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塑料桶包装,每桶净重5公斤、10公斤或 200公斤,特殊规格需预订。 2.本品需密闭,于阴凉通风处储存。2100433B
中文名称: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英文名称:Silane coupler (G-570)
中文别名: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分 子 量:248.35
风险术语:R36/37/38;
安全术语:S26; S37/39;
晚上好,570可以溶于无水甲醇和无水乙醇中,但一般不建议使用醇、醚或者胺作为硅烷稀释剂,因为在极性溶剂中它比较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导致失活,请酌情参考。570相比560和550水解更缓慢一些,我用的是55...
使用方法:1、表面预处理法:将硅烷偶联剂配成 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主要用稀释的偶联剂溶液来处理填料表面,在树脂和填料预混时,加入偶联剂的原液。硅烷偶联剂配成溶液,有利于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的分散,溶剂是水和醇配制成的溶液,溶液一般为硅烷(20%)...
硅烷偶联剂KH550湿法球磨改性膨胀型阻燃剂
硅烷偶联剂KH550湿法球磨改性膨胀型阻燃剂
硅烷偶联剂KH570对石英砂的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以石英矿为改性原料,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分别采用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对石英砂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出干法改性最优条件为:硅烷偶联剂KH570水解配比为KH570、乙醇与水质量比1∶10∶1,改性剂用量1.2%,改性时间80 min;湿法改性最优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0%,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100min。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包覆在石英砂表面,改性后石英砂分散性得到了很好改善,湿法改性效果优于干法改性。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γ-MPS
(美国联碳公司:A-174;美国道康宁公司:Z-603;日本信越公司:KBM-503;德国瓦克化学:GF-31)
本品为甲基丙烯酰氧基官能团硅烷,外观为无色或微黄透明液体,溶于甲醇、乙醇、乙丙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水解后在搅拌下可溶于PH=4的水中,水解产生甲醇。沸点为255℃,密度(ρ 20℃,g/cm3) 1.043~1.053,折光率(nD 25°C) 1.4285 ~1.4310,闪点:88℃,含量为≥97%。
偶联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铬络合物及其它高级脂肪酸、醇、酯的偶联剂等,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用最早的偶联剂。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及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使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已成为有机硅工业的重要分支。它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其品种繁多,结构新颖,仅已知结构的产品就有百余种。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含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60年代末期出现的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又大大丰富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硅烷偶联剂。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始研制γ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南京大学也同时开始研制α官能团硅烷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12月美国Kenrich石油化学公司报道了一类新型的偶联剂,它对许多干燥粉体有良好的偶联效果。此后加有钛酸酯偶联剂的无机物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相继问世。钛酸酯偶联剂已成为复合材料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铝酸酯偶联剂是一种新型偶联剂,其结构与钛酸酯偶联剂类似,分子中存在两类活性基团,一类可与无机填料表面作用;另一类可与树脂分子缠结,由此在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之间产生偶联作用。铝酸酯偶联剂在改善制品的物理性能,如提高冲击强度和热变形温度方面,可与钛酸酯偶联剂相媲美;其成本较低,价格仅为钛酸酯偶联剂的一半,且具有色浅、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热稳定性能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双金属偶联剂的特点是在两个无机骨架上引入有机官能团,因此它具有其它偶联剂所没有的性能:加工温度低,室温和常温下即可与填料相互作用;偶联反应速度快;分散性好,可使改性后的无机填料与聚合物易于混合,能增大无机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填充量;价格低廉,约为硅烷偶联剂的一半。
木质素是一种含有羟基、羧基、甲氧基等活性基团的大分子有机物,是工业造纸废水中的主要成分。对木质素的开发和应用,既可减少工业污染,又能增加其使用价值。木质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被人们所注意,战后被开发出来的。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以补强作用为主,以提高胶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性;可在橡胶中大量填充,以节约生胶用量,并能在相同体积下得到质量更轻的橡胶制品。
在工业生产溶聚丁苯橡胶(SSBR)时常采用四氯化锡偶联活性SBR,所得SSBR称为锡偶联SSBR。其特点是碳-锡键在混炼过程中易受剪切和热的作用而发生断裂,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从而改善了胶料的加工性能;链末端锡原子活性高,可增强炭黑与胶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胶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有利于降低滚动阻力和减小滞后损失。由于锡偶联剂的独特性能,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偶联改性是在粒子表面发生化 学偶联反应,粒子表面经偶联剂处理后可以与有机物 产生很好的相容性。施卫贤等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磁性Fe3O4进行表面改性,并进一步对磁性复合粒子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用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Fe3O4磁性微粒;用扫描电镜检测改性微粒的表面特征。结果表明:Fe3O4和改性Fe3O4微粒均呈不规则形状,但改性 Fe3O4 微粒的分散性明显好于未改性Fe3O4微粒,这是由于微粒表面的偶联剂阻止了Fe3O4微粒间的团聚。Fe3O4 和改性Fe3O4的粒度测试结果表明:改性Fe3O4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的粒径。
硅烷偶联剂作为表面改性剂在金属防腐预处理上的应用是它的最新应用。要获得与金属基体结合良好的防腐涂层,必须选择合适的涂覆系统、制定合理的涂覆工艺、进行严格的表面预处理。进行表面预处理的方法有 2 种:①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在金属表面上沉积一层有机物薄膜,但该法成本高,使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②采用有机硅烷偶联剂水溶液处理,在金属表面上沉积一层很薄的有机硅烷薄膜。由于硅烷偶联剂在水解后能形成三羟基的硅醇,醇羟基之间可以互相反应生成一层交联的致密网状疏水膜,由于这种膜表面有能够和树脂起反应的有机官能基团,因此会大大提高漆膜的附着力,抗腐蚀、抗摩擦、抗冲击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2) 在塑料研究和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大量廉价的无机填料 ( 或增强剂 ) 。这不仅能增加塑料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能改善塑料制品的某些性能。然而,由于无机填料与有机聚合物在化学结构和物理形态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两者缺乏亲和性,往往会使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受到影响。通过偶联剂与无机填料进行化学反应或物理包覆等方法,使填料表面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从而达到与聚合物的紧密结合,使材料的强度、黏结力、电性能、疏水性、抗老化性能等显著提高。
有人曾用各种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含有氨基的偶联剂比不含氨基的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效果好,因为偶联剂的氨基与添加剂以及基体中的氨基有亲和性,再加上起交联作用的助剂,使得复合材料的界面具有较好的粘合性,而没有氨基就没有这一功能;氨基还能与接枝的酸酐官能团反应,生成跨越界面的化学键,使界面的粘接强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提高。
偶联剂具有 2 种不同性质的基团,亲无机物基团可与无机物表面 ( 如玻璃、粉煤灰等含硅材料 ) 的化学基团反应,形成强固的化学键合;亲有机物基团可与有机物分子反应或物理缠绕,从而使有机与无机材料的 界面实现化学键接,大幅度提高粘接强度。但偶联剂是否可“偶联” 2 种无机材料呢 "_blank" href="/item/马一平/64403" data-lemmaid="64403">马一平首先做了有益的尝试,用硅烷偶联剂 KH -570 涂刷大理石,再抹 水泥净浆,并进行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测得劈拉强度提高达 57 % ~ 84 %。还有人分别在砂浆和花岗岩表面涂 抹硅烷偶联剂 KH- 570 溶液,再补新砂浆,结果显示拉伸强度可分别比不涂偶联剂时提高 38 %和 23 %, 据此推测,界面层中可能产生了大量的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