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民居古建筑均处于石仓溪两岸的山坡地上,背山面水,泥墙青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种建筑格局,一是地形使然,二是东西向可纳财,因南北属火水是要避之的。背山可挡冬季之寒风,面水可迎夏日之凉气,缓坡可免淹涝之患,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
芹川村是个典型的徽派古村落,整个村庄以小桥流水古民居为主要特色,尤其是部分建筑的雕梁画栋,乃古民居建筑之精品。 芹川村内至今有古民居约300幢,其中明代建筑有2处,其余多为清代和民国建筑。现保存完...
≤徽州古民居的特点≥ 徽州古民居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分布广泛。在包括婺源、绩溪在内的徽州地界里的千数以上的大村小庄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古民居。据专家说,明代民居数以千计,而清代民居则数以万计。徽...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
福建古民居建筑色彩归纳探究
福建古民居建筑色彩归纳探究
仿古民居楼全套建筑设计施工CAD图
仿古民居楼全套建筑设计施工CAD图
暖泉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部,至今整体保存完好,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名居建筑群是该镇的显著特点。据专家考证,暖泉古民居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蔚县众多古民居的缩影,是我国北方民居的代表,特别是它的建筑艺术价值尤为突出,深受专家学者及民众的关注。
暖泉镇的古民居可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媲美,是中国古民居中的佼佼者。暖泉古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青砖墙体、板瓦筒瓦双层覆顶,层顶起脊吻兽,富于变化、迎山、春棚、单坡、屋顶巧妙结合,色彩、门窗、门楼精雕细作,油饰彩绘。所有房层全向本院内开窗,防盗功能强。
暖泉古民居建筑布局多种多样可分为连环套院型、里外套院型和单四合院型三种。连环套院型有“九连型”、“六连型”、“四连型”等,主要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居住,各房院尊卑分明,功能齐全,建筑舒适、豪华气派。里外套院型和四合院型都是中等富裕人家居住,也是用材考究、工艺精细,大门楼、二门楼、砖雕影壁等配置齐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
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是暖泉古民居的一大特色。走进古民居犹如走进雕刻艺术博物馆,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木制雕花门头、兽头、雕花木柁头、雕花窗格和房顶上的各样砖雕等,无不充分显示着古代建筑师门的精湛技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光顾。2100433B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甘肃省
胡氏古民居建筑V-431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
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由胡氏后代胡伯虎倡导编著的《天水胡氏民居》一书记载:最初定居天水的胡氏家族祖先胡国用,便是在元末随明太祖朱元璋从安徽凤阳起兵,出战甘肃定西失利,后随镇守陕西督都指挥使胡德济平定陇右,定居当时属陕西管辖的天水马跑泉。 明清时期的旧居,古色古香的庭院。
胡氏民居,就这样静立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很难想象,在天水的闹市之中,居然有这样一个游离于现代文明背后的世界。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甘肃省文物局(1998)14号文件对天水古民居的评价是:“天水古民居是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