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无线电工程

《无线电工程》创刊于1971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无线电工程类学术期刊。 
据2021年7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官网显示,《无线电工程》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28人,编辑部有编辑2人。 
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7574篇、总被下载次数为921831次、总被引次数为2553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72、(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4。  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5448篇、被引量为22378次、下载量为170352次、基金论文量为1533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0.63。 

无线电工程基本信息

无线电工程办刊成果

无线电工程出版发行

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7574篇。

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5448篇、基金论文量为1533篇。

无线电工程收录情况

《无线电工程》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统、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中国电子科技文摘收录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20年版),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开放科学计划(OSID)等收录。

无线电工程影响因子

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总被下载次数为921831次、总被引次数为2553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72、(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54。

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被引量为22378次、下载量为170352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63、通信技术刊均影响因子为0.6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8种)中排名第2979名。

无线电工程荣誉表彰

《无线电工程》曾多次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出版质量优秀奖,河北省出版物印刷优质产品(一等品)、信息产业部优电子科技期刊奖(2001-2002,2003-2004)等。

查看详情

无线电工程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小型无线电收发天线

  • 3DB
  • 13%
  • 北京东方旭普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7
查看价格

无线电

  • 品种:锂无线电钻;
  • 东工
  • 13%
  • 大同市天天顺机电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 2025-07-27
查看价格

橡控软线(无线电装置线)

  • 型号:SBH;标称截面(mm2):1.5;芯数:14;规格型号:SBH-14×1.5
  • m
  • 津成
  • 13%
  • 四平市沃尔德电线电缆经销处
  • 2025-07-27
查看价格

橡控软线(无线电装置线)

  • 型号:SBH;标称截面(mm2):2.5;芯数:2;规格型号:SBH-2×2.5
  • m
  • 津成
  • 13%
  • 津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西宁销售处
  • 2025-07-27
查看价格

橡控软线(无线电装置线)

  • 型号:SBH;标称截面(mm2):1.5;芯数:12;规格型号:SBH-12×1.5
  • m
  • 津成
  • 13%
  • 白山市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2025-07-27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5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广州市2025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5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广州市202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无线电话手持机

  • 无线电话手持机
  • 8
  • 3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3-04-14
查看价格

无线电基站

  • 具体型号参数详见附件文档
  • 1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14
查看价格

无线电遥控

  • PDA( 1台)、控制软件
  • 1
  • 1
  • Philips/Compulite/MA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5-25
查看价格

无线电子巡查点

  • 无线电子巡查点
  • 133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10-19
查看价格

电工程

  • ATS柜及缆安装工程
  • 1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4-17
查看价格

无线电工程文化传统

无线电工程办刊宗旨

《无线电工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出版方针,坚持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对科技期刊制定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坚持该刊的技术性、学术性强的电子类科技期刊属性,充分发挥该刊科技信息载体的作用,突出学术性与技术应用相结合,以跟踪遥感遥测遥控(简称“三遥”)学科发展、交流测控领域学术与技术应用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突出高科技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

无线电工程投稿须知

1、文章内容应具有创新性,理论科学,主题明确,层次清楚,论证严密,文字简练,数据可靠,量和单位的使用及数字用法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投稿请注明:“新投稿”,以免与其他修改稿混淆。文章正文双栏排版,文章标题20字以内。稿件须附摘要(180字左右)和关键词(3~8个,用“;”隔开)。稿件必须包括(按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省市、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2、稿件须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并在文章最后给出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参考文献应在正文引用处标出,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摘要应包含研究目的(及主题范围)、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需要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3、关键词是检索的工具,是从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够表达文献主题的实意词和实意短语。给出术语应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具有专指性和检索意义。关键词给出4~8个,用分号隔开。引言不能与摘要内容重复叙述。文字不应过长,控制在200~400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起到定向引导的作用。引言也可点明论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

4、结束语不应过长,控制在200~300字。结束语不能与摘要、引言内容重复叙述,不能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而是将研究过程的观察所得和实验结果等材料,经综合分析,构成若干观念和论点,并将各种数据材料联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最终的总体论点;所得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要认真阐述自己的创新性工作在该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新见解的意义。

查看详情

无线电工程办刊历史

1971年,《无线电工程译文》创刊,以季刊发行。

1978年,该刊更名为《无线电工程》。

1986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发行。

2000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发行。

2014年12月,《无线电工程》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查看详情

无线电工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无线电工程办刊条件

无线电工程栏目方向

  • 主要栏目

《无线电工程》主要栏目

栏目名称

刊登内容

专家视点

旨在刊登知名专家撰写的有关遥感、测控、导航等领域的前沿热点、发展趋势等综述或研究类文章,达到启发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专题

旨在征集热点技术专题文章,作为特约专题栏目发表。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刊登图像处理、语音处理、数据处理、信息安全、信息隐藏与时空信号处理等理论与技术研究,软硬件设计开发与测试;

测控遥感与导航定位

主要刊登航天测控、无人机测控、微波与光电遥感、各类传感器以及卫星导航定位的理论、方法研究、系统与设备设计开发与试验;测控遥感与导航定位:主要刊登航天测控、无人机测控、微波与光电遥感、各类传感器以及卫星导航定位的理论、方法研究、系统与设备设计开发与试验;

电磁场与微波

主要刊登电磁场、电磁波、微波网络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设备器件的设计开发与测试;

工程与应用

主要刊登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专题技术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分析与实验,电子信息系统集成、系统方案、人机工程、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等。

  • 报道内容

《无线电工程》坚持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以跟踪遥感遥测遥控学科发展、交流测控领域学术与技术应用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突出高科技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

  • 读者对象

《无线电工程》主要适用于从事遥感遥测遥控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程设计、生产、应用与管理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

无线电工程人员编制

据2021年7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官网显示,《无线电工程》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28人,编辑部有编辑2人。

职务

名单

顾问

王沙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宁(新加坡、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周成虎(中国科学院院士)、郭英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龚建雅(中国科学院院士)、樊邦奎(中国工程院院士)

委员

王爽、王密、王俊芳、丛佃伟、毕思文、吕曜辉、刘颜回、孙晨华、杜彪、李玉、李越、李大成、李静林、杨东凯、吴斌、吴亭勇、宋鹏、张正华、张朝柱、张学庆、陈西宏、陈自力、陈金勇、胡笑旋、耿虎军、贾敏、高勇、曹卫平

编辑

胡晓彦、展雪梅

查看详情

无线电工程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主任委员

李艳斌

副主任委员

王雪松、欧阳缮

总编、主编

殷云志

副主编

王桂红

查看详情
短波无线电传递常识 短波无线电传递常识

短波无线电传递常识

格式:pdf

大小:18KB

页数: 10页

面对二十多个业余波段, 究竟该用哪一段?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对 通信会有什么影响?当你对这些问题打算亲自体验一番之前, 应该对 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及各业余波段的特点等等先做些“调查研究”,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离开发射天线后, 是经过不同 的传播路径到达接收点的。 人们根据这些各具特点的传播方式, 把无 线电波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 1 )地波,这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 2 )天波,也即电离层波。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存在着“电离层”。 无线电波进入电离层时其方向会发生改变,出现“折射”。因为电离 层折射效应的积累,电波的入射方向会连续改变, 最终会“拐”回地 面,电离层如同一面镜子会反射无线电波。 我们把这种经电离层反射 而折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 3 )空间波,由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点的电波, 被称为直射波

无线电遥控照明开关 无线电遥控照明开关

无线电遥控照明开关

格式:pdf

大小:256KB

页数: 未知

本文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无线电遥控照明开关,按一下发射器按钮,灯亮;再按一下,灯灭,使用十分方便。 电路原理 无线电遥控照明开关由无线电发射器与接收器两大部分组成,其电路如图1所示,发射器只用了一块微型无线电发射模块A1,接收器由微型无线电接收模块A2、十进制计数/分配器数字集成电路A3及可控硅开关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接收器中VD2、VD3、C4、C5及R4等组成简单的电容降压半波整流稳压电路,输出5V左右直流电压供整个电路使用。A3的奇数输出端Q1、Q3、Q5、Q7、Q9通过二极管VD4~VD8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概论目录

第1章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概述 1

1.1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背景 1

1.1.1 软件无线电的研究背景 1

1.1.2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背景 5

1.2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定义和特点 8

1.2.1 软件无线电 8

1.2.2 认知无线电 10

1.3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发展 12

1.3.1 从硬件无线电到软件无线电 12

1.3.2 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 15

1.4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所需的技术 16

1.4.1 射频/微波技术 17

1.4.2 智能天线技术 18

1.4.3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20

1.4.4 调制解调技术 21

1.4.5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22

1.4.6 同步技术 23

1.4.7 采样技术 24

1.4.8 软件技术 25

1.4.9 安全技术 26

1.4.10 认知技术 27

1.4.11 定位技术 28

1.5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进展 28

1.5.1 软件无线电的研究进展 28

1.5.2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进展 29

1.6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30

1.6.1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30

1.6.2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31

1.7 本章小结 31

1.8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31

习题 32

第2章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 33

2.1 射频/微波技术 33

2.1.1 概述 33

2.1.2 微波"铁三角" 34

2.1.3 射频前端 35

2.2 智能天线技术 39

2.2.1 概述 39

2.2.2 智能天线的概念和原理 39

2.2.3 常用智能天线 41

2.2.4 智能天线应用 42

2.3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44

2.3.1 分集接收技术 44

2.3.2 多天线技术 46

2.3.3 空时编码技术 49

2.4 采样技术 51

2.4.1 概述 51

2.4.2 低通采样 52

2.5 调制解调技术 62

2.5.1 调制与解调 62

2.5.2 模拟信号调制解调 62

2.5.3 数字信号调制解调 66

2.6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70

2.6.1 概述 70

2.6.2 模/数转换 70

2.6.3 多速率信号处理 71

2.6.4 高效数字滤波 73

2.6.5 数字信号正交变换 75

2.6.6 自适应数字滤波 75

2.6.7 盲信号处理 76

2.7 软件设计技术 78

2.7.1 概述 78

2.7.2 软件设计原理 78

2.7.3 软件设计算法 79

2.7.4 软件设计语言 80

2.8 信息安全技术 81

2.8.1 概述 81

2.8.2 信息加密原理 82

2.8.3 信息加密算法 83

2.9 同步技术 84

2.9.1 概述 84

2.9.2 载波同步技术 85

2.9.3 位同步技术 86

2.9.4 群同步技术 87

2.9.5 同步算法 87

2.10 本章小结 88

2.11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88

习题 89

第3章 软件无线电的系统组成 90

3.1 引言 90

3.2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组成 90

3.2.1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模型 91

3.2.2 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92

3.2.3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 93

3.3 软件无线电系统接收机 99

3.3.1 概述 99

3.3.2 外差式接收机 101

3.3.3 零中频接收机 102

3.3.4 低中频接收机 105

3.3.5 宽中频接收机 108

3.3.6 信道化接收机 109

3.4 软件无线电发射机 115

3.4.1 概述 115

3.4.2 外差式发射机 117

3.4.3 零中频发射机 118

3.4.4 低中频发射机 118

3.4.5 宽中频发射机 118

3.4.6 信道化发射机 119

3.5 应用举例 119

3.5.1 概述 119

3.5.2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9

3.5.3 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 121

3.5.4 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122

3.5.5 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 122

3.6 本章小结 123

3.7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123

习题 124

第4章 软件无线电的软件设计 125

4.1 引言 125

4.2 软件体系 126

4.2.1 概述 126

4.2.2 软件体系结构 127

4.2.3 软件结构的开放性 131

4.3 软件通信 132

4.3.1 概述 132

4.3.2 软件通信结构(SCA) 133

4.3.3 软件协同 142

4.4 软件设计方法 143

4.4.1 概述 143

4.4.2 面向过程的软件设计 145

4.4.3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 147

4.5 编程语言 148

4.5.1 概述 149

4.5.2 无线知识描述语言 149

4.5.3 汇编语言 149

4.5.4 高级语言 149

4.5.5 硬件描述语言 151

4.6 软件下载 152

4.6.1 概述 153

4.6.2 软件下载 153

4.6.3 软件可重配置 155

4.7 应用举例 156

4.7.1 概述 156

4.7.2 软件设计举例 157

4.8 本章小结 158

4.9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159

习题 160

第5章 认知无线电概论 161

5.1 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 161

5.1.1 发展背景 161

5.1.2 认知无线电--软件无线电的新发展 162

5.2 认知无线电与软件无线电的关系 164

5.2.1 概述 164

5.2.2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 165

5.2.3 认知无线电的平台 166

5.3 认知无线电的技术特点 167

5.3.1 概述 167

5.3.2 认知能力 168

5.3.3 可重配置能力 169

5.4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 169

5.4.1 地理定位技术 170

5.4.2 频谱感知技术 174

5.4.3 人工智能技术 175

5.4.4 网络技术 180

5.4.5 电磁兼容技术 184

5.5 认知无线电的认知技术 186

5.5.1 概述 186

5.5.2 无线场景分析 186

5.5.3 频谱空洞检测 188

5.5.4 自适应波束形成 190

5.5.5 信道容量估计 191

5.5.6 动态频谱管理 193

5.6 认知无线电的国际标准组织 195

5.6.1 概述 195

5.6.2 认知无线电工作组和特殊兴趣组 196

5.6.3 无线区域网络工作组 196

5.7 认知无线电的系统结构 197

5.7.1 认知无线电系统的组成 197

5.7.2 认知无线电发射机 198

5.7.3 认知无线电接收机 198

5.8 认知无线电与软件无线电的应用举例 199

5.8.1 软件控制无线电 199

5.8.2 综合航电系统 200

5.8.3 战术抗干扰可编程信号处理器 200

5.8.4 无线区域网络 201

5.9 本章小结 201

5.10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202

习题 203

缩略语 204

参考文献 209

查看详情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概论内容介绍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材: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概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主要应用。全书分为5章,包括: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概述,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系统组成,软件无线电的软件设计,认知无线电概论。

查看详情

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的标准化

认知无线电技术被视为解决当前频谱资源利用率低的有效方案。各标准化组织和行业联盟纷纷展开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并着手制定认知无线电的标准和协议,以其推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涉及认知无线电标准化的机构主要有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电信联盟(ITU)、软件无线电论坛(SDRForum)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等。

IEEE涉及认知无线电的标准最受关注的有两个:IEEE802.22和IEEESCC41(或者称为P1900)。其中,IEEE802.22是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空中接口标准,IEEESCC41的标准化工作主要涉及动态频谱接入的相关技术。另外,我们认为,共存问题、动态频谱选择和功率控制、动态频谱接入等技术都属于认知无线电的范畴。因此,除上述两个标准之外,IEEE还有其他几个标准也涉及认知无线电,如IEEE802.11h、IEEE802.15和IEEE802.16h等。

已经完成的标准化有:(1)IEEE802.16.2-2001,(2)IEEE802.16a-2003,(3)IEEE802.16.2-2004,(4)IEEE802.15.2-2003,(5)IEEE802.15.4-2003,(6)IEEE802.11h-2003。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