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嵌入式系统基础》是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姜志海、刘连鑫、王蕾。
纵观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无操作系统阶段 嵌入式系统最初的应用是基于单片机的,大多以可编程控制器的形式出现,具有监测、伺服、设备指示等功能,通常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和飞机、等武...
肖文鹏 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2003 年 9 月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产品的普及,以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再度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通信、计算机、...
嵌入式系统工程,看这个名字貌似还非常不错。但这主要看它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动手部分,就是实验以及项目实训是怎么安排的。我不清楚你们的具体课程以及项目实验是怎么安排的,就不太好下结论,我给你...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通用LED图文显示系统
本文所设计的LED图文显示系统采用AM1808-456高速ARM内核芯片,引入了标准网络接口,设置了大容量的FLASH存储器,并采用了智能化的显示区域控制算法,上位机采用VC++6.0进行设计,调用各种函数和第三方插件,实现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显示,使得LED显示系统在通信、布线、群控、远程控制、卡卡通用等特性得到很好的结合,实用性强。
嵌入式系统实验1LED灯显示实验
中 南 大 学 嵌入式系统实验(一) LED灯显示实验 学 院: ********* 专业班级:》》》》》》》》》 姓 名: ******** 学 号:《《《《《《《《 LED灯显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 arm 开发板基本组成电路,并通过配套教材熟悉 arm 芯片特性。了解 ADS1.2 软件使用,并会用该软件编译调试开发板。 2. 了解 H—JTAG软件原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 LED测试程序,完成实验。 二、实验器材 PC机一台,周立功开发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 EasyARM2103 开发板提供了 4个绿色发光二极管用作显示,电路如图 1.1 所示。显示电路 采用了灌电流的方式来驱动发光二极管,由于微控制器 LPC2103 I/O 口提供的灌电流大于其 拉电流,采用此驱动方式可以保证二极管发光的亮度。 1.1 Led 电路原理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下面以 GP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且软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的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系统内核小:嵌入式系统一般是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系统资源相对有限,所以内核较之传统的操作系统要小得多
专用性强: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其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系统的移植
系统精简:嵌入式系统一般不要求其功能设计及实现上过于复杂,这样一方面利于控制系统成本,同时也利于系统安全
实时性操作系统:这是嵌入式软件的基本要求,而且软件要求固化存储,以提高速度,软件代码要求高质量和高可靠性、实时性
专用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裸机开发:对于功能简单仅包括应用程序的嵌入式系统一般不使用操作系统,仅有应用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
带操作系统的开发:当设计较复杂的程序时,可能就需要一个操作系统(OS)来管理控制内存、多任务、周边资源等,现代高 性能嵌入式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操作系统使用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硬件开发--->启动加载程序--->操作系统内核--->根文件系统--->设备驱动--->应用程序
通常基于linux系统的嵌入式开发步骤:
开发目标硬件系统:如选择微处理器、Flash及其它外设等
建立交叉开发环境: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安装开发调试工具
开发Bootloader:移植uboot,vivi
移植linux内核:如linux2.6.31内核
开发根文件系统:CRAMFS,YAFFS
开发相关硬件的驱动程序:led,adc等驱动
开发上层的应用程序:如QT GUI开发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执行装置可以很简单,如手机上的一个微小型的电机,当手机处于震动接收状态时打开;也可以很复杂,如SONY 智能机器狗,上面集成了多个微小型控制电机和多种传感器,从而可以执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感受各种状态信息。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A/D、D/A、I/O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中。
(1)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硬件层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CPU最大的不同在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所专用设计的系统中,它将通用CPU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在设计时趋于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冯·诺依曼体系或哈佛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可以选用精简指令系统(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和复杂指令系统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RISC计算机在通道中只包含最有用的指令,确保数据通道快速执行每一条指令,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并使CPU硬件结构设计变得更为简单。
嵌入式微处理器有各种不同的体系,即使在同一体系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时钟频率和数据总线宽度,或集成了不同的外设和接口。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嵌入式微处理器已经超过1000多种,体系结构有30多个系列,其中主流的体系有ARM、MIPS、PowerPC、X86和SH等。但与全球PC市场不同的是,没有一种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主导市场,仅以32位的产品而言,就有100种以上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择是根据具体的应用而决定的。
(2)存储器
嵌入式系统需要存储器来存放和执行代码。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包含Cache、主存和辅助存储器,其存储结构如图1-2所 示。
1>Cache
Cache是一种容量小、速度快的存储器阵列它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之间,存放的是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在需要进行数据读取操作时,微处理器尽可能的从Cache中读取数据,而不是从主存中读取,这样就大大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微处理器和主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Cache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小存储器(如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的存储器访问瓶颈,使处理速度更快,实时性更强。
在嵌入式系统中Cache全部集成在嵌入式微处理器内,可分为数据Cache、指令Cache或混合Cache,Cache的大小依不同处理器而定。一般中高档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才会把Cache集成进去。
2>主存
主存是嵌入式微处理器能直接访问的寄存器,用来存放系统和用户的程序及数据。它可以位于微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其容量为256KB~1GB,根据具体的应用而定,一般片内存储器容量小,速度快,片外存储器容量大。
常用作主存的存储器有:
ROM类 NOR Flash、EPROM和PROM等。
RAM类 SRAM、DRAM和SDRAM等。
其中NOR Flash 凭借其可擦写次数多、存储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等优点,在嵌入式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3>辅助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用来存放大数据量的程序代码或信息,它的容量大、但读取速度与主存相比就慢的很多,用来长期保存用户的信息。
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外存有:硬盘、NAND Flash、CF卡、MMC和SD卡等。
(3)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
嵌入式系统和外界交互需要一定形式的通用设备接口,如A/D、D/A、I/O等,外设通过和片外其他设备的或传感器的连接来实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功能。每个外设通常都只有单一的功能,它可以在芯片外也可以内置芯片中。外设的种类很多,可从一个简单的串行通信设备到非常复杂的802.11无线设备。
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通用设备接口有A/D(模/数转换接口)、D/A(数/模转换接口),I/O接口有RS-232接口(串行通信接口)、Ethernet(以太网接口)、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音频接口、VGA视频输出接口、I2C(现场总线)、SPI(串行外围设备接口)和IrDA(红外线接口)等。
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 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BSP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硬件相关性:因为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硬件环境具有应用相关性,而作为上层软 件与硬件平台之间的接口,BSP需要为操作系统提供操作和控制具体硬件的方法。
操作系统相关性: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各自的软件层次结构,因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特定的硬件接口形式。
实际上,BSP是一个介于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软件层次,包括了系统中大部分与硬件联系紧密的软件模块。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以及BSP功能,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on 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peration System,EOS)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过去它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和国防系统领域。EOS负责嵌入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任务调度,控制、协调并发活动。它必须体现其所在系统的特征,能够通过装卸某些模块来达到系统所要求的功能。已推出一些应用比较成功的EOS产品系列。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信息家电的普及应用及EOS的微型化和专业化,EOS开始从单一的弱功能向高专业化的强功能方向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系统实时高效性、硬件的相关依赖性、软件固化以及应用的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EOS是相对于一般操作系统而言的,它除具有了一般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还有以下功能:如任务调度、同步机制、中断处理、文件处理等。
通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提供用户对文件操作的命令。
提供用户共享文件的机制。
管理文件的存储介质。
提供文件的存取控制机制,保障文件及文件系统的安全性。
提供文件及文件系统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提供对文件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嵌入式文件系统比较简单,主要提供文件存储、检索和更新等功能,一般不提供保护和加密等安全机制。它以系统调用和命令方式提供文件的各种操作,主要有:
设置、修改对文件和目录的存取权限。
提供建立、修改、改变和删除目录等服务。
提供创建、打开、读写、关闭和撤销文件等服务。
文件系统的特点:
1)兼容性。嵌入式文件系统通常支持几种标准的文件系统,如FAT32、JFFS2、YAFFS等。
2)实时文件系统。除支持标准的文件系统外,为提高实时性,有些嵌入式文件系统还支持自定义的实时文件系统,这些文件系统一般采用连续的方式存储文件。
3)可裁剪、可配置。根据嵌入式系统的要求选择所需的文件系统,选择所需的存储介质,配置可同时打开的最大文件数等。
4)支持多种存储设备。嵌入式系统的外存形式多样了,嵌入式文件系统需方便的挂接不同存储设备的驱动程序,具有灵活的设备管理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外部存储器的特点,嵌入式文件系统还需要考虑其性能、寿命等因素,发挥不同外存的优势,提高存储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性。
GUI的广泛应用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他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从此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可用用通过窗口、菜单、按键等方式来方便地进行操作。而嵌入式GUI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轻型、占用资源少、高性能、高可靠性、便于移植、可配置等特点。
嵌入式系统中的图形界面,一般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实现:
针对特定的图形设备输出接口,自行开发相关的功能函数。
购买针对特定嵌入式系统的图形中间软件包。
采用源码开放的嵌入式GUI系统。
使用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嵌入式GUI产品。
应用软件层是由基于实时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组成,用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功能。功能层是要面对被控对象和用户,为方便用户操作,往往需要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
对于一些复杂的系统,在系统设计的初期阶段就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然后将系统的功能映射到整个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执行装置的设计过程中,称为系统的功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