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部分 修复之前的修复(前辈的修复历程) 1
一、修复:一个现代的词,一件与时俱进的事 4
二、对遗迹的持续保护 7
三、有关修复的文献记录 13
四、修复的继续探索 18
第一部分附录 20
第二部分 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修复 35
一、19世纪初的保护与修复 38
二、杜克与法国的修复 43
三、英国古迹的保护 46
四、意大利概况 51
五、20世纪初以及维也纳学派 58
六、古斯塔沃·乔凡诺尼的修复原则 61
第二部分附录 66
第三部分 现代修复理论及现代修复 105
一、从战后岁月到当前阶段 107
二、规则范围内的现代修复 114
第三部分附录(以下宪章均已正式出版) 121
参考文献 145
图片来源 165
卡西娅,是都灵理工大学的教授,她是著名遗产保护专家朱斯蒂的学生及合作者。她活跃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颇丰,已经发表、出版论文和专著50余篇、部。2100433B
本书主要介绍欧洲对建筑修复的理念、方法与技术,通过资源、文献、不同的经历与文化背景概述当前的学科状况。从古代起源到当代方法,特别着眼于东西方不同的重要历史保护途径与修复策略。对中国相关领域的学者与研究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本书之前在我社已经出版过全英文版图书,不仅在建筑修复学术领域有较重要的意义,且教学意义深远。
圆顶应该是罗曼式建筑风格。罗曼式建筑(英文: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译罗马式建筑、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为欧洲中世纪一种以半圆拱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并从12世纪开始逐渐过渡到...
推荐三本书: 1. 欧洲建筑 * 深圳市激光出版发行公司出版发行 p & c1991 2. 欧洲建筑精华 * 著者 刘家方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9 3. 欧洲建筑漫步 * 著者 汉宝德 百花文艺出...
这应该是中西建筑的风格的差异吧!任何一本建筑史上面都应该有相关的知识!
基于创意产业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谈建筑遗产的价值标准
从原真性、完整性、代表性三方面,介绍了建筑遗产的评价标准,并分析了建筑遗产价值的普遍性,提出了遗产的申报和鉴定要点,对保护建筑遗产、弘扬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内容简介
陆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著有《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编译《修复理论》。 郭旃,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理论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原处长、世界遗产处原处长、文物保护司原巡视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前副主席(2005-2014)。2100433B
本项目以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修复技术策略为研究对象,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一、结构劣化定量分析与修复技术研究,其中包括木结构劣化定量分析与修复技术研究、基于劣化定量分析的遗产建筑砖墙外立面评估体系研究、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策略研究等内容;二、建筑材料病害及其修复及维护技术策略,其中包括砖材保护修复策略整合研究、砖砌体的清洗技术及其适应性、石材外立面劣化机理定量研究与修复、石材保护修复策略整合、外墙石材养护技术策略、金属材料保护技术策略、建筑玻璃材料的微生物劣化研究等内容;三、预防性保护技术策略;四、室内装修保护修复技术策略;五、保护利用模式研究,其中包括公共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体系、遗产建筑中无障碍通行设施加建及改造、工业类遗产建筑保护利用模式等内容。此外,还将20世纪遗产建筑保护的视野拓展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2100433B
主要栏目
《建筑遗产》主要栏目有研究聚焦、案例解析、理论与历史、简讯、遗产图说、时评、书评、探索与争鸣、寄语等。
刊登内容
《建筑遗产》关注世界建筑遗产保护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反映遗产保护领域的思考和探索,并对保护设计、保护技术和遗产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予以展示和讨论。
读者对象
《建筑遗产》的目标群体为建筑学、文物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历史学、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设计者与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界人士。
据2021年7月《建筑遗产》期刊网显示,《建筑遗产》编辑委员会有名誉顾问7人、顾问22人、委员35人、特约组稿人7人、编辑2人、英文编辑2人、美术编辑1人、运营编辑1人、运营助理1人。
职务 |
名单 |
---|---|
名营顾问 |
万钢、仇保兴、叶如棠、吴良镛、张锦秋、罗小未、傅熹年 |
顾问 |
王其亨、龙炳颐(中国香港)、江波、朱光亚、刘先觉、阮仪三、吴庆洲、陈志华、单霁翔、修龙、郭旃、郭黛姮、唐玉恩、曹汛章明、童明康、路秉杰、尤卡▪约基莱赫托(芬兰)、本杰明▪穆栋(法国)、克里斯蒂安▪伦费尔(瑞士)、狄丽玲(加拿大)、莫尼尔▪布切纳吉(阿尔及利亚)、路易吉▪加佐拉(意大利) |
委员 |
丁洁民、王澍、王其亨、王建国、王贵祥、龙炳颐(中国香港)、吕舟、朱光亚、伍江、刘克成、刘松茯、刘临安、江波、孙华、李浈、李翔宁、吴庆洲、何培斌(新加坡)、张兵、张铭、张十庆、张兴国、张洛先、陈同滨、柳肃、秦云、唐玉恩、徐苏斌、常青、傅朝卿(中国台湾)、赖德霖、本杰明▪穆栋(法国)、克里斯蒂安▪伦费尔(瑞士)、狄丽玲(加拿大)、詹姆斯▪沃菲尔德(美国) |
特约组稿人 |
丁垚、齐莹、李新建、陈曦、诸葛净、董一平、蒲仪军 |
编辑 |
刘涤宇、温静 |
英文编辑 |
李颖春、顾心怡 |
美术编辑 |
朱艺媛 |
运营编辑 |
蒲仪军 |
运营助理 |
杨冬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