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欧洲红豆杉(学名Taxus baccata),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植株高10-20m。叶线形,深绿色,长1-4cm,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二列。假种皮肉质、杯状、红色;种子坚果状,位于假种皮中。原产欧洲及北非西部、伊拉克、亚洲西南部。
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欧洲,包括从高加索地区和从土耳其东部至伊朗北部的区域;在北非西部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在亚洲则为西南部,如伊拉克等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欧洲红豆杉,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植株高10-20m。叶线形,深绿色,长1-4cm,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二列。假种皮肉质、杯状、红色;种子坚果状,位于假种皮中。
目前红豆杉苗木的几种繁殖方法 1. 先育种植法 红豆杉资源的保存和种苗的快速繁育,是解决紫杉醇用材林建设的基础,大面积营造红豆杉人工林是解决紫杉醇原料的关健。 用红豆杉繁育苗木时,要住意的...
曼地亚红豆杉是红豆杉的其中一种。有以下区别: 1、曼地亚是杂交品种,灌木,全株都可以提炼紫杉醇且含量要比其它各种红豆杉都要高8-10倍,叶片是螺旋生且短,比其它红豆杉更加绿...
红豆极是非常珍贵的树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价格的多少需要看树的大小之分,要去衡量的话就按重量去算,好的每公斤价值近千元,其中最为贵重的是树皮,如果是盆栽的话还需要看它的树形,一般2年苗便宜的也需...
文化型农业庄园的景观设计与实践——以大理太和红豆杉庄园为例
指出了农业庄园是当前创新农业发展的热点,将文化理念应用于农业庄园的景观设计中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大理太和红豆杉农业庄园景观设计与实践为例,在分析红豆杉文化表达的基础上,将文化表达融入景观设计理念中,推动了功能分区和主要节点设计。以期为农业庄园文化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四种不同品种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国内主要4种不同品种红豆杉枝叶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III)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32 nm,柱温为32℃,流速为1.0 m L/min。结果:10-DABⅢ在进样0.1~5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9.10%,RSD=1.5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国内引种的不同品种红豆杉中10-DABⅢ的含量测定方法。
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Pilg.) Rehd.
南方红豆杉 (美丽红豆杉) Taxus mairei (Lemée et Lévl.)
红豆杉纲起源较早,根据已有的化石记录,红豆杉属与榧树属,始见于中侏罗纪,穗花杉属始见于晚白垩纪,至新第三纪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均有分布,第四纪冰期后,榧树属与穗花杉属在欧洲和欧洲与北美洲绝灭,形成为现代的分布式样。
全纲除单种属植物澳洲红豆杉产新喀里多尼亚,其他属种均分布于北半球。其中红豆杉属种类较多,约11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中国产4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白豆杉属仅白豆杉1种,特产中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及广西。穗花杉属共3种:台湾穗花杉特产台湾,云南穗花杉产云南东、贵州与越南,穗花杉分布较广,产秦岭至大别山以南,东自浙江龙泉,西至西藏黑脱。榧树属共7种,1种产日本,2种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4种产中国,其中长叶榧树分布于浙江及福建,云南榧树分布于云南,巴山榧树分布于甘肃、四川、陕西、湖北,榧树分布于华东至华中。红豆杉科植物除少数种类向北分布到温带、向南至热带,绝大多数则分布于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林内,多生于霜线以上,气候温凉潮湿、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在85%以上,光照较弱、多散射光的溪旁或水分经常充足的谷地,或其他荫湿的小环境。多为密林成分,其整个发育阶段是在荫蔽条件下完成的,属于强耐荫或嘉荫的阴性树种,常随森林环境的破坏而消失。
本纲植物生长缓慢,材质坚实,硬度大,韧性强,结构细致,纹理均匀,耐腐性强,为制高级家具、细木工、雕刻及文化体育用具等优质良材。多数种叶色四季深绿,秋季有具红色或白色假种皮的种子生于叶腋或下垂,很美观,可作庭园树。浙江诸暨、东阳等地广为栽培的香榧(为榧树的栽培变种),其种子炒熟后味美香酥,为著名的干果,种子油也可食用。
红豆杉科起源较早,根据巳有的化石记录,红豆杉属与榧树属始见于中侏罗纪,穗花杉属始见于晚白垩纪,至新第三纪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均有分布,第四纪冰期后,榧树属与穗花杉属在欧洲和欧洲与北美洲绝灭,形成为现代的分布式样。
对红豆杉科的范围和系统位置曾有不同意见。施尼(1920)根据种子及其种皮缝管束分布,将三尖杉属(Ce-phalotaxus)并入红豆杉科。R.皮尔格(1926)则把红豆杉科的穗花杉属并入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久斗(1931)却根据雌球花的明显区别,把穗花杉属从三尖杉科分出来,作为红豆杉科一个新亚科。同年久斗与山本建立了穗花杉科(Amentotaxaceae)。塔赫塔江(1956)认为澳洲红豆杉属较为独特,其外部形态和木材结构与罗汉松属颇相似,将它置于罗汉松科。但多数学者认为红豆杉科5个属有许多共同之处,是较自然的分类群。
弗洛林(1948)根据雌球花具单独顶生的胚珠,将红豆杉科提升到目。而H.梅尔希奥等人(1954)则将红豆杉目提升为红豆杉纲(Taxopsida)。但这个观点未得到分类、形态、解剖、胚胎、细胞、生化和植物化学家的支持,他们几乎都从各自的研究证明红豆杉科应隶属于松杉纲(或目),其亲缘关系与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密切。红豆杉科的胚珠并非真正的顶生而是假顶生,单独的胚珠是松杉植物雌球花演化的最后阶段。
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美丽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欧洲短叶红豆杉、太平洋红豆杉、北美红豆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