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利用四层次梯度结构模型,进行聚合水泥浆连续相及纤维与水泥浆界面的梯度,碳纤维梯度分布热应力特性,不同功能的水泥基材料层状复合界面梯度变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机理的研究,建立组分、结构及应力梯度分布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制备具有复合功能和高性能的水泥梯度功能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须宽水泥其材料的应用领域。 2100433B
批准号 |
50272061 |
项目名称 |
水泥基复合梯度功能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及作用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202 |
项目负责人 |
杨久俊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郑州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24(万元) |
水泥复合材料的主要特征咱不罗嗦了,对于路桥,一个是增强,一个是自修复。增强材料有金属,有机,无机纤维,比如钢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亚胺等等。自修复机敏水泥以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以及...
挺好的啊。它有以下优点: 1、涂膜强度高,延伸率大,对基层收缩和变形开裂适应性强。 2、可在潮湿基层上施工,粘结强度高。 3、涂膜透气不透水。 &n...
只要是最终材料成膜状的,就是涂膜啊!前者不一定,看它是复合什么东西了,不过大多都是;后者就是!
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Ⅰ):抗塑性干缩开裂 …
研究了采用不同工艺制作的3种不同几何形态的聚丙烯纤维在不同掺量情况下对水泥基材料抗塑性干缩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⑴聚丙烯纤维几何形态对抗塑性干缩开裂性能有明显影响,拉丝PP纤维效果最好,膜裂ⅡPP纤维次之,膜裂IPP纤维最差;⑵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抗塑性干缩开裂性能也有较大影响。随纤维掺量增大,抗塑性干缩开裂性能随之增强,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当拉丝PP纤维量(体积分数)≥0.10%时,可使水泥砂浆免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及答案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一) 填空题 1、水泥取样可连续取,亦可从( 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 12Kg) 2、水泥胶砂试块质量比,水泥: ISO标准砂:水等于 ( 1 : 3 : 0.5 )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采用 尺寸( 40mm*40mm*160mm )棱柱体试块的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强 度 4、达到试验龄期时将试块从水中取出用潮湿棉布覆盖先进行( 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 进行( 抗压强度 )试验 5、试验室室内空气( 温度 )和( 相对湿度 )以及养护池水的( 水温 )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 记录一次 6、养护箱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 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酌情减至一天记 录(二次)。 7、水泥胶砂振实台为了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 需要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 ( 5mm) 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8、水泥抗折试验
从材料的结构角度来看,梯度功能材料与均一材料、复合材料不同。它是选用两种(或多种)性能不同的材料,通过连续地改变这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使其界面消失导致材料的性能随着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而缓慢变化,形成梯度功能材料。
关于FGM 的特点,可以从材料的组合方式来看,FGM可分为金属/合金,金属/ 非金属,非金属/陶瓷、金属/陶瓷、陶瓷/陶瓷等多种组合方式,因此可以获得多种特殊功能的材料。这是FGM的一大特点,FGM的特点也可以从材料的组成的变化来看,FGM可分为(1)梯度功能涂覆型,即在基体材料上形成组成渐变的涂层。(2)梯度功能连接型,即是粘接在两个基体间的接缝组成呈梯度变化。(3)梯度功能整体型,即是材料的组成从一侧向另一侧呈梯度渐变的结构材料。因而,可以说FGM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是FGM的另一大特点。
目前最流行的Ti/Al2O3梯度材料
采用一定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的Al2O3系FGM组分从纯金属Ti 端连续过渡到纯陶瓷Al2O3端,使材料既具有金属Ti的优良性能,又具有Al2O3陶瓷的良好的耐热、隔热、高强及高温抗氧化性,同时由于中间成分的连续变化,消除了材料中的宏观界面,整体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热应力缓和特性,使之能在超高温、大温差、高速热流冲击等苛刻环境条件下使用,可望用做新一代航天飞机的机身、燃烧室内壁等以及涡轮发动机、高效燃气轮机等提供超高温耐热材料。
Al2O3系FGM制备技术探索FGM的制备技术种类非常多,但迄今为止,用于Al2O3系梯度功能材料制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理功能复合材料基础
1.1功能复合材料的概念
1.1.1复合材料的定义
1.1.2复合材料的界面
1.2复合材料的类型
1.2.1金属做基体的材料
1.2.2无机物质作基体的材料
1.2.3有机高分子做基体材料
1.3功能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基础
1.3.1原子结构
1.3.2晶体结构
1.4功能复合材料的性能基础
1.4.1材料性能的概念
1.4.2电学性能
1.4.3磁学性能
1.4.4光学性能
1.4.5声学性能
1.4.6热学性能
1.5复合材料的功能设计
1.5.1复合效应的概念
1.5.2复合方式
1.5.3功能设计
电学复合材料
2.1导电类复合材料
2.1.1固体电子和电子流动的基本理论
2.1.2金属基导电复合材料
2.1.3高分子基导电复合材料
2.1.4陶瓷基导电复合材料
2.1.5电阻复合材料
2.1.6超导复合材料
2.2半导体复合材料
2.2.1复合材料的半导体基础
2.2.2半导体微粒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2.2.3纳米复合半导体
2.2.4金属和半导体接触时形成复合材料
2.2.5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发展
2.2.6高频光电导衰减法测量Si中少数载流子寿命
磁学复合材料
3.1软磁功能复合材料
3.1.1软磁复合材料的磁学基础
3.1.2铁氧体/无机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
3.1.3金属/无机非金属软磁复合材料
3.1.4金属/塑料复合软磁材料
3.1.5合金/金属复合材料
3.1.6其他复合材料
3.2永磁复合材料
3.2.1永磁复合材料基础
3.2.2纳米相永磁复合材料
3.2.3黏结钕铁硼永磁复合材料
3.3电磁和磁电效应复合材料
3.3.1磁电效应复合材料
3.3.2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光学和声学复合材料
4.1光波与材料的作用
4.1.1光波和波谱学
4.1.2光波与材料的作用的微观分析
4.2非线性光学和激光复合材料
4.2.1光非线性复合材料
4.2.2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复合材料
4.3发光复合材料
4.3.1电致发光材料
4.3.2光致发光材料
4.4光波导复合材料
4.4.1光波导基础
4.4.2光波导复合材料
4.5光存储复合材料
4.5.1光存储原理及一般光存储介质
4.5.2光致变色复合材料
4.6光电复合材料
4.6.1光电材料基础
4.6.2聚合物基光电复合材料
4.6.3陶瓷基光电复合材料
4.6.4电光效应及电光材料
4.7其他光学复合材料
4.7.1光催化复合材料
4.7.2透光和不透光材料
4.7.3磁光效应及相应复合材料
4.7.4液晶材料
4.7.5着色复合材料
4.8声学功能复合材料
4.8.1隔声复合材料
4.8.2光声效应和声光效应复合材料
4.8.3声隐蔽复合材料
热学功能复合材料
5.1相变储热复合材料
5.1.1储热材料基础
5.1.2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基础
5.1.3相变储热复合材料
5.2导热、隔热和保温复合材料
5.2.1隔热保温材料基础
5.2.2隔热保温块体复合材料
5.2.3隔热保温涂层材料
5.3膨胀功能复合材料
5.3.1常用膨胀材料
5.3.2热膨胀复合材料
5.4热电和电热复合材料
5.4.1热电复合材料
5.4.2电热材料
5.5磁热效应的概念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