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丝毛相思原产于澳大利亚,自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以北地区,从西澳大利亚州的热带部分和北部地区至昆士兰州西北部;东部沿海地带从约克角半岛南部至罗克汉普顿。1979年由泰国引进中国,在广东、海南、广西的许多地方已较广泛地栽培。
种子处理:丝毛相思每千克种子有9.5-17.5万粒,种子含蜡质层,不易吸水,发芽率低,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开水浸种,反复浸3-5次,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约40%,种子也可用90%硫酸拌种,以浸湿种子为度,约处理5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洗净监用自来水浸泡5-8小时,然后播种。
播种方法:丝毛相思可育营养袋苗,将处理后的种子直接播入营养袋中,每袋播4-5粒即可,待苗高5厘米左右再进行间苗或补苗,所谓补苗就是从苗木较多的袋上移植小苗到缺苗的袋上。 若培育营养袋苗,将处理后种子直接播入袋中,每袋4-5粒即可。发芽后30天左右,进行间苗或补苗。丝毛相思幼苗抗性较强,能耐高温和轻霜,一般水肥管理即可。待苗高20-25厘米时出圃造林。
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7米,树冠园球形,呈银灰色。小枝棱形,光滑或被浓密短毛。叶状柄长10-25厘米,宽1.5-9.5厘米,被覆稠密细绢毛,具3条(极少为2条)平行脉和明显的网状支脉。
穗状花序,长3-6厘米,单生或对生,花两性、黄色。花期主要从6-8月,但也有从4-10月开花的。荚果螺旋状,长3-6厘米。成熟种子黑色,有光泽,具杯状假种皮,种子成熟期为8-10月。中国华南地区种植果熟期4-6月。
丝毛瑞香,别名:五出瑞香、少丝毛瑞香,拉丁文名:Daphne holosericea (Diels) Hamaya.  ...
珊瑚绒和丝毛两种放在地砖上都很适合啊。
做法:钢丝刷条螺旋状缠绕在加工好的钢轴上,两端焊接固定,特点是刷毛密度大,不脱落。并可按照大小制作成空芯弹簧刷由客户自行安装和更换,使用成本更低。钢丝刷专用于清洗陶瓷网纹辊,陶瓷的硬度远大于钢丝硬度,...
温度:丝毛相思主要生长于炎热的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31-34℃,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原产地大部分无霜冻。但内陆地区每年可出现10天左右霜期。
海拔:在其原产地,丝毛相思从近海平面至海拔750米高均有分布,但主要生长于海拔150-450米的范围内。
降雨量:丝毛相思原产地年平均雨量多在300-1100毫米之间(50%频率),10%频率的降水为200-650毫米。最干旱地区仅125毫米,但某些湿润地区可超过1500毫米,大部分地区每年雨日为30-75天。
土壤:丝毛相思原分布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低酸性石质土、壤土、沙质土及碱性低的盐碱土,从排水良好的土壤到季节性粘湿的土壤、从低肥力到高肥力的红色火山土均可生长。
丝毛相思可用营养袋苗造林,也可用裸根苗造林。
裸根苗:用裸根苗造林时宜在3-4月份种植,2月份气温尚低,5、6月份气温偏高,都不利予苗木成活,3-4月份造林的苗木成活率达92%,分别比2月份及6月份造林高8-20%。且3-4月份造林苗木生长正常,当年苗木生长量与营养袋苗造林没有显著差异。
营养袋苗:营养袋苗造林主要是将袋撕破监丢弃后定植。由于丝毛相思多呈丛生小乔木,因此种植株行距可适当放宽些,一般为1.5米×1.5米米或2米×2米。在海南省琼海县,1.5米×1.5米株行距的林分3年生对即完全郁闭,人畜均难从林中穿过。
从树种本身的特性看,由于其多丛生,而且作为短轮伐期的薪炭林种植株行距不宜过大,因此,丝毛相思林内间种的可行性还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过造林当年可间种农作物如玉米、木薯等,而1年生后即难间种。
丝毛相思具固氮能力,叶不仅含养分高且易街烂,是良好的肥料资源,它适应性强、有一定的耐阴性,树体较矮,是混交林的良好伴生树种,可与桉树等营造混交林,形成十分明显的复层林冠结构。2-3年生时采收丝毛相思获得薪材的同时,其叶是林地土壤培肥的好材料。
木材:丝毛相思木材坚硬,密度达870千克/立方米,用作薪材及制炭。
饲料:在塞内加尔,有试验表明牛羊能吃干的丝毛相思叶子,但不吃其鲜叶(叶状柄)。
生态:丝毛相思叶子含养分高,枯落物易腐烂,是改良土壤的好材料。绢丝毛相思与赤桉一同营造防护林效果很好,对防风固沙有特殊功效。
观赏:由于其树形美观,可用作绿化及庭园种植。
纬编涤锦复合长丝毛巾布的染整
在生产大红色纬编涤锦复合长丝毛巾布中,采用染色与亲水同浴整理,成品的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均达到4级,渗透时间为4 s,且织物布面均匀、柔软。
浅谈如何提高毛茧出丝率检测的准确性
桑蚕干茧的毛茧出丝率指标是目前蚕茧交易计价最重要的价格影响因素,是反映原料茧消耗的唯一指标,是桑蚕干茧质量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缫丝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台时产量和原料消耗。毛茧出丝率高,则原料茧的利用率高,原料茧的价值也高;毛茧出丝
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小枝圆柱形,被短柔毛。叶纸质或幼时近膜质,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11-2 8厘米,宽3-13厘米,先端渐尖至突渐尖,基部近圆形,表面无毛或幼时疏被及沿中脉密被黄色短柔毛,干时为深黑色或黑橄榄色,具光泽,背面密被淡黄色短柔毛,侧脉8-10对,表面通常明显,背面隆起,上升,至边缘不明显或通常成弧曲网脉,网脉稀疏;叶柄长1(-3)厘米,密被黄色短柔毛,聚伞花序与叶对生,长4-5厘米,密被黄色短柔毛,具花序柄,长1-3厘米,明显的4分枝,呈轮生状排列,花多数,在分枝末端成聚伞状头状花序。雄花白色,5数,长约5毫米,花柄极短或近无柄;花萼杯状,短,长约0.5毫米,截形或微5裂,边缘具短纤毛,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1.5毫米,渐尖成内向弯曲;雄蕊长约4毫米,花丝扁平,上部宽约1毫米,向下逐渐狭窄,上部具无色透明的髯毛,长1-1.5毫米,先端棒状,花药椭圆形,长0.7-1毫米;子房不发育,圆锥状,无毛,长约1毫米。雌花未见。核果椭圆形,长约1.5厘米,径约0.7厘米,果柄密被黄色长柔毛。花期3-6月,果期4-7月。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滇东南(麻栗坡、屏边、河口);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于海拔150-1100米的疏、密林及山地季雨林中,或山谷、路旁,偶见至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