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Hydrogen as a Future Energy Carrier, Andreas Züttel, Andreas Borgschulte, and Louis Schlapbach,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2008
燃料电池 : 原理·关键材料和技术,章俊良, 蒋峰景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氢与氢能,李星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先进储氢材料导论,朱敏,科学出版社,2015
储氢材料,胡子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衣宝廉等,科学出版社, 2018
PEM燃料电池 : 理论与实践 , (美) 弗朗诺·巴尔伯(Frano Barbir) 著 ; 李东红, 连晓峰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建议参考的数据库:web of science、elsevier、CNKI
第一周 概述(上)
1.1新能源的范畴;1.2氢燃料电池车锂离子电动车动力系统的区别
1.3人类发展史上能源载体的变迁过程;1.4能源需求vs能源供给
1.5化石能源带来的问题
第一周 概述(上)单元测验
第一周 概述(下)
1.6可逆和不可逆储能系统;1.7氢的循环利用-1
1.7氢的循环利用-2
1.7氢的循环利用-3
第一周 概述 (下) 单元测验
第一周 氢发展史
2.1氢发展史上的大事年表:2.1.1发现氢气;2.1.2氢氧高压放电合成水;2.1.3电解水制氢和氧的可能性;2.1.4伏打电池-现代燃料电池雏形
2.1.5金属氢化物;2.1.6液态氢;2.1.7储氢技术发展进程;2.1.8氢的同位素及氢弹;2.1.9制氢到氢的应用过程
2.1.10氢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示例;2.2 Hindenburg和Challenger空难
第一周 氢发展史 单元测验
第二周 从化石燃料到氢燃料(上)
3.1化石燃料:3.1.1化石燃料发展历史;3.1.2-1化石燃料的优势及应用
3.1.2-2化石燃料的优势及应用
3.1.3-1化石燃料的形成和组成
3.1.3-2化石燃料的形成和组成
3.1.3-3化石燃料的形成和组成;3.1.4-1化石燃料的储量及产量
3.1.4-2化石燃料的储量及产量
第二周 氢燃料(上) 单元测验
第三周 氢燃料(下)
3.1.4-3化石燃料的储量及产量;3.1.5-1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1.5-2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1.5-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1.5-4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1.6-1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3.1.6-2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3.2:碳循环及生物质能:3.2.1碳循环
3.2.2-1生物质能来源及优缺点
3.2.2-2生物质能来源及优缺点;3.2.3生物质能的应用策略;3.2.4生物质制氢、制生物质燃料的应用
第三章氢燃料 实验
第三周 从化石燃料到氢燃料(下) 单元测验
第四周 氢的性质
4.1氢的同位素
4.2与分子氢相关的几个基本术语
4.3. 氢的物理性质-1
4.3. 氢的物理性质-2
4.4氢的化学性质及扩散:4.4.1氢在各种物质中的扩散;4.4.2决定氢化学性质的四个重要过程;4.4.3氢化物形成元素及其电负性;4.4.4 氢与其它物质间的代表性化学反应
4.4.5 氢化物的分类; 4.4.6氢键 ;4.4.7氢的点火与爆炸特性; 4.4.8三类燃料(氢、汽油和天然气)的燃烧和爆炸特性
4.5氢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4.5.1固体表面的分层特征; 4.5.2洁净金属表面的活化/非活化物理/化学吸附势能曲线
4.5.3氢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4.5.4氢脆;4.6氢的四种化学态:4.6.1氢的四种化学态概述 ;
4.6.2四种化学态的氢相互转换途径及其应用领域
4.7 提高金属间化合物表面特性的技术和原理
第四周 氢的性质 单元测验
第五周 制氢技术
5.1 煤和碳氢化合物制氢技术:5.1.1 化石燃料制氢的物理化学基础
5.1.2 煤制氢技术
5.1.3 天然气重整制氢
5.1.4 生物质重整制氢
5.2 电解水制氢技术:5.2.1 电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
5.2.2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 5.2.3 固体聚合物电解槽
5.2.4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 5.2.5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 5.2.6 总结与展望
5.3 水的热化学制氢技术:5.3.1 工作原理
5.3.2 热化学制氢技术前沿 5.3.3 优势和劣势
5.4 光-电化学制氢技术1
5.4 光-电化学制氢技术2
5.5 光-生物制氢技术1
5.5 光-生物制氢技术2
第五章制氢技术 实验
第五周制氢技术 单元测验
第六周 储氢技术(上)
6.1分子态储氢技术:6.1.1氢气与天然气的主要特征差异;6.1.2氢同位素的原子结构及氢的成键特性
6.1.3储氢系统的两大准则;6.1.4六种可逆储氢技术简述;6.1.5高压储氢:6.1.5-1高压气瓶
6.1.5-2高压储氢罐体积储氢密度与质量储氢密度的关系;6.1.5-3高压氢气的压缩方式
6.1.6液态储氢:6.1.6-1氢气液化过程
6.1.6-2液态氢储存容器;6.1.6-3液态氢的应用前景;6.1.6-4高压氢与液态氢比较
6.2 吸附储氢技术:6.2.1物理吸附储氢技术
6.2.2化学吸附储氢技术 6.2.3 吸放氢特性测试方法
6.2.4三类吸附储氢材料:6.2.4-1吸附储氢材料-碳材料
6.2.4-2吸附储氢材料-沸石;6.2.4-3吸附储氢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
第六周 储氢技术(上)单元测验
第七周 第六章 储氢技术(下)
6.3金属氢化物储氢(1)
6.3.金属氢化物储氢(2)
第六章 PCT测试实验
6.4过渡金属氢化物储氢;6.5-1非过渡金属氢化物储氢
6.5-2非过渡金属氢化物储氢
6.6可控水解制氢
6.7金属N-H体系储氢材料
6.8氨和氨基化合物储氢
第七周储氢技术(下)单元测验
第八周 燃料电池(上)
7.1燃料电池概述:7.1.1 燃料电池的结构
7.1.2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和部件:7.1.2.1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
7.1.2.2燃料电池关键部件
7.1.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7.1.4 燃料电池的特点,7.1.5 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7.1.6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7.1.6.1 国内外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7.1.6.2 日本的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规划
7.2 碱性燃料电池(AFC):7.2.1 碱性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2.2 碱性燃料电池的特点,7.2.3 碱性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7.3 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7.3.1 磷酸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3.2 磷酸燃料电池的特点
7.3.3 磷酸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第八周 燃料电池(上)单元测验
第九周 第七章 燃料电池(下)
7.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7.4.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4.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特点
7.4.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实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的组装及测试
7.5 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7.5.1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5.2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特点
7.5.3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7.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7.6.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6.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
7.6.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第九周 第七章 燃料电池(下)单元检测
第九周 第八章 氢的典型应用案例
8.1 氢的典型应用案例-1
8.2 氢的典型应用案例-2
8.3 氢的典型应用案例-3
第九周 氢的典型应用案例 单元测验
1、什么是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当前为保护环境各国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能源电池,它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一般不超过80℃,反应后的产物只有水。...
氢燃料电池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阴极和阳极,氢通过阴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阳极。 氢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主要在于:干电池、蓄电池是一...
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负极:2H2 - 4e- → 4H+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 正极:...
燃料电池课件 (2)
燃料电池课件 (2)
氢燃料电池车长期以来都持续被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和汽车企业认定为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形态。对于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其实早在上世纪就已经陆续开展,各大车企也在致力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储备工作。然而,虽然氢燃料电池车的原理早就写入了中学化学课本,但即便是在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氢燃料电池车及氢产业链的小规模量产化和商业化还仅限于日本、美国等少数国家地区,其余多地还处于试点运营状态,成本也居高不下,未能真正推广开来。
在新能源车领域当中,主流的四种类型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而关于这几种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车,在网络上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究竟孰优孰劣的争论。对于这一问题,丰田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不同地区市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四种新能源形式都会找到归属。
举例来说,在北欧地区,发达的风力发电带来的清洁电力能够支撑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的充电需求;而在石油资源富足的中东地区,普通混合动力可能在拿捏成本和资源的平衡后显得更有意义;在政策倡导电动化新能源的中国大陆地区,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可能将一同成为着重发展的方向。
在四种新能源形式中,氢燃料电池车被许多业内人士公认为最环保且最理想的一种形式,但目前它也是四种形式中相对最不成熟的,距离真正普及到消费者日常使用还需一些时日。
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经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高深事物,因为其工作原理早就被写入了高中化学课本,并“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而在近年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氢燃料电池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渐重要起来。
现阶段来说,氢燃料电池车除了与传统纯电动车同样是“0碳排放(此处忽略电能和氢气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外,还有着几大明显优势——氢气相较于电能更易储存、更易运输,且充填效率与传统汽油车相近,远优于电动车充电,并且单次充填燃料后的续航里程也明显大于纯电动车。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了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当中,其中走在前列的都是来自亚洲的企业——丰田、本田、现代,他们生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已经量产,并投放到了世界多地市场。
然而就现阶段而言,以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遭人诟病的一大原因之一就是电力本身不够“清洁”,而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电力系统依赖火力发电造成的。其实,氢燃料电池车也同样面临着这种“源头不干净”的问题,那就是氢气的制取。目前工业上主要依靠电解水的方式制取氢气,而电解水所需的电能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火电,那么它就和现阶段的纯电动车一样,只是将实际的碳排放从人类聚集区转移开了,而“0碳排放”也只是噱头和空话。
文章来源:氢能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http://360estorage.com
可以订阅哦什么是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这种化学元素,制造成储存能量的电池。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氢燃料电池与其他电池区别
干电池、蓄电池是一种储能装置,是把电能贮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出来;而氢燃料电池严格地说是一种发电装置,像发电厂一样,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另外,氢燃料电池的电极用特制多孔性材料制成,这是氢燃料电池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不仅要为气体和电解质提供较大的接触面,还要对电池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
航天领域
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航天领域。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阿波罗”飞船就
工作示意图
安装了这种体积小、容量大的装置。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不断地掌握多种先进的制氢技术,很快,氢燃料电池就被运用于发电和汽车。
大型电站,无论是水电、火电或核电,都是把发出的电送往电网,由电网输送给用户。但由于各用电户的负荷不同,电网有时呈现为高峰,有时则呈现为低谷,这就会导致停电或电压不稳。另外,传统的火力发电站的燃烧能量大约有70%要消耗在锅炉和汽轮发电机这些庞大的设备上,燃烧时还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而使用氢燃料电池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不需要进行燃烧,能量转换率可达60%~80%,而且污染少、噪音小,装置可大可小,非常灵活。
氢的化学特性活跃,它可同许多金属或合金化合。某些金属或合金吸收氢之后,形成一种金属氢化物,其中有些金属氢化物的氢含量很高,甚至高于液氢的密度,而且该金属氢化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会分解,并把所吸收的氢释放出来,这就构成了一种良好的贮氢材料。
汽车应用
20辆中国自主研制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在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举行赴京发车仪式,它们将在奥运会中投入运营。这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是基于大众帕萨特领驭车型,通过改制和集成最新一代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平台而成功研发出来的。它们以氢气为能源,经氢氧化学反应生成水,真正实现零污染。氢燃料电池轿车加一次氢可跑300多公里,时速达每小时140~150公里。氢燃料电池轿车比同类型内燃机车重200多公斤,贵5倍以上。
福田氢燃料电池客车
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正极),而电子是不能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这个电子,只能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电子到达阴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供应给阴极板的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因此只要不断地给阳极板供应氢,给阴极板供应空气,并及时把水(蒸气)带走,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燃料电池发出的电,经逆变器、控制器等装置,给电动机供电,再经传动系统、驱动桥等带动车轮转动,就可使车辆在路上行驶。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能量转化效率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零污染的车,氢燃料是完美的汽车能源!
氢燃料电池车的优势毋庸置疑,劣势也是显而易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困扰氢燃料电池发展的诸如安全性、氢燃料的贮存技术等问题已经逐步攻克并不断完善,然而成本问题依然是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是普通汽油机的100倍,这个价格是市场所难以承受的。
据悉,这批氢燃料电池车,最大输出功率高达60千瓦,燃料消耗仅为每百公里1.2公斤氢气,大约相当于4升93号汽油。
英国政府将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在2030年之前使英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60万辆,并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0%-50%。政府将从2015年起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本土化生产,并自行研发相关技术,另外还将建设氢燃料补给站。[3]
目前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将燃料电池的成本大幅降低, 整车价格控制在6.9万美元(40万人民币), 可提供100KW动力输出, 续航能力达到700公里。 并将在北美和日本本土上市, 上市时间为2015年上半年。 [4]
飞机应用
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发电装置,但不像一般非充电电池一样用完就丢弃,也不像充电电池一样,用完须继续充电,燃料电池正如其名,是继续添加燃料以维持其电力,所需的燃料是“氢”,其之所以被归类为新能源,原因就在此。燃料电池的运作原理(如图1),也就是电池含有阴阳两个电极,分别充满电解液,而两个电极间则为具有渗透性的薄膜所构成。氢气由燃料电池的阳极进入,氧气(或空气)则由阴极进入燃料电池。经由催化剂的作用,使得阳极的氢分子分解成两个质子(proton)与两个电子(electron),其中质子被氧‘吸引’到薄膜的另一边,电子则经由外电路形成电流后,到达阴极。在阴极催化剂之作用下,质子、氧及电子,发生反应形成水分子,因此水可说是燃料电池唯一的排放物。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燃料可以来自于水的电解所产生的氢气及任何的碳氢化合物,例如天然气、甲醇、乙醇(酒精)、沼气等等。由于燃料电池是经由利用氢及氧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及水,不但完全无污染,也避免了传统电池充电耗时的问题,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方式,如能普及并应用在车辆及其他高污染之发电工具上,将能显著减轻空气污染及温室效应。
氢燃料电池飞机
时速百公里
波音公司于2008年4月3日成功试飞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的一架小型飞机。波音公司称这在世界航空史上尚属首次,预示航空工业未来更加环保。但波音承认,这一技术不太可能为大型客机提供主要动力。
波音公司于2008年2月至3月3次在西班牙奥卡尼亚镇进行试飞氢燃料电池飞机,成功试飞具有历史意义。 小型飞机起飞及爬升过程使用传统电池与氢燃料电池提供的混合电力。爬升至海拔1000米巡航高度后,飞机切断传统电池电源,只靠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飞机在1000米高空飞行了约20分钟,时速约100公里。这一技术对波音公司意义重大,也让航空工业的未来“充满绿色希望”。
小型飞机由奥地利“钻石”(Diamond)双座螺旋桨动力滑翔机改装而成,飞机内安装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小型飞机翼展16.3米,机身长6.5米,重约800公斤,可容纳两人。试飞过程中,机上只有飞行员一人。
在机舱内,传统电池安放于唯一的乘客座位上,飞行员背后有一个类似潜水员使用的氧气罐。波音公司说,这架飞机连续飞行时间最长45分钟,“不会产生任何噪音”。氢燃料电池通过氢转化为水的过程产生电流,不产生温室气体。除热量外,水蒸气是氢燃料电池产生的唯一副产品。
波音的氢燃料电池飞机带来技术突破,但“波音(欧洲)研究与技术”部称,。这一技术可能为大型飞机提供辅助动力,但这需要技术突破。
氢燃料电池技术局限性
在燃料价格上涨、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对更清洁、更安全、效率更高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快速增长。
波音的氢燃料电池飞机带来技术突破,但波音(欧洲)研究与技术部负责人埃斯卡蒂说,氢燃料电池可以为小型飞机提供飞行动力,但不能为大型客机提供主要动力。
波音公司负责试飞工作的工程师涅韦斯·拉佩纳说,这一技术可能为大型飞机提供辅助动力,但这需要技术突破。波音公司说,将继续开发氢燃料电池的潜力,以改善环境。
国际能源机构说,推广使用氢气和氢燃料电池,可减少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三种可产生温室气体的能源消耗。
氢燃料电池汽车原理
氢燃料电池指的是氢通过与氧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装置(单纯依靠燃烧氢来驱动的“氢内燃机”,也曾出现过,比如宝马的氢能7系)。氢燃料电池车的驱动力来自于车上的电动机就像纯电动车样,因此氢燃料电池车可以理解为一辆“自带氢燃料发电机的电动车”。
原理
在燃料电池堆栈里,进行着氢与氧相结合的反应,其过程中存在电荷转移,从而产生电流。与此同时氢与氧化学反应后正好生成水。
燃料电池堆栈作为一个化学反应池,其最为关键的技术核心为“质子交换薄膜”。在这层薄膜的两侧紧贴着催化剂层,将氢气分解为带电离子状态,因为氢分子体积小,携带电子的氢可以透过薄膜的微小孔洞游离到对面去,但是在携带电子的氢穿越这层薄膜孔洞的过程中,电子被从分子上剥离,只留下带正电的氢质子通过薄膜到达另一端。
氢质子被吸引到薄膜另一侧的电极与氧分子结合。薄膜两侧的电极板将氢气拆分成氢离子正电和电子、将氧气拆分 成氧原子以捕获电子变为氧离子(负电),电子在电极板之间形成电流,2个氢离子和1个氧 离子结合成为水,水成为了该反应过程中的唯一“废料”。从本质来讲整个运行过程就是发 电过程。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电子不断发生转移就形成了驱动汽车所需的电流。
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优势
节能环保性能优越
纵观氢燃料电池整个运行过程中,除了消耗氧气和空气之外,没有其他的能源消耗,没有加油也没有充电,节能性能毋庸置疑。同时,氢燃料电池堆栈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只产生水,因此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真正的实现了“零排放”目标。
容易实现
燃氢发动机的实用化相对容易实现,传统内燃机结构只需稍加的改动就可以燃用氢气,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现存的车用发动机生产线路和配套设施,因此是目前车用发动机氢能应用解决方案中最具经济性和使用最广泛的。此外,氢内燃机对氢燃料纯度的要求也没有燃料电池那么苛刻,并且在内燃机应用方面,传统的汽车厂商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经验。
燃料补充时间与燃油车相当
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的过程非常快速便捷,专用的加氢设备仅需3分钟即可充满氢原料,相对于纯电动车超长的充电等待时间而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性能叫板燃油车
奥迪A7Sportbackh-tronquattro作为一款氢燃料电池车,前后轴各配备了一台最大输出功率85Kw,最大扭矩270Nm的电动机,总功率达170Kw,更提供了高达540Nm的扭矩。该车0-100Km加速7.9秒,最高时速180Km/h,可与汽油车媲美。
应用前景
氢燃料电池的优点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如果使纯氢气, 它的生产产物只有水, 无污染、无噪声 、效率高 、响应性好等。氢燃料电池不但在汽车上可作为汽车的绿色动力源,而且在工业上也可作为一个大型氢燃料发电站 , 前景是不言而喻的。整个氢能系统技术中的燃料电池 ,被加拿大著名科学家斯科特比喻为能源系统的“芯片” ,即能源供应中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 ,它进而延伸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及人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来源:电子发烧友
干电池、蓄电池是一种储能装置,是把电能贮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出来;而氢燃料电池严格地说是一种发电装置,像发电厂一样,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另外,氢燃料电池的电极用特制多孔性材料制成,这是氢燃料电池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不仅要为气体和电解质提供较大的接触面,还要对电池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