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石油名词》第一版。
1994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油罐应由不燃材料制成,易于防火,与油品接触不发生化学变化,不影响油品质量;油罐应严密性好,不发生油品及其蒸气渗漏;油罐的结构及附件简单,坚固耐用;便于施工和管理。(1)从建筑形式分,贮油灌可分为,地上...
是看与拱顶的搭接方式。
石油储罐使用一段时间后,原油中的杂质就会沉积在罐底和罐壁上, 使储油罐有效容量减少,影响储油罐的效率,因此石油储罐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清除罐内淤渣,目前国内传统的油罐清洗方法主要利用人工,人工清罐存...
拆除老油罐建造大型油罐的工程问题
拆除老油罐建造大型油罐的工程问题
油罐整理版
金 属 油 罐 安 装 钢 筋 制 造 版 未经许可 不得翻录 1 金属油罐 金属油罐 ........................................................................................................................................... 1 第一节金属油罐的概述 ........................................................................................................... 2 一、用途 .......................................................................................
常做成圆筒形结构。罐体由顶盖、壁板和底板三部分组成。一般用于储存重质油品。这类油罐具有省钢材、耐久性好,维修费用低和油品损耗小等优点,但施工工序较多、周期较长。半地下式或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油罐还具有防火性能好、罐间距小、壁板温差小等优点。当油罐容量较大时,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油罐,施加环向预应力,其方法有:
①电热张拉法;
②千斤顶张拉法;
③用绕丝机沿壁高连续缠绕并张拉钢丝(简称绕丝预应力)。
用绕丝预应力方法建造的圆筒式油罐,其特点为张拉应力均匀、预应力损失小、操作方便。罐体底板在现场浇筑;顶盖和壁板可以现场浇筑,也可以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罐壁施加环向预应力后,在外荷载作用下,环向仍要保持0.3兆帕左右的剩余压应力。在顶盖荷载中要考虑500帕的操作负压力,壁板荷载要考虑2000帕的操作压力。钢筋混凝土油罐,为了减少壁高和增大容量,底板可做成倒截锥体。由于油品的渗透性较强,一般采用最佳混凝土级配以提高罐壁的防渗能力。 非金属油罐也可以做成矩形,常称为油池,多为半地下式或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油池只当容量大于5000米3时,才有一定的经济效果。
一般容量为2000m3以下。当壁高增大时,渗透压力也增大而易渗漏,因此壁高多控制在6m以下。砖石砌体的抗渗性能差,施工时,要求砌体砌筑密实,砂浆饱满,并在罐内侧采取有效的抗渗措施,如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面层或防渗涂料等。中国已采用绕丝预应力方法来增大容量和提高抗裂性能。 用钢筋混凝土和砖石建造的油罐和油池,其结构构造要求和计算原则见水池。非金属油罐、油池对地基的沉降较敏感,因此对软弱或土质不均匀的地基,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油罐在油气储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在油气存储中,大多采用油罐进行油品存储。当需要油品时,就将油品从油罐中输出。在油品输出的过程中,不免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油品因为温度低,变得粘稠使得油品的流动性降低,导致油品无法从油罐中顺利的输出,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据介绍,新型油罐局部快速加热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油罐局部快速加热器
工作原理:
1、将"涡流热膜换热器"沿储罐径向伸入油罐底部,热媒介质(蒸汽)走管程,油品从壳程内德管间流动,壳体吸油口直接连通罐内介质。
2、在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设温控阀,通过感温探头对油品出口的温度的检测来控制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蒸汽进量,从而确保油品温度的恒定。
换热器采用高效换热元件--涡流热膜管,保持油品在管间合理流动,热效率是普通换热器的3-5倍,其强化传热机理是:油品流体在内外表面流动时设计成紊流流动,产生强烈的震荡和冲刷作用,流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是紧贴管壁表面的高温油品流体不断更换,隔热层变薄以至破坏,金属表面热量传递加快,流体微观涡流加强,使油品流体内部热扩散强化。不会使贴近管壁表面的流体产生局部高温过热,因此可使油品既得到适当,充分的加热又无结焦分解的可能。既传热量好,又不会阻力很大。
加热特点:
1、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不易结垢。
2、可对油品定量加热,需要多少加热多少。
3、油品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炭化,保证了油品质量及加热器传热效率。
4、油罐内出油口温度最高,保证了倒出油品流动性。
5、避免了反复对罐内油品进行加热,保证了油品色度、降低了油品处理的成本。
6、使用寿命长,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结垢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性能。
7、工艺结构设计先进,保证了油品顺利流出及较好的"抽罐底"作用。
8、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可根据油品的进出温度及倒油流量控制蒸汽进给量。
9、结构紧凑,安装与维修方便,不会因为加热器的安装而影响罐体的安全。与U型管换热器比较,在同等换热面积情形下:涡流热膜换热器的外型尺寸,仅为U型管换热器外形尺寸的二分之一左右。
10、相对于电加热方式,更安全,加热更温和,对油品品质影响更小。
据介绍,此新型油罐加热技术已经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已经在中石油多个油气储运单位得到应用。
新型加热技术与传统列管式油罐加热的对比:
加热方式 | 热媒 | 出油量 | 升温温度 | 加热时间 | 冷凝水温度 | 蒸汽耗量 |
列管式换热器 | 0.8Mpa饱和蒸汽 | 60T/t | 30℃-60℃ | 14小时30分 | 100℃ | 14.6吨 |
油罐局部快速加热器 | 0.8Mpa饱和蒸汽 | 60T/t | 30℃-60℃ | 1小时30分 | 55℃ | 1.96吨 |
注:数据来自中国石化润滑油实测对比表
①立式圆筒形拱顶钢油罐。容量一般在一万立方米以下。壁板采用套筒式连接(贴角焊缝)。施工时常用倒装法(从罐顶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安装罐壁,并用风机送风使罐体上升)。与正装法(从罐壁底圈板开始,自下而上逐层安装罐壁)比较,减少了高空作业。
②立式圆筒形浮顶钢油罐。设有能上下浮动的双盘式浮顶或单盘式浮顶。双盘式浮顶能减少热辐射影响,因此,油品蒸发损失小。但在容量较大时(大于一万立方米),为了降低造价,一般采用单盘式浮顶。这类油罐应注意选择合理的密封装置要求密封效果好、安装和维修方便。壁板采用对焊连接,施工常用正装法。
③立式圆筒形内浮顶钢油罐。兼有拱顶和内浮顶,内浮顶在拱顶油罐内部漂浮在液面上,可上下浮动。它除具有浮顶油罐特点外,还能保证油品的清洁度。
④球形钢油罐。可承受0.45~3兆帕的工作压力,容量一般为50~2000米3),常用于储存液化石油气。
⑤卧式钢油罐。容量一般在50米3以下。可以储存汽油和易挥发的石油产品。
①立式圆筒形钢油罐。罐壁厚度t,单位毫米,应满足下式 式中H为所计算的某一圈罐壁板底边至罐壁顶端(当设有溢流口时,应至溢流口下沿)的垂直距离,单位米;D为油罐内直径,单位米;[σ]为设计温度下罐壁钢板的允许应力,单位公斤/毫米2;γ 为储液容重,单位吨/米3,嗞为焊缝系数,取0.9;C0为钢板厚度允许负偏差,单位毫米;C为腐蚀宽裕度,单位毫米。 浮顶油罐壁上的抗风圈和罐壁加强圈应按计算确定。拱顶首先应验算稳定性,即拱顶的设计外压要小于拱顶的允许临界压力。当在地震设防地区建造油罐时,必须对罐壁进行抗震验算。当容积大于50000米3时,若采用浮顶钢油罐,则罐壁下部的钢板厚达40毫米以上,不易卷成圆弧形,可改用浮顶钢筋混凝土油罐。
②球形钢油罐。应计算球壳厚度、支柱稳定性、基础板尺寸、拉杆和其连接、支柱与球壳的连接部位。 钢油罐基础 立式油罐应设置在沥青砂绝缘层上以防止油罐底板的腐蚀。若油温大于80°C,绝缘层上部要增设隔热层。下部为振实的砂或砂石混合材料垫层,四周设护坡或环墙。当为软弱地基或处在地震区或用地受到限制时可用钢筋混凝土环墙式基础。球形油罐的支柱下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环形基础。卧式油罐采用墩墙式基础,罐体安置的位置和高度应能使油品自流。虽然钢油罐的地基容许有较大的均匀沉降,为了抵消沉降值,基础宜预先抬高。并要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以免引起油罐破坏。
钢油罐破坏分为两类:
①焊接残余应力引起的脆性破坏;
②地基和基础破坏。
因此必须对钢油罐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焊接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控制焊接变形,并进行试漏和探伤。对浮顶的浮船船仓应进行气密性试验,浮顶单盘板和船仓底板焊缝采用真空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