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原油:指开采的天然原油不包括以油母页岩等炼制的原油。
2.奥里乳化油:一种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油田的沥青状高粘稠油经乳化自理形成的含水30%的液体。在这种乳化油中,水为连续相,呈"水包油"状,其中的沥青油颗粒一般在10μm左右。乳化油其流动性好于原油;比原油难于着火,闪点>120℃;低位发热量为27~29MJ/kg;在5~70℃之外其稳定性急剧下降,直至破乳,即油水分离,形成沥青块不宜燃用。
3.油母页岩又称为油页岩,是由粉沙、淤泥和低等生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沉积形成的。有机质在厌氧细菌的活动下,经过沥青化作用并与掺入的粉沙、淤泥等形成含矿物杂质较多的腐泥物质,沉积在地下深处,经成岩作用和挥发物质散失等物理化学作用,成为油页岩层。油页岩呈淡褐色到暗褐色,暗淡无光泽,经干馏可获得页岩油。页岩油经炼制可获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含油率和发热量是油页岩工业用途的重要工艺指标,工业要求最低含油率在4%以上,发热量一般在8.4兆焦/千克左右,是煤的25%~50%。
4.油母页油:将油页岩打碎并加热至500℃左右,就可以得到页岩油。我国常称页岩油为人造石油。一般来说,1吨油页岩可提炼出38至378公升(相当于0.3至3.2桶)页岩油。页岩油加氢裂解精制后,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石焦油等多种化工产品。
燃料是指
1.燃烧时能产生热能或动力和光能的可燃物质,主要是含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按形态可以分成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
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石油);
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沼气);
2.按类型可以分成化石燃料(如石油、煤、油页岩、甲烷、油砂等);
生物燃料(如乙醇【酒精】、生物柴油等);
核燃料(如铀235、铀233、铀238、钚239、钍232等)
3.指能产生核能的物质,如铀、钚等。
一些气体燃料可压缩为液体,如液化石油气
这个专业好,一般大学毕业都是搞研发就是俗称的技术。祝你好运
080510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隶属于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核工程概论、核燃料工艺学、核燃料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专业,主要是做核燃料元件的 铀浓缩的。工作地一般在内地 就这个专业来讲,此学校还是相当不错的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从5月16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今年将全面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到2015年将基本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以烧柴为主的200万户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到2020年,基本解决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1000万户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农村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涉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小水电,在长期稳定解决项目区内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成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河北省涉县依靠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能资源条件,先后启动和实施了"赤岸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和"漳河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通过不断探索,在项目区内逐步形成了"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水,以电兴工,以电护林"的良
燃料是指1.燃烧时能产生热能或动力和光能的可燃物质,主要是含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按形态可以分成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
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石油);
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沼气);
2.按类型可以分成化石燃料(如石油、煤、油页岩、甲烷、油砂等);
生物燃料(如乙醇【酒精】、生物柴油等);
核燃料(如铀235、铀233、铀238、钚239、钍232等)
3.指能产生核能的物质,如铀、钚等。
一些气体燃料可压缩为液体,如液化石油气
燃料是指1.燃烧时能产生热能或动力和光能的可燃物质,主要是含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按形态可以分成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
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石油);
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沼气);
2.按类型可以分成化石燃料(如石油、煤、油页岩、甲烷、油砂等);
生物燃料(如乙醇【酒精】、生物柴油等);
核燃料(如铀235、铀233、铀238、钚239、钍232等)
3.指能产生核能的物质,如铀、钚等。
一些气体燃料可压缩为液体,如液化石油气
钍资源中产量最多的矿物为独居石(monazite),以制成核子纯度级的钍 。
一般以Th(NO3)4.4H2O作为原料,另再加上一些浓缩铀、钚239或铀233,作为最先维持连锁反应的可裂原料。
将进料转变成所希求的化学化合物,如二氧化钍或碳化钍,再混合制成ThO2-UO2或ThC2-UC2的燃料丸或燃料棒,而后装入合适的护套中,如Zircaloy-2或铝合金,组合成燃料元件。
在必要的试验及检查后,将元件放入炉心照射,在燃耗掉可裂物的过程中,利用过剩的中子将钍转化成铀233,经足够的照射后,取出燃料,将之冷却 。
核燃料元件在反应器内使用期间通常约为三~四年,然后移出,由于分裂产物的高放射性,故暂时置于水池内冷却三~四个月,让分裂产物中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核种衰变,然后再装入坚实屏蔽的钢桶中,运往燃料再处埋厂,虽然经过冷却,但于再处理过程中,仍需以重元素来屏蔽这些照射过的燃料。
装运用过核燃料的钢桶是经小心设计的容器,须符合国家原子能法规的种种试验,为的是在运送过程中,不使照射过燃料外泄,污染环境。
处理的方式与铀燃料相似,先以机械方式切断燃料棒,再以浓硝酸溶解,惟金属钍在硝酸中呈“怠惰性”,故须添加小量氢氟酸,使之易于溶解,但氟离子易与铀及钍形成错化合物,影响萃取效果,且又引起强烈的腐蚀问题,解决之道可采用硝酸铝,因其可使氟与硝酸铀醯及硝酸钍醯完全化合。溶解之后,乃蒸馏硝酸盐溶液,直至清除所有之游离酸且稍过量。再加硝酸铝,并将此溶液移入萃取设备中,以一烃类中溶解42.5%之磷酸三丁酯(TBP)稀溶液行逆流萃取,同时萃取出钍及铀。
最后分离钍及铀-233,用硝酸稀溶液选择性萃取钍,以TBP洗涤之水溶液,再萃取少量的铀,硝酸钍之水溶液再由草酸盐沉淀、结晶等法处理之,整个过程谓Thorex法 。
由于易裂燃料的经济价值甚高,故须经由再处理厂将其回收,如此不仅可降低发电成本,且可避免资源的浪费。惟经再处理后的废溶液,却含有在分裂过程中所留下的分裂产物,其放射性有的高达数百万居里者,半衰期更达数万年甚至上亿年者,故须谨慎处理。其中硼、碘、氙、氪、钌等挥发性分裂产物,可用活性炭反复吸收,至无害后,再由吸附塔排出。馀下的放射性废料,先贮藏一段时间,使其放射性自然衰减,然后将其浓缩,再装桶贮藏,但因其中仍含有铯137、锶90等长半衰期的核种,另由于废液之发热与腐蚀性导致材料强度之下降,故须再采用固化处理法。将废料固化有下列优点 :
(一)将放射性核种固化成无流动性且机械强度大的固体(核种之浸出率小),使贮藏容器之腐蚀速度变小,可防止逸出周遭环境,即可将放射性核种封闭抑制其散逸。
(二)可减小贮藏所需空间容积。
(三)稳定性较好。
(四)高温贮藏成为可能。
(五)安全性提高,操作变易,便于往隔离地点之运送、搬运、废料作业。
(六)不必如液态贮藏时之严格保存、监视。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为玻璃固化法,因玻璃之溶解度及含有成分之浸出率极低,且减容系数相当大,应用已确立之玻璃制造技术,将强放射性废液玻璃化,使放射性核种固定于玻璃中;但相反地,装置比较复杂,处理费高,因高温(900~1200℃)处理所需之装置材料、放射性核种之挥发等问题尚未解决。
因此也有人建议以下两种完全之处理处置法,一为将极高放射性废料装入火箭,投弃于外太空;或使用高功率之高密度中子源、高能量质子加速器或核融合反应器,将分裂产物中之长半衰期核种(锶90、铯137、氪-85、锝99、碘129等)以中子照射行核变换,而转成短半衰期、极长半衰期或稳定的核种。前者于只是纸上谈兵作业,技术尚待克服,并无实用远景,且将造成太空垃圾,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后者亦只开始检讨阶段,无论在技术上或经济上尚有诸多困难必须解决,不过此法较符合处理原则,安全性亦较高。
放射性废料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甚至影响核能和平用途的发展,故其实为核能工业的关键课题,有待从事核能研究的学者、专家共同合作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