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简介
《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发展方向:论述与建议》收录了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的部分院士近年来就大型建筑工程设计问题所撰写的一些论文、报告或建议,也包含了其他专家的有关论述,旨在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科学水准与文化品位。《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发展方向:论述与建议》可建筑工厂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2100433B
朋友 1、如果是专门的建筑学,实际上是建筑设计学,象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王牌专业都是对入门要求非常高。 一般的建筑类专业是指的建筑工程施工类的,尤其是技校,更是如此,毕业以后通...
造价建筑工程概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方向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等。
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
<正>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更大的规模加速发展。作为城市重要标志的大型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兴建,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有关中国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理念、风格与发展方向更加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们的注意。从国家大剧院建设,到奥运工程的“鸟巢”方案和中央电视台的新办公大楼,国内各界对建筑工程的议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大型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传统的“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是否还适用于今天的大型公共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于2005年5月27日在中国科技会堂联合主办了“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工程科技论坛,从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建筑科学的角度对我国大型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有10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做了演讲,近20位院士参加了论坛,10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与会。
“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工程科技论坛召开
从国家大剧院建设,到奥运工程的“鸟巢”方案和中央电视台的新办公大楼,国内各界对建筑工程的议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于2005年5月27日在中国科技会堂联合主办了“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工程科技论坛,从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建筑科学的角度对我国大型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有10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做了演讲,近20位院士参加了论坛。
《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集中编辑收录了我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一些论文,其中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制作和安装技术64篇,建筑新材料和焊接工艺5篇,滑移技术4篇,围护结构3篇,软件介绍1篇,共77篇。这些论文记录了我国建筑钢结构当前的发展,介绍了若干新技术、新工艺,对促进钢结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技术提高和创新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适合从事建筑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科研、教学等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参考。
一、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年到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预计1999年新型建材产值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接近20%.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机关报型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三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1、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87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4.5亿块标准砖,到1997年增长到1849.88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4.58%上升到25.2%.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在决的墙体材料中据点地比便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经过近20年来自我研制开发的第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40-50年。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实心粘土砖限制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以毁坏土地为代价制造粘土砖成本极低,使得任何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1994年新税制实行后,对粘土砖生产企业仅征收6%的增值税,而不少新型墙体材料,尤其是轻质板材却要交纳17%的增值税务局,加剧了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不利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三部一局(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建材局)墙材革新办公室积极指导各地大力开展墙材革新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墙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2、保温隔热材料
1980年以前,我国保温材料的发展十分缓慢,为数不多的保温材料厂只能生产少量的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矿渣棉、超细玻璃棉、微孔硅酸钙等产品,无论从产品品种、规格还是质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了30年,例如,1980年以前,我国矿渣棉仅有3家生产厂,年和平能力不足万吨,只能和平品种单一的散棉,硅酸钙绝热材料也只有3家企业,年产8000立方米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温隔热材料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发展成为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保温材料的生产和技术体系。1996年全国产量约80万吨,其中矿岩棉约20万吨,玻璃棉约4万吨,泡沫塑料约5万豆子,膨胀珍珠岩约600万立方米(约含45万吨),其它材料6万吨。我国保温材料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①保温隔热材料在国外的最大用户是建筑业,约占产量的80%.而在我国建筑业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其应用仅占产量的10%.② 生产工艺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够稳定。③科研投入不足,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滞后,特别是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多年来进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保温材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其他新型建材制品设计施工应用方面的工作,是发展新型建村工业的当务之急。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保温材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不少产品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质量从低到高,已形成取膨胀珍珠岩、矿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纤维、硅酸钙绝热制品等为主的品种比较齐全的产业,技术、生产装备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有些产品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保温材材料工业赳不晚,总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技术有待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保温材料工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国各地蜂涌而上,几年间上百条生产线投产,而在应用领域的开发上却投入不多,造成了目前投资效益低,供过大于求的局面。
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它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获得较快的发展。防水材料已摆脱了纸胎油毡一统下的落后局面,目前拥有包括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1995年新型防水卷材产量4200万平方米,约占防水卷材产量的5%.我国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种门类齐全,产品规格、档次配套,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国外有的品种我们基本上都有。
目前我国防水材料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生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小,纸胎油毡仍占防水卷材的95%;二是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假昌产品充斥市场;三是设计施工应用技术有待提高建筑渗漏还相当严重。防水材料工业亟待调整结构、规范市场。
4、装饰装修材料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品种门类繁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条件改善密切相关,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建筑材料品种之一。它的品种、质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物装饰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建筑、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主要生产能力量是80年代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花色品种已达4000多种,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产品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95年我国装饰装修材料年产值约为400亿元。1991-1995年,我国装饰装修材料年递增速度30%左大路。1996年主要产品产量为:壁纸、墙布2.1亿平方米,塑料地板3600万平方米,建筑涂料65万吨,塑料管道9万吨,塑料门窗近1000万平方米,化纤地毯450万平方米。目前三星级的宾馆装饰装修基本帮到自已生产,四至五星级宾馆的装饰装修有30%-40%可以做到自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市场竞争能力弱;科研开发力量不足,产品更新换代能务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大,高档材料比重低,不能满足高档建筑装饰装修的需求。
二、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制砖毁田约12万亩,耗能8200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和工作场扬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建筑业的进步不令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10%,减轻建筑自重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2.4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八五”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2200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9500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那样工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费用。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三、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
按照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九五”期间以20%-25%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产值800-900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0%.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先进企业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因大型臭氧发生器设备投资较大,费用高,难度大,当属臭氧高技术装备,也属重大技术装备。其特点是技术先进,研制难度大,fbhvfdbk成套性强,关联度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国民经济许多部门都需要大量大型臭氧装备,从长远讲,这些装备必须立足国内。因此,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是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纵观重大技术装备,无不渗透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大型臭氧装备也不例外,结合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提升了成套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又提高了与国外厂商的竞争能力并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型臭氧装备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带来用于臭氧成套装备新技术、新材料,也推动臭氧事业蓬勃发展,前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