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热来速智能回水系统功能是提高热水使用舒适性,保证热水打开寄来,同时可以节约时间和水资源。
1.采用世界名牌"格兰富"水泵,高效,安静,耐用。
2.获得国际认证的食用级的循环系统。
3.与家用热供水系统配合使用(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容积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沐浴时无需等待冷水排放过程,通过该产品自动回圈的功能,达到即开即用舒适水。
4.首创假日模式,有效防止水泵卡死,管道冻结等常见问题
5.无论是否预埋回水管,都可以实现热水一开即来,免去反复的操作。
6.全智能式循环系统,开水即启动,停水即关闭。
7.一天24小时任意时间工作。
8.体积小,安装位置选择灵活,接管简单,方便。
1.禁止在电源线的中途引线或者延长电源线,禁止使用多孔插座,损伤或者改造电源线有可能一起触电,发热或者火灾等事故。
2.当长期不适用热水循环系统的时候,请务必拔掉电源插头。
3.禁止拉拔电源线,要拔下电源线请务必抓住插头再拔下,拉拔电源线可能拉断电源线的部分线芯而引起火宅事故。
4.供水管道应该按照安装说明书正确安装以确保顺利供水,在寒冷的北方,还要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结冰,管道安装不当将会引起漏水而可能沾湿室内物品。
5.切勿自己安装机器,因为安装不当可能引起火宅,触电,机器掉落或者漏水事故,安装请联系出售店或者技术服务中心。
热水循环回水装置,其功能主要是提高热水使用舒适性,保证热水打开寄来,同时可以节约时间和水资源。在寒冷的冬天,当家中要使用热水时,在打开热水龙头后,首先出来的是管道中的冷水,只有管道中的冷水全部放完后,热水才会姗姗来迟,这样,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如果住宅是复式的或者是别墅,需要等待的时间就会更长,浪费的水资源也就更多。
热来速智能回水系统是一个集成装置,它把热水回圈泵,管道配件和智能控制器通过版合金外壳集成在一起,省去了每个配件安装的麻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而且外形美观,安装简单,控制多样,使用方便。它适用于各种家庭住宅,如:普通家庭单户,复式住宅,别墅,星级酒店等。
无论你是否预埋回水管,本产品可以与各种形式的热水器搭配,例如:燃气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电加热中央热水器。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采暖炉等等。
应该是截止阀。
实线是供水,虚线是回水。
管道材质 应该查看设计说明,按照设计要求 确定。
热来速智能热水循环系统是有电控智能控制水泵运作,将热水管中的冷水抽回水箱,从而达到热水即开即用的目的,使用时,请打开热水水龙头,等待大约10秒左右,机会有热水,为了节约水资源请打开热水水龙头后,立刻关闭,稍等一会再次打开,即可使用热水,从而达到舒适的使用温水。
热水供给回水系统管道热损失的分析
计算和分析了稳态和非稳态2种状态下管道内流体对管道热损失的影响以及非稳态的热水供给回水系统管道中的热量损失,得出依实际需要通过减少系统运行时间可减少管路中热损失的结论。
旺隆热电厂给水泵密封水回水系统改造
广州市旺隆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旺隆电厂)两台N110/C68-8.83/0.981型汽轮机,由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每台汽轮机配置两台型号为DG440-150的电动给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给水泵密封水由凝结水母管来,经密封水调节阀降压至稍高于泵进口压力0.05MPa后进入轴封。大部分密封水进入泵内,一部分密封水沿螺旋槽齿顶间隙节流降压后流出泵外,经多级水封回凝汽器。
风速(流速)测试有平均风速的测试和紊流成分(风的乱流1~150KHz、与变动不同)的测试。热式风速计是测试平均风速的。测试平均风速的方法有热式、超音波式、叶轮式、及皮拖管式等,但在这些方式中,热线式风速计是利用热耗散的原理。下面,对这些风速的测定方法做一下说明。
・该方式是测试处于通电状态下传感器因风而冷却时产生的电阻变化,由此测试风速。不能得出风向的信息。
・除携带容易方便外,成本性能比高,作为风速计的标准产品广泛地被采用。
・热式风速计的素子有使用白金线、电热偶、半导体的。白金线的材质在物质上最稳定。因此,长期安定性、以及在温度补偿方面都具有优势。
・价格带:10~50万円 适用范围:0.05~50m/s 显示分辨率:0.01m/s 占有率:80%
・该方式是测试传送一定距离的超音波时间,因风的影响而使到达时间延迟,由此测试风速。
・3次方时,可以知道风向。
・传感器部较大,在测试部周围,有可能发生紊流,使流动不规则。用途受到限定。
・普及度低。
适用范围:0~10m/s 显示分辨率:0.01m/s 占有率:10%
・该方式是应用风车的原理,通过测试叶轮的转数,测试风速。
・用于气象观测等。
・原理比较简单,价格便宜,但测试精度较低,所以不适合微风速的测试和细小风速变化的测试。
・普及度低。
适用范围:1~50m/s 显示分辨率:0.1m/s 市场占有率:10%
・在流动面的正面有与之形成直角方向的小孔,内部藏有从各自孔里分别提取压力的细管。通过测试其压力差(前者为全压、后者为静压),就可知道风速。
・原理比较简单,风速仪价格便宜,但与流动面必须设置成直角,否则不能进行正确的测试。不适合一般用。
・不是作为风速计,而是作为高速域的风速校正来使用。
适用范围:5~100m/s 显示分辨率:0.01m/s 占有率:很少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一周内三次提到这句话。
房地产投资引擎熄火,钢铁、水泥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下滑,出口压力加大,这些都预示着旧动能的减弱。与此同时,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消费继续担当经济增长第一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增速远超工业平均增速,表明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崛起。
世界班里的优等生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GDP增速跌至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在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能够达到6.9%,已经相当不易。“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还是当下经济的基本面,这个速度绝对不是一个很差的速度,而是一个很漂亮的数字”。
与自己相比,三季度经济增长比上半年慢了点,殊不知拥有如此成绩,在世界经济这个大班级里,中国已然是个优等生。今年欧洲、美国经济复苏低迷,国际大行纷纷下调美国GDP增速至1.2%,同为新兴经济体的俄罗斯、巴西则遭遇经济萎缩。
并且,其余几大宏观经济指标均运行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前9个月就超额完成了全年1000万的目标;物价平稳,CPI今年一直在1.5%-2%的区间浮动;居民收入增速继续跑赢GDP.
“这些指标的稳定都说明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并没有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
旧动能的弱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形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曾用新旧两个动能来比喻传统的增长方式与新模式,他希望宏观政策能够帮助中国经济完成新旧两个动能的顺利切换。
现在,诸多宏观经济指标继续下滑,正预示着旧动能弱化的事实。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速的放缓。
房地产投资引擎宣告熄火。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创新低,累计增速下滑至10.3%。其中,占大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跌至2.6%,这一数字与两年前的双位数增速相比,下滑幅度相当大。
制造业依旧在挣扎。9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由上月6.1%进一步下滑至5.7%;迄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仍为负增长;制造业PMI也继续徘徊在荣枯线下方。
出口压力持续加大。海关数据显示,三季度出口增速同比下降6.8%,降幅比二季度扩大4.6个百分点。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外贸要完成6%的目标已然无望,这将是外贸目标连续四年落空。
一些微观数据或许更能反映旧动能的弱化。钢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下滑,前三季度粗钢产量下降2.1%,水泥产量下降4.7%。
李克强上周在8个省市负责人经济形式座谈会上坦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旧动能的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
旧动能的弱化体现在数字上就造成了经济增速“破7”,而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应该付出的代价。
新动能的崛起
在旧动能弱化的同时,新动能也在崛起。
服务业占比突破50%就是新动能爆发的信号。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
在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高杲看来,这是服务业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此前一个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变化发生在2013年,当时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高杲对上证报记者分析说,“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确。”
不过,张立群则对上证报记者强调,服务业占比超过50%要放在增速换挡的背景下来理解。
经济新旧动能加速切换
未来经济发展还是有赖于工业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随着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工业占GDP比重还会回升。
最新的数据就证明了“中高端”的发展潜力。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10%,比工业生产平均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产品需求翻倍增长。
另一个经济新动能来自消费。据统计局给出的数字,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投资高出15个百分点,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继续担当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重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此表示,“在经济的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地推进,这也说明调整符合规律,转型符合方向,发展符合预期。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大势没有变化。”
张立群还预计,随着新的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四季度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会更为明显,全年实现7%的目标没有问题。
今年以来,高层一直强调,培育发展新动能。就在最近一周内,李克强总理已经三次提到催生新动能。如何催生?他给出的“药方”有两个: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相结合,加快工业智能改造升级;另一个是消费升级。
尽管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很艰难,但在盛来运看来,支撑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在现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均衡。一方面,结构调整没有完成之前,经济下行压力会一直存在,只不过力度强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和中西部地区仍有发展空间,消费结构的升级也逐渐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
实际上,只要新旧动能能够平稳地进行切换,经济增速“破7”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