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概述 1
1.1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概述 1
1.1.1 能源工业与关键基础设施 1
1.1.2 能源工业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2
1.1.3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 3
1.1.4 国内能源工业控制行业现状 5
1.2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发展状况 6
1.2.1 能源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空间安全 6
1.2.2 能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 7
1.2.3 能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 8
1.2.4 能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挑战 15
1.3 相关技术标准 18
1.3.1 标准化组织 18
1.3.2 工控安全标准 18
1.3.3 等级保护标准 20
1.3.4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21
第2章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基础 23
2.1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介绍 23
2.1.1 工业控制系统定义与作用 23
2.1.2 工业控制系统分类 24
2.1.3 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化发展趋势 25
2.2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组成 27
2.2.1 监控对象与监测技术 27
2.2.2 变送器与传感器 29
2.2.3 控制器 31
2.2.4 执行器和驱动器 36
2.2.5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37
2.3 工业现场网络 41
2.3.1 工业现场网络结构和组成 42
2.3.2 现场总线和规范 43
2.3.3 工业以太网 47
2.4 通 信 网 络 54
2.4.1 能源通信网络特点 54
2.4.2 接入网 55
2.4.3 骨干网 59
2.4.4 电力通信网 62
第3章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控制 65
3.1 能源行业工控系统风险管理 65
3.2 能源行业工控系统风险评估 67
3.2.1 风险评估特点 67
3.2.2 风险评估形式 68
3.2.3 风险评估安全保障 69
3.2.4 风险评估流程和方法 69
3.2.5 风险评估准备 72
3.2.6 风险评估活动 78
3.3 能源行业工控系统风险处置 103
3.3.1 风险处置方式 103
3.3.2 风险处置流程 105
3.3.3 风险控制策略 107
3.4 能源行业工控系统风险控制案例 108
3.4.1 业务识别 109
3.4.2 资产识别 109
3.4.3 威胁识别 110
3.4.4 保障能力识别 111
3.4.5 风险分析 116
3.4.6 风险处置 117
第4章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118
4.1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118
4.1.1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特征及安全防护原则 119
4.1.2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结构与内涵 120
4.2 边界防护技术及应用实践 127
4.2.1 关键技术 127
4.2.2 主要产品 130
4.2.3 应用实践 132
4.3 可信计算技术及应用实践 136
4.3.1 关键技术 136
4.3.2 主要产品 144
4.3.3 应用实践 148
4.4 加密认证技术及应用实践 153
4.4.1 关键技术 154
4.4.2 主要产品 160
4.4.3 应用实践 163
4.5 入侵检测技术及应用实践 166
4.5.1 关键技术 166
4.5.2 功能描述 168
4.5.3 应用实践 168
4.6 监测与预警技术及应用实践 172
4.6.1 关键技术 172
4.6.2 功能描述 174
4.6.3 应用实践 174
4.7 工业安全审计技术及应用实践 175
4.7.1 关键技术 176
4.7.2 功能描述 179
4.7.3 应用实践 179
第5章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运行 185
5.1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运行概述 185
5.1.1 安全运行工作目标 185
5.1.2 安全运行工作内容 186
5.2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日常运维 187
5.2.1 日常运维工作要求 187
5.2.2 日常运维工作内容 191
5.3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应急响应 205
5.3.1 应急管理 206
5.3.2 应急预案编制 210
5.3.3 应急演练 218
5.3.4 应急处置案例 223
5.4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优化完善 229
5.4.1 优化完善原则 229
5.4.2 优化完善方式 230
5.4.3 优化完善内容 230
5.4.4 优化完善注意事项 233
第6章 电力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35
6.1 电力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235
6.2 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37
6.2.1 电网电力监控系统 237
6.2.2 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需求 242
6.2.3 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44
6.3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47
6.3.1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 247
6.3.2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需求 249
6.3.3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52
第7章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57
7.1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257
7.2 油气开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58
7.2.1 油气开采工业控制系统 258
7.2.2 油气开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需求 260
7.2.3 油气开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62
7.3 油气输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63
7.3.1 油气输送工业控制系统 264
7.3.2 油气输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需求 268
7.3.3 油气输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69
7.4 油气储存工业开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72
7.4.1 油气储存工业控制系统 273
7.4.2 油气储存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需求 275
7.4.3 油气储存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76
7.5 炼化加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77
7.5.1 炼化加工工业控制系统 277
7.5.2 炼化加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需求 279
7.5.3 炼化加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应用 2802100433B
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封闭性、多样性、复杂性、不易升级等特点。相对于常规的IT系统而言,能源工业控制系统与其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本书主要讲述能源行业常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主要为能源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介绍、工业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业现场网络以及能源通信网络。
从发展历程看,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与控制系统结构的发展有相似之处。企业信息网络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①基于主机的集中模式由功能强大的主机完成几乎所有的计算和处理任务,用户和主机的交互很少...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动化技术形成、局部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时期.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新能源分类 1、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 (3)、天体引力能,如:潮...
公用事业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网信息安全的设计研究
阐述了在'两化融合'背景下,公用事业中工业控制系统面临新的安全形势和新的业务需求,从结构、设备可靠性、数据保密性等角度设计了一套新的工业控制系统网结构。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市污水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 和应急处理工作,提高污水厂中控系统预防和控制网络与信 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 和影响,确保市污水厂中控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结合工作 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本预案适用于本预案定义的 1 级、 2 级网络与信息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导致 1 级、 2 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 共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是根据系统遭到 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公共利益以及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 (一)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重要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 毁损、故障, 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 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
工业控制机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专为能在r_业恶劣环境(如强电磁十扰、剧烈振动、高粉尘、宽温度范围等)「应用而设计制造的用于过程控制的训算机。可替代常规控制仪表、具有 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共6章,介绍IEC 61131-3第三版的公用元素基本概念、标准编程语言中的指令表和结构化文本的文本类编程语言、梯形图和功能块图的图形类编程语言、顺序功能表图编程语言、运动控制功能块、安全相关功能块、模糊控制功能块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编程技巧和工业应用。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内容涵盖了智能制造对PLC软件功能的基本要求。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可作为自动化和仪表专业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专科学生的教材和编程语言的培训用书,也是工矿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以现场总线为代表的工业控制网络已成为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业控制底层的具体实现。本书从数据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两方面介绍了工业控制网络的基础知识,着重讨论了CAN、DeviceNet、PROFIBUSDP三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现场总线技术,全面地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特点、协议规范及通信接口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简单的应用实例。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自动化、机电、仪器仪表等专业工业控制网络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工业控制网络系统设计和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