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该土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剖面层次已开始分化,剖面为A—C型,属均质型。橙色(干,7.5YR 6/6)为主,砂质壤土,2—0.02mm的砂粒含量高达60% 以上,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5.0—7.0,阳离子交换量8me/100g土,盐基饱和度为69.3—76.5%。据农化样分析统计:有机质1.32%,全氮0.084%,速效磷13ppm,速效钾86ppm(n=168);有效微量元素锌1.67ppm,铜1.71ppm,铁64ppm,锰38ppm,硼0.16ppm,钼0.21ppm(n=2)。
培泥砂土,属灰潮土亚类淡潮砂土土属。分布在浙江省各市 (地)江河两侧的河漫滩阶地上,处于清水砂的外侧,以衢县、永嘉等县(市)面积最大,共有37.7万亩。
典型剖面
采自杭州桐庐县分水镇白砂村河漫滩,海拔25m。母质为百江溪的洪、冲积物。年均温16.80℃,年降水量1385.2mm,无霜期249天,≥10℃积温5306℃。桑园地。 A层: 0—19cm,橙色(干,7.5YR 6/6),砂质壤土,小块状结构, 有较多植物根系,pH5.8。 C1层: 19—64cm,橙色(干,7.5YR 6/6),砂质壤土,小块状结构,有较多植物根系,pH6.2。 C2层: 64—100cm,橙色(干,7.5YR 6/6),砂质壤土,有少量细根,pH6.6。
该土土体较深厚、疏松,耕性好,易起发, 但保蓄性能较差,适宜于种植棉花、桑叶、甘蔗、柑桔、蔬菜、花生、麦类、甘薯等经济作物和旱杂粮,常年亩产麦子200kg左右,甘薯400kg左右,柑桔亩产3000kg左右。由于该土种有效硼含量低(仅为0.2ppm),因此对柑桔、棉花生长均表现出缺硼症,施用硼肥效果显著。据衢县航埠区农技站试验,于柑桔谢花2/3时,喷施0.2%硼砂液,能提高结果率84.01%,果重增加25.9%,单产提高23.9%。棉花喷施硼肥可增加皮棉1.6—7.0kg/亩。 今后利用上应提倡以园养园,积极发展旱地绿肥,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注重微量元素特别是硼肥的施用。此外,目前部分还受洪水泛滥影响的地段,应修筑防洪堤坝和营造防护林带。
培泥砂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在培泥砂田水稻上进行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的10个处理组合的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培泥砂田种植水稻甬优9号的适宜N、P2O5、K2O用量分别为202.5~240.0、36和120~150 kg.hm-2。
新型建筑材料——纤维水泥砂土
纤维水泥砂土是由纤维、水泥、砂、土及水按一定的配合比和先进的工艺配制而成。纤维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材料的抗拉、抗裂和耐久性能,水泥和砂在纤维水泥土中作为胶凝剂和细骨料,掺入粘土或亚粘土,既能改善材料在拌和中的和易性,又能作为胶凝
饱和的松散砂土在动荷载作用下丧失其原有强度而急剧转变为液体状态,即所谓振动液化现象。这种振动液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强度问题,它以强度的大幅度骤然丧失为特征。例如,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造成10000多平方公里的砂土地层液化。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造成24000多平方公里的砂土地层液化。砂土地层液化,使河道和水渠淤塞,道路破坏,地面下沉,房屋开裂,坝体失稳等严重灾害。因此预测地震砂土液化造成的危害以及治理可能液化的地基土,是当今国内外土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粗砂土是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是砂土的一种分类。砂土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在外力或内力(通常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砂土颗粒丧失粒间接触压力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不能抵抗剪应力,就会发生液化。砂土液化后,孔隙水在超孔隙水压力下自下向上运动。如果砂土层上部没有渗透性更差的覆盖层,地下水即大面积溢于地表;如果砂土层上部有渗透性更弱的粘性土层,当超孔隙水压力超过盖层强度,地下水就会携带砂粒冲破盖层或沿盖层裂隙喷出地表,产生喷水冒砂现象。地震、爆炸、机械振动等都可以引起砂土液化现象,尤其是地震引起的范围广、危害性更大。砂土液化的防治主要从预防砂土液化的发生和防止或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陷两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选择场地;采取振冲、夯实、爆炸、挤密桩等措施,提高砂土密度;排水降低砂土孔隙水压力;换土,板桩围封,以及采用整体性较好的筏基、深桩基等方法。
砂土液化在地震时可大规模地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1966年的邢台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几次大地震中,有些建筑物的破坏,就是由砂土液化造成的。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在美国1964年的阿拉斯加地震和日本1964年的新※地震中,砂土液化也使许多建筑物下沉、歪斜和毁坏,有的地下结构甚至浮升到地面。1925年,美国的舍费尔德土坝在地震时全部崩溃,也是由坝底部分饱水砂土振动液化所致。
美国A.卡萨格兰德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砂土液化现象。近年来,H.B.希特等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学者早在50年代就倡议用动力三轴试验进行液化研究。从邢台大地震以来,大量砂土液化事例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学者对地震液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