生于叶腋或少数集生枝端成总状花序;总花梗下方者长可达4厘米,向上则渐变短;
苞片、小苞片和萼齿均有疏糙毛及缘毛或无毛;苞片三角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约2 (~4.5) 毫米;小苞片极小,卵形至圆形,长约为萼筒的1/3;
萼筒椭圆形至长圆形,长2 (~3) 毫米,无毛,萼齿近三角形,长约达1毫米,宽近相等;花冠先白色后变淡黄色,长4~6厘米,外被开展的长、短糙毛和腺毛或全然无毛,唇形,筒细,长3~3.6厘米,超过唇瓣,内有柔毛,上唇长1.4~2.2厘米,裂片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2~5.5毫米,下唇条形,长约2厘米,内面有柔毛;
雄蕊与花冠几等高,花丝长约2厘米,无毛;花柱稍超出花冠,无毛。
果实蓝黑色,卵圆形,长7~9毫米;种子褐色,稍扁,卵圆形或矩圆形,长约5毫米,有浅的横沟纹,两面中部各有1棱。花期5~6 (~7),果熟期9~10月。
本种的叶下面有一层薄薄的、由细短柔毛组成的毡毛,明显不同于灰毡毛忍冬和异毛忍冬的、由短糙毛组成的毡毛,故易与后两者区别开来。本种植物体的各不同部位毛被之有无,看来并不总是相互联系的。
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又名金银藤、鸳鸯藤、左缠藤。花蕾名金银花,又名双花、二宝花;带叶的茎枝名忍冬藤,均供药用。亦作观赏植物。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有分布,不少地区已栽培生产,其中以河南、山东所...
“忍冬”汉语释义——能够忍受寒冬的意思。"忍冬科"植物的“忍冬”,一般是指金银花。金银花 ,又名忍冬。忍冬,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金银花”一...
答:拉毛是施工工艺,含在主工序中。
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浙江西北部和西南部,福建,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广西(都安),四川北部、东部至西南部,贵州西部至北部和云南东部至北部。缅甸也有分布。
黄褐毛忍冬中常春藤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酸水解后测定黄褐毛忍冬中常春藤皂苷元HPLC方法。方法:采用75%的盐酸80℃加热水解2h,氯仿提取皂苷元。采用ODS—3(4.6mm×250mm,5.0μm)为色谱柱,柱温30℃,乙腈-0.05%磷酸(68:3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以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检测,对黄褐毛忍冬中常春藤皂苷元进行测定。结果:常春藤皂苷元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9~3.90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RSD=2.26%)。结论:在选定的条件下,常春藤皂苷元与其余组分分离良好。
细特毛涤天丝自然弹面料的设计与生产
介绍了毛涤天丝自然弹面料伸长及恢复机理、设计要点和关键生产控制措施。该产品利用毛纤维天然的弹性和可塑性,在设计中调整了原料配比,对纱线结构、织物紧度及纬经比进行了筛选,在生产中改进了后整理工艺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对关键工艺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工艺调整后,该产品弹性伸长率可达到9%~11%,恢复率可达到90%左右,各项物理指标符合服用性能要求。该面料生产过程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
细毡毛忍冬(原变种)
Lonicera similis Hemsl. var. similis
本种的叶下面有一层薄薄的、由细短柔毛组成的毡毛,明显不同于灰毡毛忍冬 L. macr- anthoides Hand. -Mazz. 和异毛忍冬 L. macrantha (D. Don) Spreng. var. heterotricha Hsu et H. J. Wang 的、由短糙毛组成的毡毛,故易与后两者区别开来。
L. delavayi Franch. 同本种的区别很小,仅仅在于其幼枝、总花梗和花冠外面都无毛或近于无毛。但即使这一点,同本种之间也还存在着许多中间过渡类型,因而 A. Rehder把它降为本种的一个变种。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种植物体的各不同部位毛被之有无,看来并不总是相互联系的。例如,有的幼枝散生刚毛,但花冠却无毛;有的花冠外面有短糙毛和腺毛,但幼枝却全然无毛。鉴于这一情形,把 L. delavayi 归并于本种内作为异名也许更为适宜。
本种可凭其叶下面具有由稠密的短糙毛所组成的、通常呈灰白色的毡毛,网脉隆起呈蜂窝状,以及幼枝通常不具开展长糙毛而与近似种大花忍冬 L. macrantha (D. Don) Spreng、细毡毛忍冬 L. similis Hemsl. 和菰腺忍冬 L. hypoglauca Miq. 区别开。大花忍冬的幼枝有开展的长糙毛,叶下面有糙毛而不具毡毛。细毡毛忍冬的叶下面被由细短柔毛组成的毡毛而无腺毛。菰腺忍冬的叶下面具短柔毛,并有无柄或具极短柄的蘑菇状腺。
本种内有一个类型,其叶往往宽短(长3-6厘米),卵形或矩圆形,顶端圆而具短凸尖,萼筒常全部密被倒生短糙伏毛。它分布于本种分布区边界的南部(广东北部和湖南南部)和西部(自四川南部、贵州东北部和西南部至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南部)。这一现象似乎表明这个种正处在地理分化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