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平面测量学》是民国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承祺。
我国大地测量数据精度再次提升 -------------------------------------------------------------------------------- 2004...
固定误差,比例误差。ppm是百万分之一的意思。
测量学概述
一、 测量学概述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科学。 测量工作主要分 为两个方面, 一是将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以及地面的起伏形态等, 用图形或数据表 示出来, 为规范设计和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称为测定或测绘; 二是将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 作形成的图纸上的建筑物、 构筑物或其他图形的位置在现场标定出来, 作为施工的依据, 称 为测设或放样。 二、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与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属于工程测量学的范畴,是工程测量学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对象主要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高层建筑,也包括道路、管线和桥梁等配套工程。 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是: 1.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测绘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以便详细地表达地物 和地貌的形状,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有时需要测绘更详细的局部地形图, 或者根据施工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测量学概述及各分支学科简介
一、测量学的概念
二、测量学的分类
第二节测量学的任务及作用
一、测量学的任务
二、测量学的作用
第三节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平面坐标系统
三、高程系统
第二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
三、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
第三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的实质
二、测量的基本工作
三、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水准测量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原理
二、转点、测站
第二节水准测量仪器和工具
一、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二、自动安平水准仪简介
三、水准尺和尺垫
第三节水准仪的使用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一、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二、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第五节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一、普通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二、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三、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四、支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第六节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水准仪的主要轴线
二、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的条件
三、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七节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一、仪器误差
二、观测误差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所带来的误差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角度测量
第一节水平角测量原理
一、水平角的概念
二、水平角测量原理
第二节经纬仪的构造
一、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二、DJ6经纬仪读数装置和读数方法
三、DJ2光学经纬仪简介
四、电子经纬仪简介
第三节经纬仪的使用
一、对中
二、整平
三、调焦与照准目标
四、读数
五、度盘置数
第四节水平角测量
一、测回法
二、方向观测法
第五节垂直角测量
一、垂直角的概念
二、竖直度盘的构造
三、垂直角的计算公式
四、垂直角的观测
五、竖盘指标差简介
六、垂直角观测注意事项
第六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经纬仪的主要轴线
二、经纬仪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条件
三、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一节钢尺量距
一、距离丈量的工具
二、直线定线
三、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四、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五、钢尺量距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三、视距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光电测距
一、测距原理
二、红外测距仪
三、使用测距仪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直线定向
一、标准方向
二、方位角
三、象限角
四、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罗盘仪及其使用
一、罗盘仪的构造
二、罗盘仪的使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一节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一、测量误差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三、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二节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
二、容许误差
三、相对误差
第三节算术平均值及其观测值的中误差
一、算术平均值
二、观测值改正数
三、由观测值改正数计算观测值中误差
四、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第四节误差传播定律
一、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
二、非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
一、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平面控制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二、导线测量外业
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一、坐标正算的基本公式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三、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四、附合导线内业计算
五、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
第四节图根三角锁测量
一、概述
二、图根三角锁(网)测量的外业工作
三、线形锁的近似平差
四、中点多边形近似平差
第五节解析交会测量
一、概述
二、前方交会
三、侧方交会
四、后方交会
第六节辐射点的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高程控制测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三、四等水准测量
一、技术要求
二、方法
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三、图根三角高程路线的布设
四、三角高程测量的实施
五、三角高程测量路线的计算
六、独立交会高程点的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地形图和比例尺
一、地形图概述
二、比例尺及其分类
三、比例尺的精度
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梯形分幅和编号
二、正方形或矩形图幅的分幅与编号
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的分幅和编号
四、地形图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图表
第三节地物、地貌在图上的表示符号
一、地物符号
二、地貌符号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地形图测绘
第一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技术资料的准备与抄录
二、图纸准备
三、绘制坐标格网
四、展绘控制点
五、方法、仪器工具的准备
第二节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一、碎部点的选择
二、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
三、测站点的增补
四、注意事项
五、地物的测绘
六、地貌的测绘
七、几种典型地貌的测绘
八、测绘山地地貌时的跑尺方法
第三节地形图的拼接、整饰与检查、验收
一、地形图的拼接
二、地形图的整饰
三、地形图的检查
四、地形图的验收
五、地形图质量评定
六、提交资料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地形图的识读
一、图廓外的有关注记
二、地貌阅读
三、地物阅读
四、植被分布阅读
第二节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一、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
二、在图上确定某点的高程
三、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四、在图上确定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五、在图上确定某直线的坡度
第三节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面积量算
二、按限制坡度选择最短路线
三、沿指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
四、确定汇水面积
第四节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一、设计成水平场地
二、设计成一定坡度的倾斜地面
三、根据控制高程点设计倾斜面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测绘新技术简介
第一节全站仪简介
一、全站仪的结构原理
二、全站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第二节GPS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一、概述
二、GPS系统的组成
三、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四、GPS测量的实施
思考题与习题 2100433B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2 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 测绘科学的发展概况
1.4 学习测量学基础的目的和要求
小结
习题
第2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2 地面点位的确定
2.3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2.5 地形图的认识
小结
习题
第3章 水准测量
3.1 水准测量的原理
3.2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3.3 水准仪的使用
3.4 普通水准测量
3.5 三、四等水准测量
3.6 水准测量成果的计算
3.7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3.8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3.9 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简介
小结
习题
第4章 角度测量
4.1 角度的概念及角度测量原理
4.2 DJ6光学经纬仪
4.3 DJ6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4.4 水平角观测
4.5 竖直角的测量
4.6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4.7 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小结
习题
第5章 距离测量
5.1 直线定线
5.2 钢尺量距
5.3 视距测量
5.4 光电测距
小结
习题
第6章 误差理论基本知识
6.1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6.2 衡量精度的指标
6.3 误差传播定律
6.4 平差值的计算及精度评定
小结
习题
第7章 方向测量
7.1 直线定向
7.2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7.3 坐标计算原理
小结
习题
第8章 平面控制测量
8.1 概述
8.2 导线测量
8.3 交会测量
小结
习题
第9章 三角高程测量
9.1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9.2 三角高程测量的施测
9.3 三角高程测量误差来源与精度
小结
习题
第10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0.1 概述
10.2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计划
10.3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0.4 碎部点的测定方法
10.5 碎部测量的方法
10.6 地物的测绘
10.7 地貌的测绘
10.8 碎部测量的一般要求
10.9 图边测绘、图幅的拼接及整饰
10.10 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
小结
习题
第11章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1.1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1.2 地形图的图幅元素
小结
习题
第12章 地形图的应用
12.1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12.2 在图上量算面积
12.3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2.4 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及土石方的估算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书名:控制测量学
印刷时间: 2006年06月 开 本: 4
I S B N : 7806219889 包 装: 1
分 类: 考试、教材与参考书 > 高职高专教材 > 综合科学与自然 > 实验、仪器与测量
本书此次改编幅度较大,将原书平面控制测量部分的以三角测量为主改
成以导线测量为主。教材的平面控制网部分,大体是以导线的布设、观测、
计算为主轴展开叙述的。因为导线测量应先算三角高程,因而,本教材将三
角高程部分并入导线测量中叙述,以使导线测量的观测和计算的叙述更加完
整和系统,从而有利于读者系统掌握。除此之外,本书还简略地介绍了三角
网和测边网的计算;增加了"电磁波测距仪和距离测量"一章。除结构改动
之外,编写时还对内容作了较大修改、更新和补充,以使教材内容与时代同
步。
本书适用于职业学校(院)测绘专业学生作教材,书中带*号的内容为选
学内容。本书也可作测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之用。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1.2 建立控制网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l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2.2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3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4 平面控制网精度估算
§2.5 平面控制网的选点、造标和埋石
第三章 精密光学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
§3.1 经纬仪的基本结构
§3.2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3 经纬仪的几项调校
§3.4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仪器误差及其检验和校正
§3.5 水平角观测中的主要误差和操作的基本规则
§3.6 方向观测法
§3.7 全组合测角法
第四章 电磁波测距仪和距离测量
§4.1 电磁波测距仪概述
§4.2 脉冲法测距原理
§4.3 相位法测距原理
§4.4 D120红外测距仪
§4.5 电子全站仪
§4.6 拓普康GTS一211D全站仪
§4.7 电磁波测距成果的改正计算
§4.8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
§4.9 电磁波测距仪的检验
第五章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
§5.1 导线的边长观测及水平角观测
§5.2 垂直角观测
§5.3 归心改正和归心元素的测定
第六章 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和导线测量概算
§6.1 地球的形体和大地测量坐标系
§6.2 椭球的一些计算用符号和曲率半径
§6.3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
§6.4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6.5 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
§6.6 高斯投影概述-
§6.7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平面
§6.8 导线测量质量检验及上交资料
§6.9 导线测量外业计算步骤及算例
§6.10 高斯投影换带计算和地方坐标系
第七章 三角网三边网外业计算简介
§7.1 三角网外业计算简介
§7.2 三边网外业计算简介
第八章 水准测量
§8.1 高程基准面和高程系统
§8.2 水准网的布设
§8.3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结构及要求
§8.4 精密水准仪
§8.5 数字水准仪
§8.6 精密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8.7 精密水准标尺的检验与校正
§8.8 水准测量误差及减弱其影响的措施
§8.9 水准观测
§8.10水准测量外业计算
§8.11跨河水准测量
§8.12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第九章 控制网平差计算
§9.1 测量平差基本数学模型和公式
§9.2 高程网条件平差及算例
§9.3 导线网条件平差及算例
§9.4 高程网参数平差及算例
§9.5 平面控制网参数平差??坐标平差
§9.6 边角网(导线网)按方向坐标平差算例
§9.7 带有约束条件的参数平差及算例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