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导则》是2019年10月1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备案信息
备案号:74311-2020
备案月报: 2020年第8号(总第244号) 2100433B
对于已经并网的发电机,其端电压是一定的,不会改变。如果发电机还没达到额定负载的话,一定条件下,增大励磁电流就可以增大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如果发电机已经满载运行,调节励磁电流,z主要偏向于功率因数的调节,...
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系统通常分为“手动励磁调节系统”和“自动励磁调节系统”。 手动励磁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将励磁机或其它交流电源进行整流,得到直流电源,再将直流电 源通过磁场变阻器和灭磁开关接通发电机转...
供给同步发电机励磁电流的电源及其附属设备,称为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作用是:(1) 当发电机正常运行时,供给发电机维持一定电压及一定无功输出所需的励磁系统。(2) 当电力系统突然短路或...
发电机励磁系统
发电机励磁系统 一、简介: 励磁系统是同步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供给同步发电机励磁电源的一套系统, 励 磁系统是一种直流电源装置 。励磁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如图一所示)一部分用于向发 电机的磁场绕组提供直流电流, 以建立直流磁场, 通常称作励磁功率输出部分 (或称励磁功 率单元)。另一部分用于在正常运行或发生故障时调节励磁电流,以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 通常称作励磁控制部分(或称励磁控制单元或励磁调节器) 。 励磁功率单元向同步发电机转子提供直流电流 ,即励磁电流,以建立直流磁场。励磁功 率单元有足够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调节容量。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 发电机依靠电流的变化 进行系统电压和本身无功功率的控制因此, 励磁功率单元应具备足够的调节容量以适应电力 系统中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 而且它有足够的励磁顶值电压和电压上升速度具有较大的强励 能力和快速的响应能力。 励磁调节器根据输入
低压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装置的改进
就农村水电厂低压同步发电机组广泛采用的无刷励磁装置 ,指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主回路改进的方案和采用微机励磁调节器的建议 ,“量身定做”了一款微机励磁调节器 ,对微机励磁调节器在低压机组应用场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图 7幅 ,表 1个。
制造系统建模是一个复杂过程,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建模过程以供建模人员使用。但是,以下建模原则对制造系统建模有重要参考意义。
1)定义模型的目的:建模为了什么。
2)定义模型的范围:说明模型覆盖的领域和范围。
3)定义模型的视角:模型描述了现实世界哪些方面的特性,哪些特性被忽略掉。
4)定义模型的细致程度:模型的精度和颗粒度。
5)模块化:类似于软件工程中采用的模块化编程方法,制造系统建模也需要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方法,方便模型的维护。
6)通用性:制造系统建模需要提高建模的通用化程度,通过定义通用构件、部分通用模型等方法,将模型中通用的共性问题统一进行表示,这也是处理制造系统建模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
7)重用性:在模块化与同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强调重用的概念和方法。尤其在新建一个制造系统模型时,应该尽可能重用已经成熟的模型构件和部分通用模型,这样一方面可以显著缩短建模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建模质量。
8)一致性这个原则是制造系统建模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难以满足的,因为它需要制造系统建模的不同组件在语义、语法上保持一致。
9)模型可视化:为了能够迅速在不同人员之间交流模型信息,建模方法应该提供清晰明了的图形建模机制。
10)管理复杂性:任何建模语言都应该能够描述无论多么复杂的系统。
11)方便性与充分性折中:任何建模语言的重要特性是有足够丰富的语义能够表示复杂的制造系统。但过于复杂的语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正确掌握。因此,在建模语言的充分性和方便性上需要折中考虑。
12)精确表示:模型必须无歧义、无冗余,并且能够作为证实系统特性、分析系统性能、仿真系统模型的基础。
13)数据和事件分离:良好的建模语言应该能够将活动使用的数据和触发活动的事件分离。活动不应该由数据触发,而应该由事件触发。
真正意义上的制造系统建模始于19世纪70年代。柔性制造系统(FMS)在这期间开始发展起来。对于中小批量生产而言,FMS具有其它加工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它的复杂程度也大为增加。因此关于FMS的计划、调度、控制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现在很多方法如排队论、数学规划、Petri网理论、扰动分析法(Perturbation Analysis)、计算机模拟等都是随着FMS的发展而逐渐应用于制造系统建模的。
排队论于50年代渐渐发展起来。60年代开始零星地用于描述制造系统的某些问题,如著名的Little定律。在70年代和80年代以排队论方法分析FMS颇为盛行。
从70年代末起,数学规划开始用于制造系统建模,人们用整数规划解决FMS中的任务分派问题,用动态规戈Ⅱ解决FMS运行中的问题,尤其是在某机器出现故障时FMS的运行问题。
同样从70年代末开始,以Y.C.HO为首的研究者们创立扰动分析法,对DEDS(离散事件动态系统)进行分析。机械制造系统都可视为DEDS。
Petri网理论是Petri在6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适合于分析非同步并发系统(Asynchronous Concurrent System)。70年代它开始被用于计算机系统分析,其用于制造系统建模始于80年代初期,也主要是针对FMS。
制造系统的计算机模拟也是伴随着FMS而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有商品化的模拟系统可用于模拟制造系统的运行。
80年代开始,人们试探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一般应覆盖制造活动的主要环节,如设计、工艺、生产计划、加工、装配、销售等等。它不仅包含物流自动化,还涉及信息自动化问题,因此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要设计这种复杂的大系统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是不可思议的i正是由于这种需求,一些新的方法应运而生,如OS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等这些模型都是用图形从某个侧面去描述制造系统。在系统的总体设计阶段,也称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初步设计(Preliminary Design)阶段,这些模型是非常有用的。
前面所提及的这些模型中,模拟模型在实际中应用最多,功能模型、信息模型也已用于实际CIMS的建立。其它的模型真正用于指导生产实际的并不多。总的来说制造系统建模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远未成熟的领域。制造系统模型或建模方法的不断完善,需要众多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去完成。
本书主要介绍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重点放在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上,内容包括定量建模方法:理论建模(连续系统建模方法和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实验建模(随机变量模型建模方法、基于系统辨识的建模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和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定性建模方法(基于模糊数学的建模方法、基于Kuipers的建模方法和基于SDG的定性建模方法);定性定量结合的建模方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模方法和基于Agent的行为建模方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