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研究从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两大行为主体--地方政府和农户的行为特征分析出发,在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他们各自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制度环境下对农地非农化速度的影响,以及农户经济行为对农地质量的影响,揭示土地制度环境、土地非农化配置及农地经营主体的行为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明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构成制约的社会经济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户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更加符合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10075 |
项目名称 |
土地可持续利用:制度、机制与主体行为分析 |
第一完成单位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要完成人 |
诸培新、冯淑怡、石晓平、曲福田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7-05-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09-03-01 |
主题词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安排 |
任务来源 |
自选; |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有权依法征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土地征用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在法律关系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土地征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是特定的,征用方只能是国家,被征用方只能是所征土地的所有者,即农民集体;2、征用土地具有强制性;3、征用土地具有补偿...
主要是建筑公司,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赋。由于土地使用税只在县城以上城市征收...
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目的]城市近郊区土地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土地利用目前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最终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3个方面构建济南城郊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并利用障碍因素分析法对2009—2017年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状态和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济南市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分呈上升趋势,分值由2009年的0. 199提高到2017年的0. 827,可持续性程度明显提高,由不可持续过渡到了可持续程度很高,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并不平衡。(2)对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确定出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人均耕地面积、地均固定资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结论]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提升空间还很大,针对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今后应从增加资本和科技投入,提高垃圾的处理率和切实保护耕地入手,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廊坊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为探究自然禀赋相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协调区域发展,该文以廊坊市为研究区域,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集约程度、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指标权重,以综合指标法得出了8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分,并运用ArcGI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各县域间差异显著,生态安全成为发展较快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从空间上看,区位因素对土地利用影响极为显著,廊坊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从北向南为逐渐降低趋势,南北两端形成极大极差,土地可持续利用呈现极不平衡状态。廊坊市土地利用受京津地区影响显著,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在未来发展中,应着力发展南部地区,以平衡南北地区发展间差异。
全书共分9章,试图从系统和综合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度量方法、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的研究。
方法简介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又不会构成危害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味着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对土地的需求。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利用得当,可循环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合理,土地生产能力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例如,耕地乱占滥用,森林乱砍滥伐,草地超载过牧,就会引起耕地大量减少,土地沙化退化,使土地人口承载量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越来越不协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与土地、土壤专家们的注意。自1990~1995年,在印度、加拿大和泰国就土地可持续利用就召开过几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对可持续土地利用中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等五大原则得到了共识。 2100433B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及其特性
第二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什么叫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主要特征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第三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二节 社会制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 管理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 环境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五节 科学技术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度量
第一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度量概述
第二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度量方法
第三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
第五章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城市土地及其特征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
第三节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 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农村土地的利用特征
第二节 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与措施
第七章 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城市边缘区概述
第二节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第八章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第九章 地市级土地可持续利用实例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第一节 长沙市土地资源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第二节 长沙市土地质量及利用程度分析
第三节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