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小铲车是从大型铲车机械执行系统功能分析着手,对铲车机械进行了创新设计,将农用拖拉车设计为实用型小铲车,分有06,08,10,12,15,18,20,不同型号满足了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使用需求。
小铲车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小铲车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小铲车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常用的小铲车,按发动机型号,传动形式,行走系结构,铲卸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发动机型号:
①型号小于22为微型小铲车。
②型号在24~28为小型小铲车
③型号在2105~485为中型小铲车
④型号大于4100为高配小铲车
2、传动形式:
①液力—机械传动,冲击振动小,传动件寿命长,操纵方便,车速与外载间可自动调节,一般在中大型装载机多采用;
②液力传动:可无级调速、操纵间便,但启动性较差,一般仅在小型装载机上采用;
③电力传动:无级调速、工作可靠、维修简单、费用较高,一般在大型装载机上采用。
3、行走结构:
①轮胎式:质量轻、速度快、机动灵活、效率高、不易损坏路面、接地比压大、通过性差、但被广泛应用;
②履带式:接地比压小,通过性好、重心低、稳定性好、附着力强、牵引力大、比切入力大、速度低、灵活性相对差、成本高、行走时易损坏路面。
4、装卸方式:
①前卸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视野好,适合于各种作业场地,应用较广;
5、驱动方式:
①、小型一般为后轮驱动,中型为四轮驱动,高配为液力。
小铲车适用在中小建筑施工,工地需要大量的混泥土。在配比混泥土时,一般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原材料(石子,沙子及水泥)大都是用人手推车从料场搬运至搅拌机中搅拌混合,这种依靠人工上料,人工搬运的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已不适合现代生产要求:而大型重载铲车有不适合用,为此将农用拖拉机改装为实用性小铲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小铲车是从大型铲车机械执行系统功能分析着手,对铲车机械进行了创新设计,将农用拖拉车设计为实用型小铲车,分有06,08,10,12,15,18,20,不同型号满足了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使用需求。
包括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前、后驱动桥,车架地盘。
1. 发动机
2. 变矩器上有二个泵,工作泵(供应举升,翻斗压力油)变速泵也称行走泵(供 应变矩器,变速箱压力油),有些机型转向泵上还装有先导泵(供应操纵阀先导压力油)
3..工作液压油路,液压油箱,工作泵,多路阀,举升油缸和翻斗油缸
4. 行走油路:变速箱油底壳油,行走泵,一路进变矩器一路进档位阀,变速箱离合器
5. 驱动:传动轴,主差速器,轮边减速器
6. 转向油路:油箱,转向泵,稳流阀(或者优先阀)转向器,转向油缸
7. 变速箱有一体的(行星式)和分体的(定轴式)两种
铲车问题处理
一.装载机制动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 1、气压表压力上升缓慢 主要原因: (a) 管路漏气; (b) 气泵工作不正常; (c) 单向阀锈蚀、卡滞; (d) 油水分离器放油螺栓未关紧或调压阀漏气。 故障排除方法: 首先应排除管路漏气, 再检查气泵工作状态。 将气泵出气管 拆下,用大拇指压紧出气口,若排气压力低,说明气泵有故障。若气泵工作状态 良好,再检查油水分离器放油螺塞或调压阀,避免旁通,通过检查排除故障。最 后再检查三通接头中的两个单向阀, 单向阀卡滞会造成储气筒不能进气或进气缓 慢。 2、制动力不足,疲软 主要原因: (a) 制动器漏油; (b) 制动油路中有空气; (c) 轮毂油封破损,钳 盘上有油污; (d) 制动严重磨损,摩擦面烧损; (e) 气路气压调整过低。 上述故障可根据各自的产生原因,通过修理、调整或更换零部件予以排除。 3、制动后跑偏 跑偏的直接原因是两侧车轮的制动力矩不等
调车绞车适用于煤矿、洗煤厂、电厂、水泥厂、港口等铁路列车运输场所装卸货物时调度列车。该绞车为无机绳摩擦式传动,与导向轮、托滚、压滚、滑车等辅机配套组成列车系统。调车绞车系统可以实现正反双向重载牵车。
一、车型选择 作业需要的车型和配置。
1、车型分类电动叉车通常可以分为六大类:平衡重式仓储电动叉车、三支点式电动叉车、堆高车和前移式电动叉车、搬运车、电动牵引车。
平衡重仓储电动叉车
(1)平衡重式电动叉车 以电动机为动力,蓄电池为能源。承载能 力 1.0~4.8吨,作业通道宽度一般为3.5~5.0米。没有污染、噪音小。
(2) 三支点式电动叉车也是以电动机为动力,蓄电池为能源。承载能力1.0-2.0吨,该系列叉车具有无污染,噪音小,操作方便等特点。又因为以三支点为支撑形式,故能实现90°转向,转弯半径小,适用于窄通道或作业空间狭小的物料搬运仓储。
(3)堆高车 堆高车叉车主要是为仓库内货物搬运而设计的叉车。除了少数(如手动托盘叉车)是采用人力驱动的,其他都是以电动机驱动的,因其车体紧凑、移动灵活、自重轻和环保性能好而在仓储业得到普遍应用。在多班作业时,电机驱动的仓储叉车需要有备用电池。
(4)前移式电动叉车
承载能力 1.0~2.5吨,门架可以整体前移或缩回,缩回时作业通道宽度一般为2.7~3.2米,提升高度最高可达11米左右,常用于仓库内中等高度的堆垛、取货作业。 ①电动托盘搬运叉车 承载能力 1.6~3.0吨,作业通道宽度一般为2.3~2.8米,货叉提升高度一般在210mm左右,主要用于仓库内的水平搬运及货物装卸。一般有步行式和站驾式两种操作方式。 ②电动托盘堆垛叉车电动托盘搬运车
承载能力为 1.0~1.6吨,作业通道宽度一般为2.3~2.8米,在结构上比电动托盘搬运叉车多了门架,货叉提升高度一般在4.8米内,主要用于仓库内的货物堆垛及装卸。 ④ 电动拣选叉车 在某些工况下(如超市的配送中心),不需要整托盘出货,而是按照订单拣选多种品种的货物组成一个托盘,此环节称为拣选。按照拣选货物的高度,电动拣选叉车可分为低位拣选叉车(2.5米内)和中高位拣选叉车(最高可达10米)。 承载能力2.0~2.5吨(低位)、1.0~1.2吨(中高位,带驾驶室提升)。 ⑤ 低位驾驶三向堆垛叉车 通常配备一个三向堆垛头,叉车不需要转向,货叉旋转就可以实现两侧的货物堆垛和取货,通道宽度1.5~2.0米,提升高度可达12米。叉车的驾驶室始终在地面不能提升,考虑到操作视野的限制,主要用于提升高度低于6米的工况。 ⑥ 高位驾驶三向堆垛叉车 与低位驾驶三向堆垛叉车类似,高位驾驶三向堆垛叉车也配有一个三向堆垛头,通道宽度 1.5~2.0米,提升高度可达14.5米。其驾驶室可以提升,驾驶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任何高度的货物,也电动牵引车
可以进行拣选作业。 ⑦ 电动牵引车 牵引车采用电动机驱动,利用其牵引能力(3.0~25吨),后面拉动几个装载货物的小车。经常用于车间内或车间之间大批货物的运输。
中国古代纺纱工具分手摇纺车、脚踏纺车、大纺车等几种类型。
手摇纺车据推测约出现在战国时期,也称軠车、纬车和繀车。常见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4部分组成,另有一种锭子装在绳轮上的手摇多锭纺车。
手摇纺车的主要机构:锭子、绳轮和手柄。常见的手摇纺车是锭子在左,绳轮和手柄在右,中间用绳弦传动称为卧式。另一种手摇纺车,则是把锭子安装在绳轮之上,也是用绳弦传动称为立式。卧式由一人操作,而立式需要二人同时配合操作。因卧式更适合一家一户的农村副业之用,故一直沿习流传至今。
脚踏纺车约出现在东晋,结构由纺纱机构和脚踏部分组成,纺纱机构与手摇纺车相似,脚踏机构由曲柄、踏杆、凸钉等机件组成,踏杆通过曲柄带动绳轮和锭子转动,完成加捻牵伸工作。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连杆和曲柄将脚的往复运动转变成圆周运动,以代替手摇绳轮转动。
打线车是采用纺坠来捻丝。在丁字型木架上装有竹篾,弯成八个半圆形的圈框,各个圈框间用来放置丝缕,架前隔开几十米处立一长竹竿,竿上钉有若干个竹针,以便分别丝缕,加捻的丝缕二端结扎于两只纺坠式的锭子上。锭杆为一铁条杆,头弯钩形,杆尾与铸铜球相合一体。须加捻的丝缕由于受到锭杆铜球重量的作用,获得一定力而下垂于丁字架下。加捻时,操作者手握两块有柄的长本擦,对各个锭杆依次不断地搓转,使锭杆向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带动锭杆头端钩上的丝缕将其加捻。丝缕经加捻而逐渐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纺锭随丝条上升,以致锭杆被丁字架上的横梁所隔住,无法再加捻。捻丝时利用这一点,作为线架上各根丝缕统一加捻程度的标准。
北宋后出现大纺车,结构由加捻卷绕、传动和原动3部分组成,原动机构是一个和手摇纺车绳轮相似的大圆轮,轮轴装有曲柄,需专人用双手来摇动。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元代盛行于中原地区,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机械。原动机构为一个直径很大的水轮,水流冲击水轮上的辐板,带动大纺车运行。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一昼夜可纺纱100多斤,比西方水力纺织机械约早400多年。近代社会,纺车已逐步发展为织布机.但由于科技发展,纺车与织布机均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大纺车由加捻卷绕、传动和原动三个部分组成。加捻时,把需要加捻的丝麻预先卷绕到锭管上去,并将丝、麻缕头端绕上丝框。加工时,锭子一边旋转,一边按规定的速度把丝线从锭子上沿纺锭轴向抽出,这时丝线由于锭子转动而获得加捻,故称“退绕加捻法”。约在南宋时期,开始出现水转大纺车,它起初用于麻纺,元明以后,逐渐发展形成丝棉纤维捻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