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译者前言
原书前言
第1章绪论
1.1为什么要研究振动和声学
1.2为什么要研究模态分析
1.3为什么要研究控制
第2章振动力学
2.1单自由度系统
2.1.1为什么会产生振动
2.1.2阻尼的作用
2.1.3强迫振动
2.1.4频率响应函数
2.2多自由度系统
2.2.1两自由度系统
2.2.2固有振动频率及固有模态
2.2.3固有模态的正交性
2.2.4模态坐标
2.2.5比例黏性阻尼系统
2.2.6—般黏性阻尼系统
2.2.7频率响应函数
参考文献
第3章声学
3.1引言
3.2声学基础
3.2.1声波
3.2.2声波的波动方程式
3.2.3声源
3.3声音的传播
3.3.1声功率及声强
3.3.2辐射阻抗
3.3.3声音强弱的评价
3.3.4声功率级及指向性增益
3.3.5声阻抗
3.3.6声波的衰减(吸收)
3.3.7声波的反射、透射
3.3.8声波的折射、衍射
3.3.9气柱振动——声管及射声器
3.4声测量
3.4.1声压的测量
3.4.2声级计
3.4.3声强的测量
3.4.4声功率的测量
3.4.5频率分析仪器
3.5隔声理论与设计
3.5.1穿透墙壁损耗
3.5.2单层墙壁的隔声相关的质量定律
3.5.3双层墙壁的隔声
3.6吸声理论与设计
3.6.1吸声机构原理
3.6.2吸声系数
3.7听觉与声音
3.7.1耳朵的构造及功能
3.7.2发声机构
参考文献
第4章模态特性识别
4.1引言
4.2模态特性识别法的分类
4.2.1识别法的分类
4.2.2频率响应函数的公式化
4.2.3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的公式化
4.3单自由度法
4.3.1伯德图的使用方法
4.3.2圆曲线拟合
4.4多自由度法
4.4.1微分迭代法
4.4.2线性直接法
4.4.3正交多项式法
4.4.4普罗尼法
4.5多点参照法
4.5.1多点参照法理论
4.5.2多点偏分法
4.5.3直接参数识别法
参考文献
附录最小平方法
第5章声振耦合分析
5.1引言
5.2构造—声场耦合系统的数理表现
5.2.1麦克尼尔等的方法
5.2.2蔌原等的方法
5.3耦合系统中模态重合法的表现
5.3.1模态位移法
5.3.2模态加速度法
5.3.3Hansteen等的方法
5.3.4马—萩原的模态重合法
5.3.5误差分析
5.4耦合系统中的直接频率响应分析及其灵敏度分析
5.4.1以往的直接频率响应分析
5.4.2直接频率响应分析的迭代法
5.4.3直接频率响应的灵敏度
5.4.4运用特征模态进行计算
5.4.5应用举例
5.5耦合系统的特征值与固有模态灵敏度分析
5.5.1福克斯等的模态法
5.5.2纳尔逊法
5.5.3B.P.Wang的改善模态法
5.5.4马一蔌原的模态法
5.5.5误差分析
5.5.6应用举例
5.6耦合系统的模态频率响应灵敏度分析
5.6.1特征对的灵敏度方法
5.6.2频率响应公式的直接微分法
5.6.3声压水平积分及声压水平灵敏度积分的公式化
5.6.4应用举例
5.7耦合系统的部分构造合成法
5.7.1部分构造合成法的公式
5.7.2数值分析举例
5.8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振动控制
6.1引言
6.2振动控制的背景和设计概念
6.3构造系统的模型化
6.3.1状态方程式的表达
6.3.2机械系统的状态方程式
6.3.3模型的低量级化
6.3.4通过系统识别进行实验的模型化
6.4系统构造
6.4.1可控制性
6.4.2可观测性
6.4.3振动模态及可控、可观测性
6.5最优控制
6.5.1最优调节器
6.5.2H∞控制
6.5.3其他方法
6.6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举例
6.6.1基于最优调节器的振动控制
6.6.2H∞理论的振动控制
参考文献
第7章声控制
7.1引言
7.2主动声控制的概念
7.2.1声波干扰
7.2.2对象频率范围
7.2.3前馈控制与适应控制
7.3数字信号处理
7.3.1数字滤波器
7.3.2FIR滤波器
7.3.3FIR滤波器的特征
7.4自适应运算法则
7.4.1自适应FIR滤波器
7.4.2最优梯度法
7.4.3LMS运算法则
7.4.4已筛选XLMS运算法则
7.4.5LMS运算法则的模拟
7.5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7.5.1因果性
7.5.2相干性
7.5.3振鸣
7.5.4滤波器长和采样间隔
参考文献
附录主动声控制中的最优滤波器2100433B
《声振模态分析与控制》首先第2、第3章是基础篇,尽可能简单归纳振动及声学的基础内容。第4章到第7章是发展篇,针对最新前沿技术进行了解说,以易于大学教师以及工程技术研发人员理解。第4章介绍了实验模态分析中使用的各种模态特性识别法;第5章提出了能够省略低量级与高量级的特征模态新的模态重合法,对利用此方法解决声音和振动的相互耦合问题的方法进行阐述;然后从模型化及控制方法两个方面对振动的主动控制进行了概括,从基础到前沿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第7章简明讨论了声学主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及实用要点。《声振模态分析与控制》内容包含了众多作者们自己研究开发的成果,期待《声振模态分析与控制》最新成果能够在我国工程技术界得到广泛应用。
《声振模态分析与控制》首先第2、第3章是基础篇,尽可能简单归纳振动及声学的基础内容。第4章到第7章是发展篇,针对最新前沿技术进行了解说,以易于大学教师以及工程技术研发人员理解。第4章介绍了实验模态分析中使用的各种模态特性识别法;第5章提出了能够省略低量级与高量级的特征模态新的模态重合法,对利用此方法解决声音和振动的相互耦合问题的方法进行阐述;然后从模型化及控制方法两个方面对振动的主动控制进行了概括,从基础到前沿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第7章简明讨论了声学主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及实用要点。《声振模态分析与控制》内容包含了众多作者们自己研究开发的成果,期待《声振模态分析与控制》最新成果能够在我国工程技术界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日)长松昭男等编著;于学华
一般载荷的频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只需要考虑与前几阶低阶模态是否会共振。准确的说是要分析与载荷频率接近的固有频率(模态)。在结构振动中,高阶模态能量占比太低,对整个结构振动影响不大。通常做模态分析做到前七...
直接加梁单元荷载呀(如果模型是梁单元的话)
noiseXpert声振测试分析系统应用领域: 船舶行业——水下运动体噪声测试、水面船舶噪声测试与评估、水声领域声纳基阵的多参数测试与可视化领域、船用设备振动噪声源的识别与分析等 航空航天——航天器、...
大型LNG低温储罐模态分析
为分析大型LNG低温储罐的振动特性,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分为空罐和满罐两种工况,利用ANSYS软件对处于空罐和满罐两种状态下的储罐分别进行了合理建模和模态分析。从理论分析出发,考虑了流固耦合问题,较为精确地分析了两种工况下的储罐的自振特性。结果表明:液体的存在使得储罐的固有频率降低;在满罐情况下,液体对于低阶频率的影响大于对高阶频率的影响。为储罐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进一步的动力响应分析打下了基础。
砌块成型机模态试验与分析
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确定了某砌块成型机各阶振动频率。运用DASP系统计算了样机的模态频率及其在各阶振动频率下的振型。同时对样机进行有限元建模,得出其计算模态及振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试验模态频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最大误差小于3%,说明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五、六阶频率是影响样机振动台竖直方向振动的模态频率,第二、三阶频率是导致砌块成型质量不高、结构件间的磨损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对砌块成型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样机提出改进措施:增大模板框与油缸导杆间的刚度和减小油路系统的弹性形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