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路线布设时应查明泥石流的类型、规模、活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布设方案有:
(1)以单孔桥跨过沟床稳定的洪积扇顶部沟口最为理想;
(2)走洪积扇外缘,但要预防洪积扇向外延伸;
(3)绕走对岸稳定地带;
(4)以隧道穿过洪积扇下部;
(5)以路堤通过洪积扇中部,并作好两侧坡脚防护和排导泥石流措施 。
中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及华北山区。在泥石流地区的路基,应采用排导、拦截和水土保持等综合防治措施。排导包括排洪道、急流槽和导流堤等;拦截措施有起滞流作用的低矮拦挡坝或将泥石流全部拦截的拦碴坝或设停淤场以便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体导入其中沉积下来;在上游汇水区进行水土保持的方式是植树造林、调整地表水流、挖筑排水沟系、加固岸坡和松散物质等 。
泥石流地段路线(mud avalanche wne mute)是指在有泥石洪流暴发地段布设的路线。泥石流含大量泥砂石块,流速大,来势猛,能对桥涵、路基造成堵塞、淤埋、冲刷和撞击破坏 。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
(1)“西南地区 黄土高原”答到要点,得分。“黄土高原”虽然没有但是也不错,没关系。 (2)“降水集中,多暴雨;山区山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 跃;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植被覆盖差。”,...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
修筑在泥石流地区的路基。泥石流是山洪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以极高的速度,突然从沟谷上游奔流直下。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现象,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泥石流会使路基遭受堵塞、淤埋、冲刷和撞击等危害,或因泥石流压缩堵塞河道后,水位雍升,致使上游沿河路基被淹没 。
西藏公路沿线的泥石流及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分布及危害 西藏地区泥石流的分布十分广泛,遍及自治区东南部和西南部山区,满布川藏、中尼、扎墨、通易、日江、拉普、加吉、然查、曲错等公路沿线,尤以川藏、通易和中尼公路沿线最多,西部和北部地区分布较少。 泥石流是西藏地区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的夏秋季节,由于气温的升高或降雨的增加,各公路沿线的某些沟道都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演示稿)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演示稿)——1 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成灾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等级(参见69号文) 2 根据评估种类确定评内容及任务(P12、14) 3 根据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基础资料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 和有关资料收集(P30、31) ...
泥石流的防治方案,较根本的是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但影响面广,长时间后才能见效,非交通建设部门所能单独完成。故在泥石流地区筑路时,为了消除隐患,以避开强烈泥石流为宜,或在山口附近用隧道明洞或建桥通过;对中等泥石流,有条件时也应首先考虑绕避方案;当路线必须跨越泥石流时,宜选在泥石流的流通地段,不宜选在河床坡度由陡变缓地点。对小型泥石流,可修建跨线渡槽。对发展较缓慢的冲积扇,可选在沉积可能发展范围以下适当距离处通过;若为轻微泥石流,线路必须通过沉积区中部冲积扇时,线路中心线宜与冲积扇的辐射线成正交,即以曲线通过;线路高度应满足设桥要求,并考虑泥石流龙头高度和可能的淤积厚度,若以路堑明洞或渡槽通过,路堑应有足够深度,不宜将沟床抬高,导致淤积漫溢危及路堑安全;线路通过山口附近的冲积扇顶部时,一般均有固定的沟槽,可集中设桥;当线路必须通过沉积区中部冲积扇时,桥位应设在与山口顺直的隆起脊梁主流所经之处,并应根据扇顶水流分布情况可能的摆动,在各主要沟槽处分别设桥,避免挖沟筑堤强行合并分散的水流;不宜下挖设桥,更不宜压低线路而强行合并改沟至冲积扇两侧低洼处设桥;两冲积扇间的洼地,即便不受山洪影响,一般也应设桥涵,排除积水。2100433B
(1)施工前,应结合设计,详细调查泥石流的成因、规模、特征、活动规律、危害程度等相关情况,核实泥石流形成区、流动区和堆积区,确定适宜的施工方案。
(2)泥石流地区路基施工,应设置专职巡查人员,监测泥石流动态,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3)采用桥梁形式跨越泥石流地段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护加固措施。
(4)采用排泄道、排导沟、明洞、涵洞、渡槽等排导功能为主的结构进行泥石流治理时,排导构造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排导构造物基础应牢固,强度、断面与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排导构造物平面线形应圆滑、渐变,上下游应有足够长的衔接段,行进段沟槽不宜过分压缩,出口不宜突然放宽。流向改变处的转折角不宜超过15°,避免因急弯突然收缩和扩大而造成淤塞。
排导构造物行进段和出口段的纵坡应满足设计要求或大于沟槽的淤积平衡坡度。
(5)永久性调治构造物采用浆砌片(块)石时,应采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片(块)石,基础应置于设计要求的深度,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6)利用植被治理泥石流时,植物物种应选择生长期短、见效快、根须发达,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品种。 2100433B
泥石流按物质成分不同分为泥石流、泥流、石流3类,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属于泥石流;以黏性土为主并含少量砂粒、石块且黏度大、呈稠泥状的为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为石流。按物质状态可分为黏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为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其特征是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具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按泥石流的成因分为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小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小于1×104m3)、中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为1×104~10×104m3)、大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为10×104~50×104m3);特大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大于50×104m3)。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为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