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项目探究武汉软土形成条件与成因类型,总结分析不同成因类型软土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性质差异。从地质地貌演化、第四纪地层发育规律及软土成因类型出发,绘制武汉市城区软土分布图,并对各分布区及整个武汉市的软土工程性质特征归纳总结。论证长江武汉古河道的发育情况,并从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触探参数三个方面,对武汉古河道软土岩土工程性质加以分析。在武汉市市区范围内采集软土土样,开展武汉软土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研究,描述其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并加以分析。结合实例分析武汉市典型软土区的软土岸坡稳定性及工程建设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加固措施。研究武汉市软土区岩溶地面塌陷,明确在软土岩溶地区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软土地层对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影响及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项目探究武汉软土形成条件与成因类型,总结分析不同成因类型软土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性质差异。从地质地貌演化、第四纪地层发育规律及软土成因类型出发,绘制武汉市城区软土分布图,并对各分布区及整个武汉市的软土工程性质特征归纳总结。论证长江武汉古河道的发育情况,并从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触探参数三个方面,对武汉古河道软土岩土工程性质加以分析。在武汉市市区范围内采集软土土样,开展武汉软土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研究,描述其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并加以分析。结合实例分析武汉市典型软土区的软土岸坡稳定性及工程建设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加固措施。研究武汉市软土区岩溶地面塌陷,明确在软土岩溶地区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软土地层对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影响及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90340 |
成果名称 |
武汉市软土地层对城市建设影响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 |
主要完成人 |
陈少平、左冬立、吴礼生、陈志浩、侯国伦、钟 明、李光诚、帅红岩、田 野、王建筱、邵 勇、罗 飞、范 然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4-03-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8-12-01 |
主题词 |
软土 地面沉降 古河道 |
这个问题的具体数据需要查阅武汉市城市建设总投资的数据,才能得出准确的比例。
什么地方可以“建私房”,怎样建才不违法?2008年4月3日,市政府法制办公布了《武汉市个人建设住宅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市老百姓征求意见。 用地:不再新批国有土地建“私房” 《规...
武汉市政建设监理限公司 址:红旗渠路浩海区特1号 电:02027--852785-888117-867
武汉市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是转型期区域发展的两大重要主题,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国家与区域综合实力与发展软件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城镇化进程的土地承载约束成为新时期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制约因子,因此,如何协调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新时期区域发展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分析与测度武汉市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讨武汉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供应影响研究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速、舒适、大运量的特点,已成为大都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2016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共计133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52.8公里。轨道交通在给社会提供运输供给、提高周边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同时,更是促进沿线区域内土地、不动产等资产的增值。而另一方面轨道交通初始投资巨大,政府财政难以负担,如何合理分配
批准号 |
40940017 |
项目名称 |
环境因素变化对含盐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
项目类别 |
专项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5 |
项目负责人 |
王鹰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0-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15(万元) |
冻融循环作为一种温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强风化作用形式,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强烈的影响。研究表明,冻融循环使原状土的结构性得到显著的弱化,这表现在冻融循环可以使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减小、三轴不排水剪切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峰值强度逐渐消失。而对于重塑土,其初始状态对冻融循环的作用效果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冻融使密实土的孔隙比增大,而使松散土的孔隙比减小,密实土和松散土在经过冻融循环后其孔隙比趋向于一个稳定值———残余孔隙比;松散粉质土和低密度黏土及正常固结重塑土由于在冻融过程中被压密,使得模量与强度均有所增加,结构性得到强化;而对于强超固结的重塑土,冻融循环则会引起与原状土类似的结构弱化现象。
冻融循环对不同种类土的结构性具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作用效果,要研究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弄清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土的三相组成分别所起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三部分组成的三相体系,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水与空气充填于土骨架的孔隙中。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正负波动,土体中的水会发生相变,由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或由固态冰变成液态水。由于水与冰的密度不同,固态冰的体积比等质量液态水的体积大,当液态水转变为固态冰时,冰晶生长体积膨胀,对周围的土颗粒产生挤压,这将会破坏土颗粒之间的胶结,使土颗粒发生位移甚至破碎变形,同时也会改变孔隙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冻融循环过程中除了水分的相变,还伴随有水分的迁移。水分迁移使土体的孔隙形态、颗粒排列等结构性要素发生显著改变,使得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在冻融过程中,水分发生迁移的基本条件有:1) 水的存在; 2) 迁移通道的存在;3) 迁移动力的来源。而土的液相、气相和固相组成提供了这3个条件。
我国软土的成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我国东南沿海自连云港至广州湾几乎都有软土分布,其厚度大体自此向南变薄,由40 m至5~10 m沿海沉积的软土又可按沉积部位分为四种,
(1)滨海相:受波浪、岸流影响,软土中常含砂粒,有机质较少,结构疏松,透水性稍强,如天津塘沽、浙江温州软土;
(2)泻湖相:软土颗粒微细、孔隙比大,强度低,分布广泛。常形成海滨平原,如宁波软土;
(3)溺谷相:呈窄带状分布,范围小于泻湖相,结构疏松,孔隙比大,强度很低,如闽江口软土;
(4)三角洲相:在河流与海潮复杂交替作用下,软土层常与薄层的中、细砂交错沉积。
软土多为灰蓝至绿蓝色,颜色较深,厚度一般在10 m左右,常含粉砂层、黏土层及透镜体状泥炭层。
软土一般呈带状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漫滩及阶地上,这些地带常是漫滩宽阔、河岔较多、河曲发育,软土沉积交错复杂,透镜体较多,厚度不大,一般小于10 m。
沼泽软土颜色深,多为黄褐色、褐色至黑色。主要成分为泥炭,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机械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
山间沟谷盆地型是松软土的主要成因分布类型。本类型软土主要分布在水量充沛的内陆山间盆地和沟谷平缓区域,由原有泥质岩风化的黏土物质长期饱水浸泡软化而形成,分布因受地影响较分散。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