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农宅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构造图集》是201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08-01
版次:第一版页数:64装帧:平膜开本:横小16开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加固构造图,从编制依据、适用范围、技术说明、农宅后续使用年限、针对不同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和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展示和说明,是建筑结构领域较为翔实、实用的图册。 2100433B
可参见以下规范的规定: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11/T689-2009,北京市地方标准 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
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35~75米要设缝,一般情况是55米,详该规范9.1.1条。 砌体结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40~100米要设缝,一般情况是50米,详该规范6.3.1条。 规范对设缝间距要...
不矛盾 各地抗震设防等级不一样 但一般不可以按弹性方案设计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介绍按新抗震规范加固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以确保房屋的安全、适用、经济。
试论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
结构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已经逐渐成为砌体结构建筑物最为重要的核心,也是土木工程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在分析了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及房屋能耗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具体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壹 前言
贰 缘起
叁 夯土建筑技术在西南地区农宅建设中的优势与意义
肆 夯土农宅建造的一般原则
伍 设计与施工基本规定
技术适用范围
房屋层数与高度
房屋开间与进深
夯土墙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
夯土墙体厚度
夯土房屋材料及日常维护要求
通风与采光
主要建筑材料一览
陆 院落设计与布局
五开间堂屋模式
四开间堂屋模式
三开间堂屋模式
柒 夯土农宅建造技术分项指引
夯土农宅房屋构造总览
夯土农宅建造流程图
建房选址
测量放线
地基与基础
土墙夯筑
墙体抗震构造措施
木楼(屋)面构造
门窗
外廊
捌 结语
玖 图册技术主要参考依据 2100433B
在抗震设防烈度6~8度地区,以砌体结构为主的教学楼,若经抗震鉴定后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则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抗震设防分类
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中小学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
抗震验算时,应不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二、校舍的后续使用年限
现有校舍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后续使用年限:
1.在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校舍,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现有校舍,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
2.在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现有校舍,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
3.在2001年以后建造的现有校舍,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
4.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校舍简称A类校舍;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校舍简称B类;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校舍简称C类。
三、主要设计依据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钢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四、抗震加固方案
抗震加固方案宜减少地基基础的加固工程量,多采取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及抵抗不均与沉降能力的措施。
1.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流程
建造抗震鉴定——加固方案选定——加固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
2.建筑抗震加固
1)现有校舍抗震加固前,应收集现有校舍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竣工验收等原始资料。
2)调查校舍现在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和是否存在局部损伤,并对现有校舍的缺陷损伤进行专门分析,抗震加固时一并处理。
3)鉴定时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检测。对于砌体校舍,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抗震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实际达到的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墙体交接处的连接以及女儿墙、楼梯间等易引起倒塌伤人的部位重点检测。
4)根据各类校舍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现状条件,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采用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5)对现有校舍整体抗震性能应作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校舍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校舍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建议,并给出抗震鉴定报告。抗震鉴定报告应明确现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加固方案及对加固设计的相关要求。
3.加固设计
(1)加固设计原则
1)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校舍的整体性、改善构件的收录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2)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新增构件和原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基础。
4)当结构加固费用占同类新建工程费用的70%以上时,宜拆除重建。
(2)加固方案选定
1)加固方案宜结合维修改造,改善使用功能并注意美观,并宜结合原结构的具体特点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2)不规则的现有校舍,宜使加固后的结构质量分布较均匀、刚度较对称。
(3)加固验算
1)现有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时应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整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应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
2)结构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确定。
3)结构构件的计算截面尺寸,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尺寸。
4)材料的强度等级应采用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
5)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入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等造成的附加内力,并应计入加固后的实际受力程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程度对承载力的影响。
6)对局部抗震加固的结构,加固后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分别不超过原来的10%和5%时,应允许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影响。
(4)加固施工
加固施工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
施工时,允许用高强度钢筋代替低强度钢筋,但应注意锚固长度的变化。
五、材料
1.加固用的结构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以混凝土为基材的结构胶的规定进行,应符合《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的要求。
2.加固用碳纤维布必须选用聚丙烯腈基不大于12k的小丝束纤维。
文章来源:网络
本书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含有绪论、砌体结构房屋震害与震损原因分析、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基本方法、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的改进、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分析与抗震承载力验算、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概念设计、墙体承载力加固技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整体性加固的现有方法、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抗震加固新方法、已建房屋预制多孔板抗震加固方法、砖混结构房抗震加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小学校舍不停课抗震加固技术、试点工程实例分析。
本书介绍的抗震鉴定流程简明清晰,鉴定方法科学合理;加固技术成套系统,加固方法高效实用。
本书可供工程检测鉴定、结构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主管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师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