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偶联剂792为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外观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能溶于乙醚、苯中,与丙酮、四氯化碳、水反应。
一、化学名称
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国外对应牌号:美国联碳公司A-1120;美国道康宁公司Z-6020;日本信越公司KBM-603
四、典型特征
密度P25'g/m1:1.010,折光率ND25: 1.442,,闪点:138℃,含量为97%
五、用途及注意事项
1、改善粘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干态和湿态抗张强度与摸量,抗弯强度与压缩强度。尤其是制品湿态电气性能。
2.主要提高环氧、酚醛、三聚氰胺、呋喃等树脂层压材料性能,对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酸醋、有机硅、聚酰胺、聚碳酸醋、聚氰乙烯也有效。
3.主要作玻璃纤维整理剂,也广泛用于玻璃微珠、白炭黑、滑石、云母、粘土、粉煤灰等含硅物质。
4. 本品以塑料桶包装,室温贮存,有效期壹年。
[涂料/油漆]792偶联剂价格是在几十元左右!希望帮助你哟!
硅烷类: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缩水迷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
便宜点的就是二三十
硅偶联剂对玻璃纤维与沥青界面的影响分析
本文结合复合材料理论和界面化学知识,对硅偶联剂改善玻璃纤维表面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沥青与硅偶联剂改善后的玻璃纤维的作用界面,得出硅偶联剂与玻璃纤维发生了化学反应,与沥青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简单的物理缠绕。通过该结论可以为改善玻璃纤维表面性能,使其能广泛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阻燃PU革用APP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研究
以KH-570作为硅烷偶联剂对阻燃剂APP进行表面偶联改性研究,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工艺优化,改性APP在水中的溶解度最高可下降91.24%。
硅烷偶联剂KH-792
一、国外对应牌号:
美国联碳公司:A-112.0,美国道康宁公司:Z-6020 日本信越公司:KBM-603
二、化学名称:N-(β一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乙)氧基硅烷
四、物理性质:本品为双氨基型官能团硅烷,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能溶于苯、乙醚中,与丙酮,四氯化碳,水反应 1.030,折光率nD25 1.448;闪点138℃。
五、用途及注意事项:
改善粘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干态和抗张强度与模量,抗弯强度与压缩强度。尤其是制品湿态电气性能。
主要提高环氧、酚醛,三聚氰胺,呋喃等树脂层压材料性能,对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酸醋,有机硅,聚酰胺,聚碳酸醋,聚氰乙烯也有效。
主要作玻纤整理剂,也广泛用于玻璃微珠,白炭黑,滑石,云母,粘土,粉煤灰等含硅物质。
六.包装及储存
1.塑料桶包装,每桶净重5公斤,10公斤,200公斤特殊规格需预订。
2.本品需密闭,于阴凉通风处储存。
偶联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铬络合物及其它高级脂肪酸、醇、酯的偶联剂等,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用最早的偶联剂。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及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使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已成为有机硅工业的重要分支。它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其品种繁多,结构新颖,仅已知结构的产品就有百余种。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含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60年代末期出现的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又大大丰富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硅烷偶联剂。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始研制γ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南京大学也同时开始研制α官能团硅烷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12月美国Kenrich石油化学公司报道了一类新型的偶联剂,它对许多干燥粉体有良好的偶联效果。此后加有钛酸酯偶联剂的无机物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相继问世。钛酸酯偶联剂已成为复合材料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铝酸酯偶联剂是一种新型偶联剂,其结构与钛酸酯偶联剂类似,分子中存在两类活性基团,一类可与无机填料表面作用;另一类可与树脂分子缠结,由此在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之间产生偶联作用。铝酸酯偶联剂在改善制品的物理性能,如提高冲击强度和热变形温度方面,可与钛酸酯偶联剂相媲美;其成本较低,价格仅为钛酸酯偶联剂的一半,且具有色浅、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热稳定性能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双金属偶联剂的特点是在两个无机骨架上引入有机官能团,因此它具有其它偶联剂所没有的性能:加工温度低,室温和常温下即可与填料相互作用;偶联反应速度快;分散性好,可使改性后的无机填料与聚合物易于混合,能增大无机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填充量;价格低廉,约为硅烷偶联剂的一半。
木质素是一种含有羟基、羧基、甲氧基等活性基团的大分子有机物,是工业造纸废水中的主要成分。对木质素的开发和应用,既可减少工业污染,又能增加其使用价值。木质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被人们所注意,战后被开发出来的。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以补强作用为主,以提高胶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性;可在橡胶中大量填充,以节约生胶用量,并能在相同体积下得到质量更轻的橡胶制品。
在工业生产溶聚丁苯橡胶(SSBR)时常采用四氯化锡偶联活性SBR,所得SSBR称为锡偶联SSBR。其特点是碳-锡键在混炼过程中易受剪切和热的作用而发生断裂,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从而改善了胶料的加工性能;链末端锡原子活性高,可增强炭黑与胶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胶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有利于降低滚动阻力和减小滞后损失。由于锡偶联剂的独特性能,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主要用作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助剂。偶联剂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因此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偶联剂用于橡胶工业中,可提高轮胎、胶板、胶管、胶鞋等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减小NR用量,从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