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产于中国台湾中部以北、中央山脉阿里山、玉山等高山地区。
可供建筑、板材、土木工程等用材。种子可榨油。
乔木,高达35米,胸径1米;幼树树皮灰褐色,平滑,老树树皮呈灰黑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片脱落;枝条平展,形成圆锥形或柱状塔形树冠;一年生枝绿色或灰绿色(干后褐色),无毛,微被白粉;冬芽近圆柱形,褐色,微具树脂,芽鳞排列疏松。针叶5针一束,稀6-7针一束,长8-15厘米,径1-1.5毫米,边缘具细锯齿,仅腹面两侧各具4-8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单层皮下层细胞,树脂道通常3个,中生或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稀具4-7个树脂道,则中生与边生兼有;叶鞘早落。雄球花黄色,卵状圆柱形,长约1.4厘米,基部围有近10枚卵状匙形的鳞片,多数集生于新枝下部成穗状,排列较疏松。球果圆锥状长卵圆形,长10-20厘米,径5-8厘米,幼时绿色,成熟时黄色或褐黄色,种鳞张开,种子脱落,果梗长2-3厘米;种鳞熟时鳞盾呈褐色或淡红褐色,宽三角形,下部底边通常近截形;种子通常较小,长9-12毫米,径约7毫米。无翅或两侧及顶端具棱脊,稀具极短的木质翅;子叶10-15枚,针形,横切面三角形,长4-6.4厘米,径约1毫米,先端渐尖,全缘或上部棱脊微具细齿;初生叶条形,长3.5-4.5厘米,宽约1毫米,上下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心材与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淡黄褐色,结构细,质较轻软,比重0.46。
台湾松与罗汉松并非同一种植物,台湾松又名黄山松、(天日松、台湾油松、台湾二针松、短叶松),此树种分布广泛于台湾、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在植物学上,它为,松科,松属,树皮灰褐色,鳞状脱落。 其特症...
吉林慧良苗木基地:出售樟子松嫁接红松树苗樟子松嫁接果松树苗吉林慧良苗木基地,出售樟子松嫁接红松树苗,采用3年营养钵樟子松嫁接红松,接穗采用几十年到100多年
大多数是5千多,还要看你要买哪种,大盆景罗汉松要5800(大概),罗汉松苗只要几元,小造型松50元/棵(价格不等),乔木罗汉松一二百。 你也可以自己算算: &nbs...
生长在海拔1800-2800米、气侯温凉,相对湿度大、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地带,常与常绿阔叶树及红桧、台湾杉木、台湾杉、黄山松((台湾松)、台湾五针松、台湾云杉及台湾铁杉等针叶树种混交成林。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2100433B
台湾建筑概况——近40多年台湾建筑业演进简介
台湾自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即行光复,1947年正式接受迄今已47年,我们要了解台湾近40多年建筑业演变概况,首先应就台湾地理、经济与建技业条件有一基本了解,因为这三种条件直接影响到建筑业的发展、规划与设计: (A)地理条件: (1)台湾是一海岛位于亚热带终年湿度高,
巨果松是象化石一样珍贵而古老的树种,天然巨果松林是经过几亿年的更替演化形成的,被称为"第三纪森林"。巨果松在地球上只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到长白山一带,国外只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的部分区域。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小兴安岭的自然条件最适合巨果松生长,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巨果松资源分布在这里。
巨果松树干粗壮,树高入云,伟岸挺拔,是天然的栋梁之材,不论是在古代的楼宇宫殿、还是近代的人民大会堂等著名建筑中巨果松都起到了脊梁的作用;红松生长缓慢,树龄很长,四百年的红松正为壮年,一般红松可活六、七百年,巨果松是长寿的象征;红松不畏严寒,四季常青。
在生长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可达40米,胸径粗达200厘米,寿命长达500年左右。小枝密被黄褐色绒毛。果松叶5针1束。球召果两年成熟,成熟球果卵状圆锥形,长约10-20厘米,种鳞先端反曲,种子三角状卵月形,无翅。巨果松树皮分为细皮和粗皮类型,细皮类型树皮较薄呈鳞状或长条状开裂,碉片小而浅,边缘细碎不整齐,树干分叉较少,高生长较快,材质较好;粗皮类型树皮较厚呈长方形大块深裂,边缘较整齐,树干分叉较多,向上生长较。
巨果松是典型的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树种,喜好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在湿度适宜(湿润度0.5以上)的情况下,对温度的适应幅度较大。果松的耐寒力强,在小兴安岭林区冬季-50~(2低温下无冻害现象。果松喜湿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和通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巨果松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对土壤的排水和通气状况反应敏感,不耐湿,不耐干旱,不耐盐碱。巨果松喜光,幼年时期耐阴。是浅根性树种,主根不发达,侧根水平扩展十分发达。巨果松幼年时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较大的生长量。木材蓄积量高,天然巨果松林200年生每公顷木材蓄积量可达700米',人工巨果松林29年生可达129米'。
巨果松原始森林是小兴安岭生态系统的顶级群落,生态价值极其珍贵,她维护着小兴安岭的生态平衡,也维护着以小兴安岭为生态屏障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清代黑龙江志曾有对小兴安岭红松原始森林的记载"参天巨木、郁郁苍苍、枝干相连、遮天蔽日,绵延三百余里不绝"。但是,从1948年小兴安岭开发到现在,历经56年的采伐,这里的天然红松林已从原始的120万公顷减少为不足5万公顷,成熟林木大约只剩下300万株,再也看不到巨果松林遮天蔽日、绵延不绝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