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曲线型薄壁梁结构被广泛用于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中,其现有的理论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发展要求。该项目研究拟在经典薄壁梁理论基础上,考虑剪力滞后现象同时考虑横截面畸变的影响,导出不同曲率薄壁曲梁结构的应变位移几何关系以及力与位移关系,建立一种包括约束扭转、翘曲变形、弯扭耦合共同作用下的较精确的分析模型。由此提出一种新的薄壁曲梁分析方法- - 样条有限杆元法。该方法通过分离变量,在薄壁曲 2100433B
批准号 |
50578085 |
项目名称 |
曲线型桥梁薄壁结构稳定和振动分析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5 |
项目负责人 |
辛克贵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6-01-01 至 2008-12-31 |
支持经费 |
24(万元) |
在吸取震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各国地震工作者和结构工程师对桥梁机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对地震产生的机理、地震动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特点、破坏机理、构件能力的研究和认识的深入...
结构力学,动力学要过。否则看了也白看。
虽然梁桥的造价较低,但其结构稳定性较好,减少了因结构问题导致的额外费用。
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为了准确地分析具有初始几何缺陷的单层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运用随机缺陷模态法、一致缺陷模态法和N阶特征缺陷模态法,对4个不同矢跨比的K8型单层网壳进行了近1300例弹塑性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探讨不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随机缺陷模态法能较为科学地评估初始几何缺陷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但计算量较大;对稳定承载力系数样本进行统计特性分析时,空间样本数量n不应小于100;运用随机缺陷模态法确定网壳结构最终的稳定承载力系数时,建议采用\"3σ\"原则;采用最低阶屈曲模态模拟初始几何缺陷分布,求得的稳定承载力并非最不利,其保证率得不到有效保证;N阶特征缺陷模态法能够通过较少的计算量,得到满足\"3σ\"原则要求的稳定承载力,并能较为合理、安全地评估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能;在运用N阶特征缺陷模态法时,建议N=20。
大型飞机加筋壁板结构稳定性设计分析方法研究
大型飞机机翼上壁板、翼梁腹板等可达上百平方米,开展其结构承载稳定性设计与精细分析工作,对于结构的承载安全性、寿命以及重量优化等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中提出一套基于准三维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建模、正交试验设计与非线性数值计算相结合的设计分析方法,可有效解决精细设计论证工作中的难点,并获得结构参数对结构承载稳定性的敏感性以及初步的优化设计方案。算例表明文中建模方法与非线性数值分析的必要性。
第一篇桥梁结构稳定
概 述
第一章中心受压杆件的弯曲稳定
1—1 理想中心压杆的弹性屈曲
1—2理想中心压杆的弹塑性屈曲
1—3实际中心压杆的弹塑性弯曲稳定
1—4 中心受压组合杆件的稳定
1—5中心压杆的设计公式
参考文献
第二章压弯杆件的弯曲稳定
2—1 压弯杆件的弹性弯曲
2—2压弯杆件弹塑性弯曲失稳的特征
2—3压弯杆件压溃荷载的计算理论
2—4端弯矩、横向荷载及截面形状等对压溃荷载的影响
2—5压弯杆件压溃荷载的实用计算公式
2—6压弯杆件的设计公式
参考文献
第三章薄壁杆件的弯扭屈曲
3—1 中心受压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扭屈曲
3—2压弯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扭屈曲
3—3纯弯梁的侧向屈曲(侧倾)
3—4工字梁侧向屈曲的近似分析
3—5桁梁桥的侧向屈曲(侧倾)
参考文献
第四章求临界力的实用方法
4—1 能量法
4—2差分法
4—3渐近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杆件系统的压屈
5—1杆件系统压屈的基本原理
5—2杆单元刚度分析
5—3单元刚度矩阵和结构静力计算
5—4结构稳定计算
5—5铰接杆和空间杆单元的刚度矩阵
参考文献
第六章框架及桁架中的屈曲问题
6—1压杆的柔度方程及刚度方程
6—2框架的平面屈曲
6—3桁架桥弦杆的屈曲
6—4三角形桁架的腹杆屈曲
6—5 K式桁架竖杆(杆力分段变化的压杆)的屈曲
6—6 复式桁架中腹杆(弹性支承的压杆)的屈曲)
6—7敞开式桁架桥上弦杆的屈曲
6—8斜拉桥的屈曲
6—9极限承载力的近似计算
参考文献
……
第二篇桥梁结构振动 2100433B
《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第一版于1965年出版,在20多年中,有关科学技术和桥梁工程建设都有很大发展。因此,为适应桥梁工程设计、研究和教学的需要,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订,虽然仍保持原来篇章的标题,但内容作了大量的更新和充实。在分析方法方面,针对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有关部分都适当介绍了有限元法。本书可供桥梁设计、研究、教学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薄壁曲梁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理论》首先介绍了薄壁曲梁的通用线性分析理论,然后提出薄壁钢拱的稳定分析和曲梁非线性分析的完整理论;对常用截面的截面参数和非线性分析方程进行了推倒,对经典的问题进行了求解,然后提出弹塑性分析的方法;对几何和物理非线性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解决途径。《薄壁曲梁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理论》还介绍了曲梁试验研究的成果。在验证程序的基础上,对1890根曲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归一化分析,最后提出曲梁稳定性设计的公式。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