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绪论
1.1 铁路轨道的定义与作用
1.2 我国铁路轨道养护维修面临的新挑战
1.3 我国铁路轨道维修理念的转变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2 铁路轨道维修管理概述
2.1 铁路轨道检查业务概述
2.2 铁路轨道质量状态评定业务概述
2.3 铁路轨道修理业务概述
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铁路轨道生产数据资源分析
3.1 铁路轨道生产数据构成
3.2 铁路轨道生产数据的特征分析
3.3 当前铁路轨道生产数据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4 铁路基础设施网格化管理概述
4.1 铁路基础设施的空间特征
4.2 铁路基础设施状态劣化特点
4.3 铁路基础设施检查与维修活动特点
4.4 铁路基础设施检查与维修活动影响因素划分
4.5 铁路基础设施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
4.6 铁路基础设施时空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
4.7 铁路网格、部件生产数据整合融合的思路
4.8 铁路时空网格生产数据可视化思路
5 铁路轨道检查计划优化编制方法
5.1 轨道检查计划编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5.2 铁路轨道检查活动间的约束关系
5.3 铁路轨道网格化检查计划基本图优化编制模型
5.4 案例分析
6 铁路轨道健康状态评定方法
6.1 轨道健康状态评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6.2 轨道健康状态评定问题的组成要素及评定流程
6.3 轨道网格与部件状态评定指标体系
6.4 轨道网格与部件健康指数概念
6.5 轨道网格(或部件)健康状态评定模型HEF-RTGC
6.6 案例分析
7 铁路轨道状态劣化规律建模方法
7.1 轨道网格(或部件)状态短期预测模型TAN-RTGCCP
7.2 轨道网格(或部件)使用寿命评估模型MBE-RTGCSL
8 铁路轨道维修规划优化编制方法
8.1 轨道维修规划编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8.2 模型ORPM-RTG构建
8.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本书根据网格化管理理论,将空间上连续分布的铁路轨道划分成长度较小的单元网格,从空间位置角度研究轨道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管理方法。在新的视角下,给出一种新的铁路轨道维修管理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绪论,铁路轨道维修管理概述,铁路轨道生产数据资源分析,铁路基础设施网格化管理概述,铁路轨道检查计划优化编制方法,铁路轨道健康状态评定方法,铁路轨道状态劣化规律建模方法,铁路轨道维修规划优化编制方法。
发哪里呢
专业做铁路公路桥梁类沉降监测公司咨询要收费吗?
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无砟轨道(nonballasted-track)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又称作无碴轨道,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相比,...
网格化管理”制度
. . 达拉乡“网络化管理”运行流程图 信息收集—→ 1、通过区域管理人员进行入户,积极了解村 民遇到的困难。 2、巡逻员在其巡逻时收集各种信息了解村民 的疑难问题。 民情日志—→在区域人员进行入户时,将所发现了解的问题 进行民情日志记录,填写信息反馈表。 信息反馈 ↓ 分类整理—→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 ↓ 解决上报—→ 1、各区域管理人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2、根据问题进行各服务窗口工作的归纳。 3、村开会会议解决。 4、村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 门。 . . 网格工作职能 1、 开展本网格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 2、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 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 组织落实上级统一部署的有关工作任务。 4、 组织开展网格的社会治安巡逻,家庭纠纷的调解及处 置社会治安的突发事件,并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 难。
高速铁路轨道维修理论
高速铁路轨道维修理论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理论与实现技术》由王峰、刘仍奎编著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一、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第二节 高速铁路技术特点
一、高度智能化
二、系统高度集成
三、状态高度关联
第三节 高速铁路管理新要求
一、安全管理新要求
二、高标准养修要求
三、维修管理新要求
四、建设运营衔接新要求
第四节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新理念
一、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的理念
二、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基础
第二章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理论
第一节 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一、网格化管理发展现状
二、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网格化管理平台
四、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高速铁路网格管理概念
一、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的定义
二、高速铁路的网格划分
三、高速铁路设备分类
四、高速铁路事件的分类
第三节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实践
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
二、高速铁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概念
三、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同网格化管理的融合
第四节 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二、高速铁路大数据特征
三、大数据技术辅助实现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
第五节 信息技术的支撑
一、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网格化管理的支撑
第三章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编码及属性设计
第一节 编码设计
一、编码原则
二、编码设计
第二节 属性设计
一、基于属性特征设计
二、网格属性设计
三、设备属性设计
四、事件属性设计
第四章 数据管理
第一节 数据一体化管理
一、数据一体化关键技术
二、数据一体化基本前提
三、数据一体化存储结构
第二节 数据组织与存储
一、空间数据管理
二、属性数据管理
第三节 数据整合
一、数据整合意义
二、数据整合方式
三、整合效果
第四节 数据采集
一、属性数据采集
二、空间数据采集
三、数据录入
四、采集流程
第五章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个性化建模及状态评定方法
第一节 高速铁路个性化建模基本概念
一、高速铁路设备的劣化特点
二、空间分析建模要素
三、预测与决策技术
第二节 高速铁路设备寿命分布模型
一、设备失效函数
二、寿命分布模型构建方法
第三节 高速铁路网格状态评定
一、设备状态评定方法
二、网格状态评定方法
三、离散化管理
第六章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系统
第一节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系统基本架构设计
一、总体架构
二、技术架构
三、应用模式
第二节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一、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二、系统主要应用功能设计
参考文献
附 录
版权页:
插图:
(1)信息系统基于专业的角度纵向规划、设计,整体性考虑不足,造成编码、接口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
(2)软、硬件平台,操作系统不统一,数据库管理系统不相同,通信协议不兼容,软件开发工具种类繁多等,造成系统之间的连通性和互操作性较差。
(3)各业务信息系统独立建设、运行、更新和维护,不仅易造成信息孤岛问题,信息难以综合利用,而且重复开发和建设带来浪费,同时给系统扩展和管理带来困难。
铁路作为一个业务种类繁多的大联动机,要求应用系统间经常交换数据,以便协同工作,但各业务子系统相互独立的现状导致无法及时地进行数据传递或交换,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协同工作。
高速铁路网格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从空间的观点出发而不是从专业的观点出发,打破原有专业之间的界限,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它强调网格内设备的整体性、关联性,需要对同一网格内不同专业设备状态要统一管理,整体评价;从空间位置出发,进行空间数据挖掘和属性数据分析,辅助管理者发现设备状态变化与地理位置的关联关系。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专业内部以及跨专业间的信息资源整合,要求以空间坐标为纽带实现网格内不同专业、不同时间的设备状态数据的集成,共享与整合。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