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播种:在果实成熟后很易脱落,应及时采集种子。育苗的圃地要选在盐碱轻、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条件较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上。播种宜在秋末冬初和早春,也可在夏季。春播前种子须先催芽,即在播前半个月用冷水浸种3天,然后掺混3倍的湿沙堆放在向阳处,待少数种子冒出白尖,即可用以播种。冬播行距30厘米,覆土3-5厘米,每平方米落种50-60粒,每公顷用种子150千克左右。直播成活率低,一般多不采用。
扦插:扦插育苗时,宜用1-2年生枝条作插穗,长20厘米,粗1厘米左右为宜。
育苗初始2-3月内应灌水1次,以后可不再灌水。在缺水地区不宜夏播育苗。
植苗密度以每公顷1500-2500株为宜,以1年生苗为佳。苗须具完整的根系,深栽50厘米,栽后灌水,有利成活。若扦插种植,插后灌永,促其成活。4龄以后的头状沙拐枣生长变缓,甚至停止生长,表现衰老,必须采取平茬措施,促其复壮。作法是用镐或其他工具齐根将地上部分完全刨除掉。此项措施宜在植物休眠期、不同年份隔行轮番进行,防止再起风沙。
灌木,高1-3(4)米,自基部分枝,径通常2-8厘米。茎和老枝淡灰色或黄灰色,常有纵裂纹;幼枝灰绿色,节间长1-4厘米。叶线形,长约2毫米;叶鞘膜质,与叶合生。
花2-3朵生叶腋,花被片卵圆形,长2-3毫米,紫红色,有淡色宽边,果时反折。果(包括刺)近球形,径10-30毫米,幼果黄绿色、红黄色或红色,成熟果成淡黄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瘦果椭圆形,扭转,肋凸起;刺每肋2行,基部稍扁,分离或稍连合,中下部或近基部2-3分叉,每叉又2-3次2-3分叉,末叉硬或较软,极密或较密,伸展交错,或多或少掩藏瘦果。花期4-5月,果期5-6月;新疆吐鲁番栽培,8-9月为第二次花果期。
沙枣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地区,一般是用来造林抗沙的,抗沙效果不错,所以被广泛种植了,它的果实并没有太大作用,在西北地区以往都是直接作牛羊的饲料使用的,不过沙枣果实具有健脾止泻的功能,可以治疗消化...
拐枣适应性较强,喜生于向阳、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ph值中性。多年不受人们重视,资源锐减,商品奇缺,应发展规模化栽培。种植前选好宜林场所后,先挖好深宽各 1米的坑,坡...
可以嫁接的。你试下下面的方法1、插皮接,又叫皮下接 此法适用于砧木粗度大于接穗粗度,砧木发芽离皮的枣树嫁接。先将接穗削成3-5cm的平滑长削面,为了便于插入,再在长削面的下端背面削0.5cm的短斜面。...
自中亚引入,中国甘肃、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和新疆(吐鲁番)引种栽培。
头状沙拐枣既耐风蚀和沙埋,也很耐早。因它枝条茂密,阻风作用强,因而积沙也多,甚至在风沙将近埋没灌丛,仍能很快萌发出新梢。
饲用:头状沙拐枣为绵羊和山羊所喜食。春天采食其鲜嫩的枝和果实,其他季节捡食落于地上的枝和果。由于它生长季早,在早春当饲料供应和弥补营养不足,更具有特殊重要性。它也是骆驼的良好饲料,骆驼不仅采食其嫩枝和嫩果实,而且一部分比较粗老的枝条也可供利用。据测定,每公顷所产可食刍料从2-3千克到95千克(干重)。从化学成分看,头状沙拐枣含有较丰富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丰富,矿物质中钙多,磷较低,随着植物的生长,粗纤维含量的增长视条件而有差异。头状沙拐枣在孕蕾期含代谢能8.58兆焦耳/千克,相当于优良干草所含热价,在果期含代谢能只有6.86兆焦耳/千克,相当于低等干草所含热价。所以头状沙拐枣应属于中等或良等的饲用植物。该种灌木具平茬更新复壮特性,平茬后的嫩枝仍可充用饲料。
固沙:其他用途头状沙拐枣是固定流沙、保护环境的良好材料,种植2年后当其植被覆盖度达到50-60%时,可使流沙完全固定。
燃料:该种平茬更新复壮后老枝则可充作燃料。种植3年后的头状沙拐枣每公顷可产薪柴85吨。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耗水特性
利用植物茎流计,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乔木状沙拐枣茎干液流变化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3株乔木状沙拐枣在一个生长季内的日平均耗水量为4 183.4 g;在现行的灌溉管理条件下,4~10月3株基径为3.6,3.1,1.9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 203.5,4 829.1,1 517.5 g;7月份是耗水量最大的季节。乔木状沙拐枣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有所波动;液流高峰值出现在12: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3:00,夜间仍保持较高的液流速率。乔木状沙拐枣液流速率与基径呈正相关关系,在6月底,3株基径为3.6,3.1,2.1 cm的乔木状沙拐枣日耗水量分别为9 521.2,5 803.1 g/d和1 818.8 g/d。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拐枣日平均率日耗水量的排列顺序为:小雨<阴天<浮尘<沙尘暴<多云<晴天。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耗水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平茬复壮技术的研究
为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持续稳定的发展,对防护林内衰退的乔木状沙拐枣进行不同留茬高度和不同灌水量的平茬实验,选取萌蘖条数、株高、冠幅、萌蘖条地径、地上生物量5项指标评价平茬效果。结果表明:1)平茬后乔木状沙拐枣的萌芽期推迟10天左右,但萌蘖株的生长势明显好于未平茬植株,合理的留茬处理更能促进这一优势的发挥。2)平茬当年,不同留茬高度处理萌蘖株月生长动态一致,即株高、冠幅和地径均呈"S"型增长,而萌条数呈对数增长,但留茬高度对萌蘖条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留茬高度平茬效果为:10cm>20cm>15cm>5cm。3)灌水量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极大的影响着防护林内乔木沙拐枣的平茬效果,单次灌水量45L/株的平茬效果明显好于22.5L/株。
赤胫散
花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花托上,形成状如头的花序。植物中具有头状花序的种类很多,庞大的菊科植物几乎都是头状花序而成为菊科的特征。这里赤胫散是蓼科中少数具有头状花序的种类。
形状
头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 头状花序的最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叶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未开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 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虫;牛蒡、苍术及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
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目,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舌状花开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目,以利于招引更多的昆虫。
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舌状花是不能结实的无性花,中间的管状花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花,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舌状花是能结实的雌花,而中间的管状花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的雄花。
心形沙拐枣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图中是蒲公英花与花后待散落的种子。这支蒲公英花是一朵花吗?
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朵花,那你就错了。
植物学家会告诉你,这是许多花组成的一个头状花序。
因为蒲公英的花是由许许多多无花梗的小花集生于短而平的总托上,
外形似头状体,故称为头状花序。花后每朵花结出一粒瘦果,果具长喙,
喙的顶端长满白色冠毛,形状如同一把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