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调压阀及管道传输系统,属于天然气传输领域。该调压阀(00)包括:壳体(10)、调压件(20)、阀芯(30)以及保护件(40)。该调压件(20)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通孔(201)。在通过该调压阀(00)对管道内的气体的气压进行调节时,可以控制阀芯(30)以及保护件(40)在调压件(20)内来回移动来调节管道内气体的气压,而在气体从调压件(20)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通孔(201)进入调压件(20)内时,调压件(20)内的保护件(40)可以承受气体的冲蚀,避免了气体对调压件(20)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通孔(201)进行冲蚀,保护了调压件(20),进而提高了调压阀(00)对气压的调节精度。2100433B
申请日 |
2019.12.05 |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 |
100007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
发明人 |
郑思佳; 罗敏; 刘颖; 别沁; 徐婧源; 彭阳; 赵明; 郑晓春; 冯兵 |
Int. Cl. |
F16K3/34(2006.01)I; F16K3/314(2006.01)I; F17D3/01(2006.01)I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调压阀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价格不等。 调压阀是由调压阀、油水分离器及单向阀等构成的一个组合阀总成。 调压阀的种类 按用途和作用、主要参数、压力、介质工作温度、特殊用途(即特殊、专用阀)、驱动能源、结构等方...
工作原理调压阀基本可以说是减压阀,减压阀的工作原理如下:高压介质通过一个小孔充到一个相对较大的腔里实现减压,实际上是靠截流减压,膜片或活塞的两面一面是出口腔,一面是人为给的压力,并且控制小孔大小的阀杆...
调压阀基本可以说是减压阀,减压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高压介质通过一个小孔充到一个相对较大的腔里实现减压,实际上是靠截流减压,膜片或活塞的两面一面是出口腔,一面是人为给的压力,并且控制小孔大小的阀杆和膜片...
调压阀
- 1 - FL调压器 一、调压原理 图中每个方块表示组成系统的一个环节,两个环节之间用一条带有 箭头的线条表示其相互关系,线条上的文字表示相互间的作用信号,箭 头表示信号的方向。调压器出口压力在此自调系统中称为被调参数,被 调参数就是调节对象的输出信号。引起被调参数变化的因素就是用气量 及进口压力的改变,统称为干扰作用,这就是作用于调节对象的输入信 号。通过调节机构的流量就是作用于调节对象并实现调节作用的参数, 常称为调节参数。 当外界给一个干扰信号时, 则被调参数发生变化, 传给测量元件, 测量元件发出一个信号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信号,并被送给传 - 2 - 动装置,传动装置根据偏差信号发出位移信号送至调节机构,使阀门动 作起来,并向调节对象输出一个调节作用信号克服干扰作用的影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自调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信号沿着箭头方向前进, 最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从信号的角
在传输方面,掺铒光纤放大器、波分复用和光纤色散补偿技术是建立全光通信网的核心技术。光纤在1.55um窗口有一较宽的低损耗带宽(30THZ),可以容纳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光信号同时在一条光纤上传输,这样的多路传输系统是可以扩展的,经济合理。1.55um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能在较宽波段提供同等增益,它与波分复用和光纤色散补偿技术结合,成为挖掘光纤潜在带宽容量的最好办法。
虽然DWDM和EDFA的结合堪称通信领域的最完美的联姻,但是系统只提供了原始的传输带宽,只有再加上灵活的节点才能实现高效的灵活的组网能力。然而现有的电交叉连接(DXC)系统十分复杂,其系统开发和改进的速度要慢于半导体芯片性能改进的摩尔定律,从发展看是无法跟上网络传输链路容量每9个月翻番的增长速度的。于是业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光节点,即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连接器(OXC),靠光层面上的波长连接来解决节点的容量扩展问题,即能直接在光路上对不同波长的信号实现上下和交叉连接功能。
基带传输系统由码波形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和取样判决器等5个功能电路组成。
基带传输系统的输入信号是由终端设备编码器产生的脉冲序列,为了使这种脉冲序列适合于信道的传输,一般要经过码型变换器,码型变换器把二进制脉冲序列变为双极性码(AMI码或HDB3码),有时还要进行波形变换,使信号在基带传输系统内减小码间干扰。当信号经过信道时,由于信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的干扰,使信号受到干扰而变形。在接收端为了减小噪声的影响,首先使信号进入接收滤波器,然后再经过均衡器,校正由于信道特性(包括接收滤波器在内)不理想而产生的波形失真或码间串扰。最后在取样定时脉冲到来时,进行判决以恢复基带数字码脉冲。
目前,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洲际间的国际通信,它作为一种大容量高质量的数字通信传输媒介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及在建的海底光缆传输系统已经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通信网络,并将成为今后国际及地区间通信的主要传输手段。1993年底,我国与日本和美国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中日国际海底光缆系统,此后又与韩国合作建成了中韩海底光缆系统。目前我国正积极参与其它几条国际海底光缆系统的建设和规划。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会建设起更多的海底光缆传输系统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及国内通信能力。
第一代海底光缆传输系统,采用工作波长1.3μm窗口的常规单模光纤和动态多纵模激光器,衰减系数为0.30~0.40dB/km,最大色散系数为3.5ps/(nm·km),传输速率为280Mbit/s,线路码型为24B1P,每对光纤提供64kbit/s的信道3780个话路。系统的传输容量视光缆内的光纤对数决定,一般海底光缆采用三对光纤,其容量是3 780个话路的三倍。平均中继段长为50km,系统传输长度为8 000km;
第二代海底光缆传输系统,采用工作波长1.55Mm窗口的损耗最小的单模光纤衰减系数为0.15至0.20dB/km,最大色散系数为20ps/(nm·km),或采用1.55μm波长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用动态单纵模激光器来代替动态多纵模激光器,其衰减系数为0.19~0.25dB/km,最大色散系数为3.5ps/(nm·km)传输速率为560Mbit/s,线路码型为24BIP,每对光纤提供64kbit/s的信道7 560个话路,三对光纤的光缆系统传输容量为7 560个话路的三倍。中继段平均长度为120km。系统传输长度10 000km。两种类型海底光缆都具备敷设在8 000m水深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