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下一代技术改进了当今基于 IDF 的流程,以识别变更和协同实施增量式变更
及早发现并控制跨专业的变更的意外后果,以减少后期变更
使机械工程师在提出变更建议之前能够更好地了解对电气设计的影响
利用展示增量式变更和在 MCAD 与 ECAD 模型视图之间交叉突出显示的能力,更快速地传递设计变更
同步或异步地提议、接受或拒绝变更
产品新功能1
导入孔时的性能得到了改进
导入包含大量孔的板时的性能得到了改进。
用户界面位置 单击“文件”(File)>“打开”(Open),然后在“类型”(Type) 框中选择 ECAD IDF。
工艺与计划
益处和说明
将孔作为特征导入时的性能改进了多达 50%。为进一步改进导入性能,您可以将孔作为具有非再生的截面的单个切口进行导入,或根据以下内容将孔过滤出来:
孔类型
孔类型和关联的零件
关联的零件
直径
产品新功能2
增量更新和设计协作
您可以采用增量方式更新印刷电路板 (PCB) 轮廓和元件信息。通过在 Pro/ENGINEER 和 InterComm Expert 之间交叉加亮具有参照设计的对象,可实现实时的 MCAD/ECAD 协作会话。
用户界面位置 单击“应用程序”(Applications)>“ECAD 协作”(ECAD Collaboration)。
工艺与计划
益处和说明
以增量方式更新 PCB:
改进性能和组件稳定性。
增强预览、加亮和放大已更改元件的功能。提供在接受或拒绝之前调查所提议更改的工具。
当您在 ECAD 和 MCAD 域之间进行动态协作和交叉加亮时,设计查询和提议更为有效。
Pro/ENGINEER ECAD-MCAD DESIGN(Pro/E机电设计协同)
加快设计协作速度
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团队,提供创新的机电设计也是很有挑战性的。在完全不同的电气和机械设计解决方案之间传递设计变更可能很烦琐和低效。协调职能分散或地理分散的设计工作使此挑战变得更为复杂。Pro/ENGINEER ECAD-MCAD Collaboration Extension 可帮助您克服这些障碍,并改善电气和机械设计师之间的设计协作。PTC 是唯一一家提供此新技术的 MCAD 供应商,此技术利用了 Pro/ENGINEER 和 ProductView。此技术将帮助您改善机电详细设计过程、减少协作错误,以及更快速地将产品投放市场。
Whatistheroleofengineeringmanagementinensuringprojectqualityaccordingtotheprojecttheme?
Engineeringmanagementplaysakeyroleinensuringprojectqualitybysettingandenforcingqualitystandards,cond...
Howcan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helpinensuringprojectprofitability?
Byaccuratelyestimatingcostsandcontrollingcoststhroughouttheproject,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canhelpi...
WhatistheroleofEnglishlangeproficiencyinengineeringcostestimationinthegiventheme?
Englishlangeproficiencyplaysacriticalroleinengineeringcostestimationinthegiventheme,asitenableseffec...
基于Pro/ENGINEER的淋浴喷头逆向造型设计
本文以淋浴喷头为例,阐述了逆向工程的概念与特点,建立了逆向设计系统的架构。并分析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基于Pro/ENGINEER开发的模具设计流程,对数据采集、曲面重构等关键问题做了详细分析。
Pro/ENGINEER在化工设备三维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一方面介绍了在Pro/ENGINEER环境下建立化工设备三维零件库的方法;另一方面结合离心泵的设计与制造特点,阐述了基于机械模块(Mechanism)实现泵工作状态的运动仿真,从而缩短化工设备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与弹性。
第1章 cad/cam/cae概论
1.1 cad/cam/cae系统
1.1.1 cad/cam/cae软件的历史
1.1.2 各种知名 cad/cam/cae 软件的属性
1.2 pro/e 在 cad/cam/cae 领域中的角色
1.2.1 cad与pro/engineer
1.2.2 cam与pro/engineer
1.2.3 cae与pro/engineer
1.3 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
1.4 学了pro/e以后能做什么
1.4.1 先了解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流程
1.4.2 给自己定位
1.5 cad/cam/cae系统的未来发展
1.5.1 名词简介
1.5.2 cad/cam/cae的发展趋势
习题
第2章 pro/e和三维实体造型
2.1 pro/e的模块说明
2.1.1 pro/engineer
2.1.2 pro/assembly
.2.1.3 pro/moldesign
2.1.4 pro/sheetmetal
2.1.5 pro/mechanica
2.1.6 pro/detail
2.1.7 pro/nc
2.1.8 pro/toolkit
2.2 pro/e 的主要功能和特色
2.2.1 基于特征(feature-based)
2.2.2 参数化(parametric)
2.2.3 实体模型(solid modeling)
2.3 三维实体造型
2.3.1 实体模型
2.3.2 边界表示法和建构实体几何法的比较
2.4 运行pro/e 的硬件要求
2.5 本书讲述的命令功能范围
2.6 本系列丛书的范例结构
2.7 pro/e的中文化名词问题
习题
第3章 pro/e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1 pro/engineer的界面
3.2 基本操作
3.2.1 “文件(f)”(file)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2.2 “视图(v)”(view)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2.3 “应用程序(p)”(application)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2.4 “窗口(w)”(window)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3 操作和系统设置
3.3.1 设置当前工作目录
3.3.2 设置模型
3.3.3 显示方式设置
3.3.4 pro/e的环境设置
3.3.5 外观设置
3.3.6 自定义选项的设置
3.4 鼠标和快捷键的应用
3.4.1 鼠标的基本操作
3.4.2 快捷键的定义和设置
3.5 视图的控制
3.6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4章 pro/e的草绘功能
4.1 pro/e草绘简述
4.2 使用pro/e草绘画平面图的理由
4.3 建立草绘图的初步观念
4.3.1 草绘模式中的管理器
4.3.2 草绘的制作观念Ⅰ——约束
4.3.3 草绘的制作观念Ⅱ——剖面
4.4 草绘的绘图流程
4.5 草绘模式下的鼠标操作
4.6 草绘命令(在“目的管理器”模式下的操作)
4.6.1 “目的管理器”模式下的主菜单介绍
4.6.2 “目的管理器”里的尺寸标注问题
4.7 在“菜单管理器”模式下的操作
4.7.1 点、线、矩形类
4.7.2 圆、圆弧类
4.7.3 高级几何类
4.8 草绘的 undo 操作
4.9 将autocad平面图转 pro/e草绘图
4.9.1 转图过程
4.9.2 注意事项
4.10 草绘范例
4.10.1 草绘范例一
4.10.2 草绘范例二
4.10.3 草绘范例三
4.11 草绘的分析
4.12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5章 pro/e的基准特征
5.1 特征的定义
5.2 模型树(model tree)
5.3 第一角和第三角的问题
5.4 基准特征和系统设置
5.4.1 状态显示设置
5.4.2 颜色显示设置
5.4.3 名称显示设置
5.5 基准特征的undo操作
5.6 一般基准特征及其操作
5.6.1 基准面(datum plane)
5.6.2 基准轴(datum axis)
5.6.3 基准点(datum point)
5.6.4 基准特征的修改
5.7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6章 pro/e的实体特征
6.1 实体特征简述
6.2 扫描特征类
6.2.1 拉伸特征(extrude)
6.2.2 旋转特征(revolve)
6.2.3 扫描特征(sweep)
6.2.4 混合特征(blend)
6.2.5 扫描混合特征(sweep blend)
6.2.6 螺旋扫描特征(helical sweep)
6.3 规则形状特征类
6.3.1 孔特征(hole)
6.3.2 倒圆角特征(round)
6.3.3 倒角特征(chamfer)
6.3.4 筋特征(ribs)
6.3.5 壳特征(shell)
6.4 特征复制类
6.4.1 新参考复制
6.4.2 相同参考复制
6.4.3 镜像(mirror)复制
6.4.4 移动(move)复制
6.4.5 阵列(pattern)
6.5 特征操作类
6.5.1 特征修改(modify)
6.5.2 特征的隐含(suppress)和恢复(resume)
6.5.3 特征的删除(delete)
6.5.4 特征的隐藏/取消隐藏
6.5.5 特征信息的查询
6.5.6 特征的注释
6.5.7 特征的测量
6.6 特征修复
6.7 特征的undo功能
6.7.1 历史文件
6.7.2 轨迹文件
6.8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7章 线性立体几何基础和层的概念
7.1 线性立体几何概述
7.2 多面体
7.2.1 点/线/面/体的几何关系
7.2.2 面的几何关系
7.2.3 正多面体
7.2.4 准正多面体
7.2.5 欧拉公式
7.3 立体几何的演示范例
7.3.1 正四面体
7.3.2 正三十二面体
7.3.3 六棱柱
7.3.4 足球
7.4 pro/e的层操作(layer)
7.4.1 层的基本操作界面
7.4.2 层显示控制
7.4.3 新建层
7.4.4 图形项目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和删除
7.5 模型播放器
7.6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8章 pro/e的参数化设计
8.1 pro/e中有关参数化设计的功能
8.2 关系(relation)
8.2.1 关系的语法
8.2.2 关系类型
8.2.3 关系的作用模式
8.2.4 使用关系
8.2.5 范例操作
8.3 高级特征操作
8.3.1 组(group)
8.3.2 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 defined features)
8.3.3 不完全特征(incomplete feature)
8.4 其他参数化工具
8.5 模型剖面化工具
习题
第9章 pro/assembly装配基础
9.1 装配简述
9.2 零件装配的基本方法——约束关系
9.3 认识装配的基本操作环境和流程
9.3.1 元件放置(component placement)对话框的介绍
9.3.2 装配的步骤流程
9.3.3 使用约束条件的原则
9.4 基础装配操作(局部装配)
9.5 装配的修改和分析
9.5.1 装配件的修改
9.5.2 装配件的分析
9.6 分解图(爆炸图)
9.7 本书整体范例装配示意图
习题
第10章 工业设计基础(上篇)
10.1 前言
10.2 工业设计概论
10.3 工业设计的历史
10.3.1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10.3.2 德意志制造同盟时期
10.3.3 鲍豪斯时期
10.3.4 鲍豪斯在美国的“美”梦成真
10.3.5 工业设计在日本
10.3.6 工业设计在欧洲
10.3.7 工业设计在中国大陆
10.3.8 工业设计在中国台湾
10.3.9 国际的工业设计协会时期
10.4 工业设计的条件和背景
10.4.1 专业素养背景
10.4.2 人文素养背景
10.4.3 电脑背景素养
10.5 造型设计原则和市场导向
10.5.1 产品设计的原则和定位
10.5.2 产品设计的错误心态
10.6 工业设计和企业间的关系
10.6.1 造型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0.6.2 造型设计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
10.6.3 造型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10.6.4 造型设计可以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10.7 工业设计的流程
10.7.1 第一阶段:产品策划阶段
10.7.2 第二阶段:造型草图/设计定位阶段
10.7.3 第三阶段:结构设计/样品制造阶段
10.7.4 第四阶段:模具设计阶段
10.7.5 第五阶段:产品推广阶段
10.7.6 结束语(工业设计团队的模式)
10.8 造型设计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10.9 产品设计和产品生命周期间的关系
习题
附录a pro/e的安装
a.1 安装前的预备设置工作
a.2 正式安装
附录b pro/e的其他模块信息
附录c 如何使用本书范例光盘和服务
c.1 本书范例光盘的使用方式
c.2 本书习题解答的下载方式说明
c.3 本书技术咨询的操作方式说明
第1章 cad/cam/cae概论
1.1 cad/cam/cae系统
1.1.1 cad/cam/cae软件的历史
1.1.2 各种知名 cad/cam/cae 软件的属性
1.2 pro/e 在 cad/cam/cae 领域中的角色
1.2.1 cad与pro/engineer
1.2.2 cam与pro/engineer
1.2.3 cae与pro/engineer
1.3 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
1.4 学了pro/e以后能做什么
1.4.1 先了解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流程
1.4.2 给自己定位
1.5 cad/cam/cae系统的未来发展
1.5.1 名词简介
1.5.2 cad/cam/cae的发展趋势
习题
第2章 pro/e和三维实体造型
2.1 pro/e的模块说明
2.1.1 pro/engineer
2.1.2 pro/assembly
.2.1.3 pro/moldesign
2.1.4 pro/sheetmetal
2.1.5 pro/mechanica
2.1.6 pro/detail
2.1.7 pro/nc
2.1.8 pro/toolkit
2.2 pro/e 的主要功能和特色
2.2.1 基于特征(feature-based)
2.2.2 参数化(parametric)
2.2.3 实体模型(solid modeling)
2.3 三维实体造型
2.3.1 实体模型
2.3.2 边界表示法和建构实体几何法的比较
2.4 运行pro/e 的硬件要求
2.5 本书讲述的命令功能范围
2.6 本系列丛书的范例结构
2.7 pro/e的中文化名词问题
习题
第3章 pro/e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1 pro/engineer的界面
3.2 基本操作
3.2.1 “文件(f)”(file)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2.2 “视图(v)”(view)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2.3 “应用程序(p)”(application)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2.4 “窗口(w)”(window)下拉式菜单中的基本操作
3.3 操作和系统设置
3.3.1 设置当前工作目录
3.3.2 设置模型
3.3.3 显示方式设置
3.3.4 pro/e的环境设置
3.3.5 外观设置
3.3.6 自定义选项的设置
3.3.7 单位的设置
3.4 鼠标和快捷键的应用
3.4.1 鼠标的基本操作
3.4.2 快捷键的定义和设置
3.5 pro/e的选取模式
3.6 视图的控制
3.7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4章 pro/e的草绘功能
4.1 pro/e草绘简述
4.2 使用pro/e草绘画平面图的理由
4.3 建立草绘图的初步观念
4.3.1 草绘模式中的管理器
4.3.2 草绘的制作观念Ⅰ——约束
4.3.3 草绘的制作观念Ⅱ——剖面
4.4 草绘的绘图流程
4.5 草绘模式下的鼠标操作
4.6 草绘命令(在“目的管理器”模式下的操作)
4.6.1 “目的管理器”模式下的主菜单介绍
4.6.2 “目的管理器”里的尺寸标注问题
4.7 在“菜单管理器”模式下的操作
4.7.1 点、线、矩形类
4.7.2 圆、圆弧类
4.7.3 高级几何类
4.8 草绘的 undo 操作
4.9 将autocad平面图转 pro/e草绘图
4.9.1 转图过程
4.9.2 注意事项
4.10 草绘范例
4.10.1 草绘范例一
4.10.2 草绘范例二
4.10.3 草绘范例三
4.11 草绘的分析
4.12 草绘标注惯例和几何绘图技巧
4.12.1 对称标注法
4.12.2 参照点标注法
4.12.3 倾斜标注法
4.12.4 标注小角度的技巧
4.12.5 连接直线的样条曲线标注法
4.12.6 多边形和椭圆的绘法
4.13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5章 pro/e的基准特征
5.1 特征的定义
5.2 模型树(model tree)
5.3 第一角和第三角的问题
5.4 基准特征和系统设置
5.4.1 状态显示设置
5.4.2 颜色显示设置
5.4.3 名称显示设置
5.5 基准特征的undo操作
5.6 一般基准特征及其操作
5.6.1 基准面(datum plane)
5.6.2 基准轴(datum axis)
5.6.3 基准点(datum point)
5.6.4 基准特征的修改
5.7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6章 pro/e的实体特征
6.1 实体特征简述
6.2 扫描特征类
6.2.1 拉伸特征(extrude)
6.2.2 旋转特征(revolve)
6.2.3 扫描特征(sweep)
6.2.4 混合特征(blend)
6.2.5 扫描混合特征(sweep blend)
6.2.6 螺旋扫描特征(helical sweep)
6.3 规则形状特征类
6.3.1 孔特征(hole)
6.3.2 倒圆角特征(round)
6.3.3 倒角特征(chamfer)
6.3.4 筋特征(ribs)
6.3.5 壳特征(shell)
6.4 特征复制类
6.4.1 新参考复制
6.4.2 相同参考复制
6.4.3 镜像(mirror)复制
6.4.4 移动(move)复制
6.4.5 使用复制和粘贴来复制特征
6.4.6 阵列(pattern)
6.5 特征操作类
6.5.1 特征修改(modify)
6.5.2 特征的隐含(suppress)和恢复(resume)
6.5.3 特征的删除(delete)
6.5.4 特征的隐藏/取消隐藏
6.5.5 特征信息的查询
6.5.6 特征的注释
6.5.7 特征的测量
6.6 特征修复
6.7 特征的undo功能
6.7.1 历史文件
6.7.2 轨迹文件
6.8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7章 线性立体几何基础和层的概念
7.1 线性立体几何概述
7.2 多面体
7.2.1 点/线/面/体的几何关系
7.2.2 面的几何关系
7.2.3 正多面体
7.2.4 准正多面体
7.2.5 欧拉公式
7.3 立体几何的演示范例
7.3.1 正四面体
7.3.2 正三十二面体
7.3.3 六棱柱
7.3.4 足球
7.4 pro/e的层操作(layer)
7.4.1 层的基本操作界面
7.4.2 层显示控制
7.4.3 新建层
7.4.4 图形项目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和删除
7.5 模型播放器
7.6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8章 pro/e的参数化设计
8.1 pro/e中有关参数化设计的功能
8.2 关系(relation)
8.2.1 关系的语法
8.2.2 关系类型
8.2.3 关系的作用模式
8.2.4 使用关系
8.2.5 范例操作
8.3 高级特征操作
8.3.1 组(group)
8.3.2 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 defined features)
8.3.3 不完全特征(incomplete feature)
8.4 其他参数化工具
8.5 本章问题集
习题
第9章 pro/assembly装配基础
9.1 装配简述
9.2 零件装配的基本方法——约束关系
9.3 认识装配的基本操作环境和流程
9.3.1 元件放置(component placement)对话框的介绍
9.3.2 装配的步骤流程
9.3.3 使用约束条件的原则
9.4 基础装配操作(局部装配)
9.5 装配的修改和分析
9.5.1 装配件的修改
9.5.2 装配件的分析
9.6 分解图(爆炸图)
9.7 本系列书整体范例装配示意图
习题
第10章 工业设计基础(上篇)
10.1 前言
10.2 工业设计概论
10.3 工业设计的历史
10.3.1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10.3.2 德意志制造同盟时期
10.3.3 鲍豪斯时期
10.3.4 鲍豪斯在美国的“美”梦成真
10.3.5 工业设计在日本
10.3.6 工业设计在欧洲
10.3.7 工业设计在中国大陆
10.3.8 工业设计在中国台湾
10.3.9 国际的工业设计协会时期
10.4 工业设计的条件和背景
10.4.1 专业素养背景
10.4.2 人文素养背景
10.4.3 电脑背景素养
10.5 造型设计原则和市场导向
10.5.1 产品设计的原则和定位
10.5.2 产品设计的错误心态
10.6 工业设计和企业间的关系
10.6.1 造型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0.6.2 造型设计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
10.6.3 造型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10.6.4 造型设计可以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10.7 工业设计的流程
10.7.1 第一阶段:产品策划阶段
10.7.2 第二阶段:造型草图/设计定位阶段
10.7.3 第三阶段:结构设计/样品制造阶段
10.7.4 第四阶段:模具设计阶段
10.7.5 第五阶段:产品推广阶段
10.7.6 结束语(工业设计团队的模式)
10.8 造型设计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10.9 产品设计和产品生命周期间的关系
习题
第11章 pro/e的渲染功能
11.1 pro/e渲染概论
11.2 本章采用的范例文件说明
11.3 材质贴附
11.4 方向定位和透视设置
11.5 灯光布置
11.6 房间设置
11.7 渲染(render)
11.7.1 photorender渲染引擎
11.7.2 photolux渲染引擎
11.7.3 辅助photolux渲染引擎的“应用特殊环境效果”
11.8 和渲染有关的名词说明
习题
附录a pro/e的安装
a.1 安装前的预备设置工作
a.2 正式安装
附录b pro/e的其他模块信息
附录c 如何使用本书范例光盘和服务
c.1 本书范例光盘的使用方式
c.2 本书习题解答的下载方式说明
c.3 本书技术咨询的操作方式说明
附录d 龙震老师对读者的回应
d.1 我们的出版动机和目的
d.2 我们在出版上的时间困难
d.3 如何学习这套书
d.4 中国大陆读者的问题
d.5 中国台湾读者的问题
d.6 如何在求职时面对选才者
附录e pro/e wildfire支持的显卡
第1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概况
1.1 Pro/ENGINEER Wildfire 3.0系统简介
1.1.1 Pro/ENGINEER Wildfire 3.0功能模块
1.1.2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新增功能
1.2 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用户界面
1.2.1 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用户界面简介
1.2.2 菜单栏介绍
1.2.3 常用工具栏介绍
1.2.4 用户设置
第2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注塑模具设计
2.1 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注塑模具设计
2.1.1 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注塑模具设计基本流程
2.1.2 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 3.0的注塑模具设计、制造过程
2.1.3 一个简单设计实例
2.2 模具装配模型
2.2.1 创建模具装配模型
2.2.2 参照零件的定位与布局
2.2.3 收缩丰的设置
2.2.4 拔模检测
2.3 分型面
2.3.1 创建分型面曲面特征
2.3.2 分型面曲面特征的操作
2.3.3 侧面影像曲线
2.3.4 裙边曲面
2.3.5 投影面积分析与分型面检测
2.4 浇注系统与冷却系统
2.4.1 浇注系统设计
2.4.2 冷却系统设计
2.5 模具成型零件
2.5.1 创建模具体积块简述
2.5.2 分割法自动创建模具体积块
2.5.3 聚合法创建模具体积块
2.5.4 草绘法创建模具体积块
2.5.5 生成模具成型零件
2.6 充模仿真与开模仿真
2.6.1 充模仿真
2.6.2 开模仿真
2.7 照相机胶卷支座注塑模具设计
第3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数控加工基础
3.1 数控加工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3.1.3 刀具与刀具补偿
3.1.4 加工工艺基础
3.2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数控加工简介
3.3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数控加工操作界面介绍
3.3.1 进入Pro/NC加工制造模块
3.3.2 主窗口
3.3.3 菜单管理器
3.3.4 导航区
3.4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
3.4.1 参照模型
3.4.2 工件
3.4.3 制造模型
3.5 数控加工的操作流程
3.5.1 创建制造模型
3.5.2 加工参数设置
3.5.3 创建NC序列(NC Sequence)
3.5.4 后置期处理
3.6 型腔的曲面加工
第4章 创建加工模型
4.1 组件模式下创建加工模型
4.2 零件模式下创建加工模型
4.3 创建星形零件的加工模型
第5章 设置加工参数
5.1 操作环境参数设置
5.2 加工工具参数设置
5.2.1 机床参数设置
5.2.2 刀具参数设置
5.2.3 夫具设置
5.3 工艺参数与几何模型设置
5.3.1 工艺参数设置
5.3.2 几何模型设置
5.4 塑件模具型腔粗加工的参数设置
第6章 后置处理
6.1 NC Post简介
6.2 基本概念
6.3 创建选配文件
6.3.1 定义机床类型
6.3.2 设置机床编号和选配文件的存储路径
6.3.3 指定选配文件的初始化类型
6.3.4 给选配文件命名
6.4 选配文件参数设置
6.4.1 设置机床类型
6.4.2 设置文本格式
6.4.3 程序的开始/结束设置
6.4.4 设置运动类型
6.4.5 设置机床代码
6.4.6 设置操作员信息
6.4.7 高级设置
第7章 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与加工参数
7.1 零件的体积块加工
7.1.1 基本概念
7.1.2 参数设置
7.1.3 动模板的体积块加工
7.2 零件的轮廓加工
7.2.1 基本概念
7.2.2 参数设置
7.2.3 型芯的外轮廓加工
7.3 零件的曲面加工
7.3.1 基本概念
7.3.2 参数设置
7.3.3 型腔的曲面加工
7.4 零件的挖槽加工
7.4.1 基本概念
7.4.2 参数设置
7.4.3 型腔的挖槽加工
7.5 零件的局部加工
7.5.1 基本概念
7.5.2 参数设置
7.5.3 定模板沉孔的局部加工
7.6 零件的陷入加工
7.6.1 基本概念
7.6.2 参数设置
7.6.3 型腔的陷入加工
7.7 零件的雕刻加工
7.7.1 基本概念
7.7.2 参数设置
7.7.3 型腔文字的雕刻加工
7.8 零件的平面加工
7.8.1 基本概念
7.8.2 参数设置
7.8.3 顶出板的平面加工
7.9 零件的孔加工
7.9.1 基本概念
7.9.2 参数设置
7.9.3 型芯固定板上的孔加工
7.10 零件的螺纹加工
7.10.1 基本概念
7.10.2 参数设置
7.10.3 定模板上螺钉孔的螺纹加工
第8章 前板注塑模具的设计与数控加工
8.1 前板注塑模具的设计
8.2 前板注塑模具定模的数控加工
8.2.1 前板模具定模的平面加工
8.2.2 前板模具定模的体积加工
8.2.3 前板模具定模的轮廓加工
8.2.4 前板模具定模的挖槽加工
8.3 前板注塑模具动模的数控加工
8.3.1 前板模具动模的平面加工
8.3.2 前板模具动模的体积加工
8.3.3 前板模具动模的轮廓加工
8.3.4 前板模具动模的曲面加工
第9章 灯座注塑模具的设计与数控加工
9.1 灯座注塑模具的设计
9.2 灯座注塑模具定模的数控加工
9.2.1 灯座模具定模的体积加工
9.2.2 灯座模具定模的孔粗加工
9.2.3 灯座模具定模的挖槽加工
9.3 灯座注塑模具动模的数控加工
9.3.1 灯座模具动模的轮廓加工
9.3.2 灯座模具动模的平面粗加工
9.3.3 灯座模具动模的平面精加工
9.3.4 灯座模具动模的雕刻加工
第10章 镜头支撑注塑模具的设计与数控加工
10.1 镜头支撑注塑模具的设计
10.2 镜头支撑注塑模具动模镶块的数控加工
10.3 动模镶块电极的拆解与数控加工
10.4 镜头支撑注塑模具定模镶块的数控加工
10.5 定模镶块电极的拆解与数控加工
第11章 手机前盖注塑模具的设计与数控加工
11.1 手机前盖注塑模具的设计
11.2 手机前盖注塑模具型腔的数控加工
11.3 手机前盖注塑模具型芯的数控加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