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它们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原生矿物的种类主要有: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和磷酸盐类矿物。以深度风化的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为例:在小于0001毫米粒级中,原生矿物极少;在0002~0001毫米粒级中,次生矿物与原生矿物都有,比较复杂;在001~01毫米粒级中,主要由原生矿物组成;大于1毫米粒级中则几乎全为石英。总的说,从细粒到粗粒,原生矿物逐步增加,次生矿物逐步减少。
乐陵金丝小枣区土壤原生矿物组成中,重矿物以角闪石-不透明矿物-帘石-辉石为主,其中不稳定矿物成分含量很高,与黄河中游地区黄土矿物组成十分相似,反映枣区土壤原生矿物与黄土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黄土特征的土壤是较好的矿质养分库,不同枣区沉积物的原生矿物组成和风化程度导致土壤养分有效性差异,这种差异同枣叶和鲜枣所含养分紧密相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枣区土壤原生矿物化学组成特征可以作为探寻枣树适宜区域的一种标志。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原生矿物是土壤矿物质当中颗粒比较粗的部分,粒径为1~0.01mm的砂粒和粉砂粒几乎都是原生矿物。由于原生矿物颗粒较粗,比表面积小,所以它们给土壤带来疏松通透的物理性质。土壤原生矿物也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因此,土壤原生矿物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土壤的化学组成。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造岩矿物大概是指自然界中常见的、构成岩石主体的各种矿物,比如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等; 原生矿物是指在岩石形成时就已经存在的矿物,比如新鲜花岗岩中的石...
这个问题不可能通过个人或者说某个书籍就能解决的吧,这项事我也正好做完,一开始也跟你想的一样想问同学,但是关键没仪器啊,方法你可以查,建议专门到农林部门做测土吧?你是科学配肥还是怎的?测个土也不贵,还算...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指离跟轴表面数毫米之内. 根际土壤是指根际区域内的土壤。
中国华南湿润地区有很大的代表性。而北方的黄土母质中,主要矿物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总量常占80%。原生矿物中常见方解石、石膏、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甚至橄榄石等易风化的矿物。这在中国干旱或半干旱区有较大的代表性。
抓紧治理土壤污染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世界上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以金属为核心的几乎完整的岩石球体,绕太阳旋转。它由一层叫做大气层的气毯包裹,还有一颗卫星。就目前所知,地球是惟一存在着生命的星球。地球的构成,在薄薄的地壳下,地球内部非常热。向下70 km,有一层半熔融(部分熔化)岩石地幔。地幔层是一块块像拼图板的板块,各板块的顶上是大陆。地球最初只有一块大陆地,现在分成了7块,称为7个大陆。人类世世代代都赖以生存在这地球大陆上。
岩石和土壤
13章 第二节 岩石和土壤 九亭中学 孙启航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知道岩石的分类及转化关 系,二是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和理解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一个活动分解和增加成 4 个活动。既“活动一” 的观察三种岩石: 通过实物等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对岩石的分类有一个大致 的了解;“活动二”的观察土壤:按课本要求,结合多媒体手段更加清晰具 体的体现知识点。在活动中明确了“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的科学思想,使学 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加强; “活动三”的土壤与水混合:在指导学生的亲自动 手操作中, 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也提高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活 动四”的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使学生理解土壤中动物对植物的好处和坏 处;理解土壤中物质循环。 本课土壤中的空气、水分和养分的学习是大纲要求的重点,也是为今 后学习生物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设计
土壤中的矿物颗粒可按其直径大小分为若干等级。各国的分级标准不一,常见的分级标准见表 1。不同直径的矿物颗粒在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上有明显差异。各等级的主要特征是: 石块 岩石崩解的碎块。对土壤耕作和植物生长都不利,应设法除去。
由母岩碎片和粗粒矿物组成。其大小和含量直接影响土壤耕作的难易和对农机具的磨损程度。
由母质碎屑、原生矿物和石英等组成。其中氧化硅的含量高达80%以上。含砂粒多的土壤较松散、通气好、无胀缩性,但保水保肥力弱,磷、钾等矿质养分含量低。
颗粒的大小和性质均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氧化硅和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分别为60~80%和 5~18%;其矿物组成既有原生矿物也有次生矿物;有微弱的可塑性和胀缩性,粉粒级的矿物组成与土壤养分的潜在供应能力有一定关系。
是土壤颗粒组成中最活跃的部分。主要由次生硅铝盐组成。颗粒小,呈片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力也较强;但由于粘粒内孔隙小,且胀缩性大,通气和透水性较差。粘粒的性质还随粘土矿物类型的不同而异。 2:1型蒙脱类粘土的胀缩性和吸水性较1:1型的高岭类粘土大得多。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占土壤固相部分总重量90%以上,是土壤的骨骼和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来源。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类是岩石经风化作用被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主要有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好磷酸盐类矿物。
次生矿物类是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类粒径<0.001mm。
砂粒和粉粒以原生矿物为主,其中石英最多;黏粒基本上以次生层状硅酸盐矿物为主,原生矿物极少。
各粒级在矿物组成上不同,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也不同。一般规律是,土粒越粗,石英含量越高,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土粒越细,石英、长石含量越低,云母、角闪石越多,二氧化硅的含量越低,而铁、铝、钙、镁、磷和钾等氧化物的含量越高。矿物组成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土粒愈细,所含养分越多,次生矿物的含量越高。砂粒和粉粒中二氧化硅含量较高;黏粒中铁、钾、钙、镁等的含量较高。一般来讲细土粒养分含量高于粗土粒养分含量。
土粒大小不同,物理性质也有很大差别。土粒从石砾到砂粒、粉粒直至黏粒,颗粒直径逐渐变小,比表面积不断增大,吸水性、黏结性、黏着性都逐渐增强,保肥性相应提高,可塑性从无到有并不断增强,而通气性、透水性逐渐减弱。土粒直径在0.01 mm左右为一明显的分界线,即粒径>0.01 mm的略具吸水性、黏结性、黏着性和保肥性,少见可塑性;而粒径<0.01 mm的,土粒越细,吸水性、黏结性、黏着性、保肥性和可塑性越强,而通气性、透水性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