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安徽天康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正温度仪表公司、重庆川仪十七厂有限公司、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院、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伦特机电有限公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肖红练、范铠、陈迪、周步余、周洪琴、康文捷、李树成、郭强、万国良、郑伟、郑玮、徐云生。 2100433B
2017年7月31日,《热电偶现场试验方法》发布。
2018年2月1日,《热电偶现场试验方法》实施。
热继电器的测试方法: 1."测触点电阻"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
你好,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超低频(0.1HZ)耐压试验方法 Very-Low-...
首先,将被试继电器的"常开"、"常闭"接点用连接线接至仪器的被测接点,同时将被试继电器的动作线圈接点接至"交流输出"、"直流输出&...
热电偶教学设计
热电偶传感器教学设计 姓名: 赵波 单位:保定高级技工学校 一、基本说明 教学题目 第二章第四节:热电偶传感器 所属学科 自动检测技术 学时安排 1课时 班级 08维电 2 所选教材 自动检测技术( 高教版) 宋文绪主编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了解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选用和分 度表的选用以及了解热电偶与其他动圈仪表的连接。 2.内容分析:本节是本章中的重点, 热电偶传感器在工业上广泛应用, 但工作原理简单,对此传感器的学习有助于了解温度控 制系统的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实践需要,由浅入深的授 课。 3.学情分析:高中起点的 08 维修电工班的学生领悟能力强,有一定 的动手能力,对传感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在工 业上普遍应用的传感器有求知的欲望,但学生水平差异 也较大。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
变水头渗透试验是通过观测水头随时间的变化测求试样渗透系数的试验,一般适用于渗透性弱的粘性土。是在钻孔内进行的一种测定土体渗透系数的一种广为应用的野外试验方法。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水头逐渐下降,最后趋近于零。根据套管内的试验水头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算试验土层的渗透系数。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以下的粉土、砂土及渗透系数较小的粘性土。
常水头渗透试验是指运用常水头渗透装置在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从而计算出渗透系数。试验中相同水力梯度下,接取渗透水两次(接取时间相同),两次接水量间的差值不可以过大。 而且试验时的水温宜高于试验室温度3~4°C。常水头渗透试验原理就是在试验装置中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代入以下式计算出渗透系数。
是在表层干土中挖一个一定深度(30-50厘米)的方形或圆形试坑,坑底要离潜水位3-5米,坑底铺2一3厘米厚的反滤粗砂,向试坑内注水,必需使试坑中的水位始终高出坑底约10厘米。为了便于观测坑内水位,在坑底要设置一个标尺。求出单位时间内从坑底渗入的水量Q,除以坑底面积F,即得出平均渗透速度v=Q/F。当坑内水柱高度不大(等于10厘米)时,可以认为水头梯度近于1,因而K(渗透系数)=V。这个方法适用于测定毛细压力影响不大的砂类土,如果用在粘性土中,所测定的渗透系数偏高。
是试坑底嵌入一个高20厘米,直径35.75厘米的铁环,该铁环圈定的面积为1000平方厘米。铁环压入坑底部10厘米深,环壁与土层要紧密接触,环内铺2一3厘米的反滤粗砂。在试验开始时,用马利奥特瓶控制环内水柱,保持在10厘米高度上。试验一直进行到渗入水量Q固定不变为止,就可以按下式计算渗透速度:v=Q/F,所得的渗透速度即为该松散层、岩层的渗透系数值。
3.1 装配质量和外观 装配质量和外观的检查用目视和适当的仪表、设备进行。
3.2 允差
3.2.1 检验温度点 应按表3规定选取检验温度点,必要时可以补充其他合适的检验温度点。 表3 热电偶类型 代号 允差等级 检验温度点 铂铑10%-铂 S Ⅰ 419.58℃、630.755℃、1084.88℃ Ⅱ 630.755℃、1084.88℃ 铂铑30%-铂铑6% B Ⅱ 630.755℃、1084.88℃、120℃、1400℃、1600℃ Ⅲ 630.755℃、1200℃ 铁-铜镍(康铜) J Ⅰ、Ⅱ 在适用温度范围内每二百摄氏度(含上限温度) 铜-铜镍(康铜) T Ⅰ、Ⅱ 在适用温度范围内每一百摄氏度(含上限温度) Ⅲ -195.806℃、-78.476℃ 镍铬-铜镍(康铜) 镍铬-镍硅 E K Ⅰ 在适用温度范围内每二百摄氏度(含上限温度) Ⅱ 在适用温度范围内每三百摄氏度(含上限温度) Ⅲ -195.806℃、-78.476℃ 注:① 实际的检验温度值允许偏离范围为±10℃; ② 检验温度应在热电偶的适用温度范围内。
3.2.2 检验设备
3.2.2.1 标准温度计 标准温度计的不确定度应不超过被检验热电偶允差的三分之一。 推荐使用下述标准温度计: a.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使用温度范围-196~630.74℃; b.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使用温度范围300~1200℃; c. 标准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使用温度范围1200~1600℃;
3.2.2.2 恒温装置 用比较法进行允差检验时,使用的恒温装置为: a. 精密恒温装置:沿插管方向100mm工作区域内各插管任意两点的温度差不超过0.1℃; b. 管形炉:炉长不小于600mm,在炉中心附近不短于60mm的工作区域内温度差不超过1℃; 管形炉只与标准热电偶配合使用。 精密恒温装置的温度在指定时间内的变化不超过0.1℃;管形炉的温度在指定时间内的变化应不超过1℃; 指定时间取下列三种时间中最大值: 标准温度计的热响应时间τ0.5的5倍。 被试热电极组件(或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τ0..5的5倍。 在一个检验温度点测试所需的时间。
3.2.2.3 0℃恒温器 0℃恒温器插管的长度应不短于160mm,工作区域的温度为-0.1~ +0.1℃。 3.2.3 检验方法和要求 允差检验一般对热电极组件进行。 检验时,一般采用比较法,在-195.806℃、-78.476℃、100℃、419.58℃、630.755℃、1084.88℃等温度点的检验也可以采用定点法。 对电测仪表和参比端温度补偿的要求见表4。
表 4 允差等级 Ⅰ Ⅱ Ⅲ S 电测仪表类别 A B - 参比端温度补偿 采用0℃恒温器 采用0℃恒温器或其它参比端温度补偿方式 - B 电测仪表类别 - A B 参比端温度补偿 - 环境温度在0~40℃范围内可以不补偿 J 电测仪表类别 A B - 参比端温度补偿 采用0℃恒温器 采用0℃恒温器或其它参比端温度补偿方式 - T 电测仪表类别 A B 参比端温度补偿 采用0℃恒温器 E、K 电测仪表类别 A B 参比端温度补偿 采用0℃恒温器 采用0℃恒温器或其他参比端温度补偿方式 注:① A类电测仪表的精确度等级不低于0.01级,分辨能力不劣于0.1μV; B类电测仪表的精确度等级不低于0.05级,分辨能力不劣于1μV; ② 若采用其他参比端温度补偿方式,其补偿误差应不大于被检验热电偶在参比端温度允差的三分之一。
3.3 绝缘电阻
3.3.1 检验要求 a. 热电偶应按出厂时原有的装配方式进行绝缘电阻试验。 b. 测量绝缘电阻所用仪表的精确度不低于±20%。 c. 施加试验电压的时间到达60秒,记录绝缘电阻值。 d. 应变换所加试验电压的方向,并分别记录测量结果,取其中较小值为被试热电偶的绝缘电阻值。
3.3.2 常温绝缘电阻 常温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为直流500±50V。 测量常温绝缘电阻的大气条件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45%,大气压力86~106kPa。测试前被试热电偶应在这样的大气条件放置至少2小时。
3.3.3 上限温度绝缘电阻 上限温度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为直流10±1V。被试热电偶在试验温度停留的时间应不短于其热响应时间τ0..5的5倍。试验温度对于上限温度的偏离范围为±10℃。热电偶被加热的长度为300mm或其总长度的百分之五十(选其中较小值,并允许偏离百分之十)。加热区域的温度不均匀性应在10℃以内。 对采用瓷保护管的热电偶,用金属丝在热电偶瓷保护管被加热部位均匀绕15~20匝作为上限温度绝缘电阻测试的一极。使用的金属丝应对热电偶无害。
3.4 热电动热稳定性
3.4.1 检验要求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稳定性试验应带保护管进行。对于具有密封型接线盒的热电偶,试验时应将接线盒妥善密封。
3.4.2 检验方法 a. 按3.2条规定的方法测量被试热电偶在最高检验温度点附近的热电动势,并把测量结果换算成相应于最高检验温度点的热电动势值[换算方法见附录B.1(参考件)]。 b. 将被试热电偶置入试验炉内,然后将试验炉升至3.4.1款规定的温度,维持250小时。 c. 自然冷却后重复步骤a。 d.按式(2)计算热电动热变化量△E △E = Ec-Ea ----------------------------------------- (2) 式中:Ec、Ea --分别为步骤c和步骤a测得的结果。
3.5 运输基本环境条件 按ZBY 002的规定进行连续冲击和自由跌落试验。对一般热电偶,自由跌落高度为250mm;对易碎、易损热电偶,自由跌落高度为50mm。
3.6 热响应时间
3.6.1 检验要求 应记录热电偶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温度阶跃变化50%的时间τ0..9,必要时可以另外记录变化10%的热响应时间τ0..1和变化90%的热响应时间τ0..9。 所记录的热响应时间应是同一试验至少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每次测试结果对于平均值的偏离应在±10%以内。 形成温度阶跃变化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被试热电偶的τ0..5的十分之一。 记录仪器或仪表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被试热电偶的τ0..5的十分之一。
3.6.2 检验方法 在试验流道的可用横截面内,水流速应保持0.4±0.05m/s,初始温度在5~45℃的范围内。温度阶跃值为40~50℃。在试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应不大于温度阶跃值的±1%。被试热电偶的置入深度为150mm或设计置入深度(选其中较小值,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B型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推荐用下述方法检验:用同规格的S型热电偶的热电极组件替换其自身的热电极组件,然后进行试验。 注:可以由制造厂与用户商采用其他试验方法,但所给数据必须注明试验条件。
渗透是液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现象, 表达这一现象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渗透系数的测定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 环境岩土工程等领域。国内主要采用常水头和变水头渗透仪测定渗透系数 。渗透试验是利用一些试验器具测定岩土的渗透系数的试验,分为室内试验和野外测定试验两大类。其中野外测定试验,又称现场渗透试验,即在现场测定渗透系数的实验。现场测定法主要有实测流速法(色素法、电解质法、食盐法)、注水法、抽水法( 降低水位法:平衡法、不平衡法) 水位恢复法、试坑试验法、单环试验法、双环试验法等。由于室内试验测定渗透系数所需的原状土,在取样、运输、制样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扰动,或者只能重塑土样制备使用,且制样后土体尺寸偏小,因此制成的土样不能很好地反映原状土的特性。与室内试验相比,现场的原位试验在保持原状土特性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所得到的试验结果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