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K型、S型、B型等耐高温热电偶作为温度测量传感器通常与温度变送器、调节器及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用以直接测量或控制各种生产过程中0-1800℃范围内的流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等温度。
高温热电偶金湖县仪表电器,专业生产:CU50,Pt100,Pt1000高温热电偶T:0517-86800548
套管的选择是根据需要测试点位置及热电偶自身的情况来决定的,套管本身没有限制;从温度测量准确性来看,测试点宜选择设备或管道中心位置,安装时套管与热电偶间要留有余量,考虑金属热伸缩效应
富兰克工业用高温红外测温仪,非接触红外线测温枪K型热电偶温度计,¥799.00。 双通道插入式测温仪,尖头浸入式6mm高温探头液体热电偶食品温度计,¥386.00。 TES1310温度表,工业数显测温...
热电偶教学设计
热电偶传感器教学设计 姓名: 赵波 单位:保定高级技工学校 一、基本说明 教学题目 第二章第四节:热电偶传感器 所属学科 自动检测技术 学时安排 1课时 班级 08维电 2 所选教材 自动检测技术( 高教版) 宋文绪主编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了解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选用和分 度表的选用以及了解热电偶与其他动圈仪表的连接。 2.内容分析:本节是本章中的重点, 热电偶传感器在工业上广泛应用, 但工作原理简单,对此传感器的学习有助于了解温度控 制系统的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实践需要,由浅入深的授 课。 3.学情分析:高中起点的 08 维修电工班的学生领悟能力强,有一定 的动手能力,对传感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在工 业上普遍应用的传感器有求知的欲望,但学生水平差异 也较大。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
热电偶与热电阻温度对照表
热电阻 温度 (℃ ) PT100 电 阻 值 (Ω ) Cu50 电 阻 值 (Ω ) Cu53 电 阻 值 (Ω ) Cu100 电 阻 值 (Ω ) - 50 80.31 39.24 41.74 78.49. - 40 84.27 41.40 43.99 82.80 - 30 88.22 43.55 46.24 87.10 - 20 92.16 45.70 48.50 91.40 - 10 96.09 47.85 50.75 95.70 0 100.00 50.00 53.00 100.00 10 103.90 52.14 55.25 104.28 20 107.79 54.28 57.50 108.56 30 111.67 56.42 59.75 112.84
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 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热电偶的安装要求 对热电偶与热电阻的安装,应注意有利于测温准确,安全可考及维修方便,而且不影响设备运行和生产操作.要满足以上要求,在选择对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使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选择测点位置,尽量避免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装设热电偶或热电阻.
2、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偶和热电阻有传热和散热损失,为了减少测量误差,热电偶和热电阻应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1)对于测量管道中心流体温度的热电偶,一般都应将其测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处(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如被测流体的管道直径是200毫米,那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应选择100毫米;
(2)对于高温高压和高速流体的温度测量(如主蒸汽温度),为了减小保护套对流体的阻力和防止保护套在流体作用下发生断裂,可采取保护管浅插方式或采用热套式热电偶.浅插式的热电偶保护套管,其插入主蒸汽管道的深度应不小于75mm;热套式热电偶的标准插入深度为100mm;
(3)假如需要测量是烟道内烟气的温度,尽管烟道直径为4m,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1 m即可.
(4)当测量原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垂直安装,或加装支撑架和保护套管.
特殊结构耐高温轴承:不仅材料采用耐高温材料,更从结构上实现高温环境下的游隙自动补偿,例如螺旋弹簧轴承等。
市场应用最多、测量范围最广的是K型热电偶。
K型热电偶概述:
K型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K型热电偶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K型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
镍铬-偶(K型热电偶是用量最大的廉金属热电偶,其用量为其他热电偶的总和。K型热电偶丝直径一般为1.2~4.0mm。
正极(K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Cr=92:12,负极(KN)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Si=99:3,其使用温度为-200~1300℃。
K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优点,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气氛中广泛为用户所采用。
K型热电偶不能直接在高温下用于硫,还原性或还原,氧化交替的气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荐用于弱氧化气氛。
K型热电偶热响应时间的测量
测量K型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试验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这是由于受周围介质的换热率影响,换热率高,则热响应时间就短。
为了使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具有可比性,国家标准规定:热响应时间应在专用水流试验装置上进行。该装置的水流速度应保持0.4±0.05m/s,初始温度在5-45℃的范围内,温度阶跃值为40-50℃。在试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应不大于温度阶跃值的±1%。被试热电偶的置入深度为150mm或设计的置入深度。
由于热电偶在室温附近热电势很小,热响应时间不容易测出,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可采用同规格的K型热电偶的热电极组件替换其自身的热电极组件,然后进行试验。
试验时应记录热电偶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温度阶跃变化50%的时间T0.5,必要时可记录变化10%的热响应时间T0.1和变化90%的热响应时间T0.9。所记录的热响应时间,应是同一试验至少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每次测量结果对于平均值的偏离应在±10%以内。此外,形成温度阶跃变化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被测试热电偶的T0.5的十分之一。记录仪器或仪表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被试热电偶的T0.5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