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给排水百科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是2006年3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义。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基本信息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编辑推荐

本书着重介绍如何利用毛细管电泳进行研究的思路与策略。

查看详情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医用毛细管

  • 1.8-2.0%26120mm 500支/筒
  • 13%
  • 鄄城光明仪器有限公司-科源仪器设备厂(菏泽)
  • 2025-07-29
查看价格

紫铜毛细管

  • 品种:铜毛细管;壁厚(mm):1;外径Φ(mm):20;牌号:T2
  • t
  • 华拓
  • 13%
  • 合肥华拓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2025-07-29
查看价格

熔点毛细管

  • 0.9-1.1&200 500支/筒
  • 13%
  • 鄄城光明仪器有限公司-科源仪器设备厂(菏泽)
  • 2025-07-29
查看价格

封口熔点毛细管

  • 0.9-1.1&80 500支/筒
  • 13%
  • 鄄城光明仪器有限公司-科源仪器设备厂(菏泽)
  • 2025-07-29
查看价格

熔点毛细管

  • 0.9-1.1&250 500支/筒
  • 13%
  • 鄄城光明仪器有限公司-科源仪器设备厂(菏泽)
  • 2025-07-29
查看价格

镀锌钢管复合管

  • DN25
  • m
  • 东莞市2016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镀锌钢管复合管

  • DN32
  • m
  • 东莞市2016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镀锌钢管复合管

  • DN65
  • m
  • 东莞市2016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镀锌钢管复合管

  • DN80
  • m
  • 东莞市2016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镀锌钢管复合管

  • DN100
  • m
  • 东莞市2016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毛细管

  • 毛细管长度36cm,内径50um,适用于ABI3130XL基因分析仪
  • 2
  • 1
  • ABI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2-22
查看价格

毛细管

  • 1/4寸
  • 1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0-07-22
查看价格

毛细管末端采样头

  • 1.名称:毛细管末端采样头2.规格:综合
  • 174
  • 3
  • 西门子,霍尼韦尔,爱德华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4-12-27
查看价格

/34毛细管

  • 品名: 毛细管 材质: 304 304L 316 316L 420 430 用途: 道 仓库: 有 规格: 齐全(mm)
  • 3547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14
查看价格

毛细管差压表

  • TcmF-100/150
  • 8161
  • 1
  • 凯斯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4-07
查看价格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作者简介

姓名:陈义著

作者简介:

作品:《妈妈,你在哪里》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

查看详情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书籍简介

书籍名称:​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二版)

作/译者:陈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9787502579272 [十位:7502579273]

页数:322 

重约:0.507KG

定价:¥39.00

查看详情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内容介绍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其重要应用,具体内容涉及基本理论、仪器构成、分离条件选择、毛细管制作、电渗控制、芯片电泳、联用技术、手性分离以及离子、蛋白、DNA、糖、缀合物、颗粒物质和单细胞分析等,着重介绍如何利用毛细管电泳进行研究的思路与策略。

本书可供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细胞学等生物或生命科学以及医药、食品、环境、公安侦破、农业、化学和化工等不同领域中的科学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大学生、技术员和实验员参考。

查看详情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回顾

二、发展动向

第二节 电泳与色谱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第四节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分离过程

一、分离的一般过程

二、差速分离过程

三、数学描述

第二节 基础概念

一、电泳、淌度、绝对淌度与有效淌度

二、电渗、电渗率及合淌度

三、两相分配与权均淌度

四、分离模式理论归属

第三节 分析窗口

第四节 理论效率及其表示

一、效率方程

二、峰加宽因素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仪器系统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仪基本结构

第二节 进样系统

一、基本构成

二、进样方法

三、进样误差

第三节 毛细管清洗和缓冲液填灌机构

第四节 电源及电流回路

一、电源

二、电极与电极槽

三、导线

四、缓冲液

第五节 毛细管及其温度控制

一、检测窗口制作

二、温度控制

第六节 检测及其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

一、检测

二、数据记录与处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分离条件选择策略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模式的选定

第二节 基本操作条件选择

一、电泳电压

二、电泳温度

三、毛细管及其洗涤

四、进样与聚焦进样

五、检测条件

第三节 分离介质选择

一、cze介质选择

二、cge与ngce介质选择

三、mekc介质选择

四、其他模式的介质选择

第四节 条件选择流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毛细管制作技术

第一节 涂层技术

一、动态吸着技术

二、物理涂布技术

三、化学涂布技术

四、溶胶一凝胶技术

五、吸附一化学交联

第二节 凝胶毛细管制备

一、基本问题

二、解决策略

三、琼脂糖凝胶毛细管制备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毛细管制备

五、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毛细管制备

第三节 电色谱毛细管柱制备

一、填充柱的制备

二、整体柱的制备

第四节 特殊技术

一、扁塑料毛细管制作

二、毛细管吹泡/弯折

三、化学刻泡

四、毛细管拼接

查看详情
石墨烯类材料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新进展 石墨烯类材料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新进展

石墨烯类材料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新进展

格式:pdf

大小:482KB

页数: 未知

由于石墨烯类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在生命分析、化学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石墨烯类材料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展及相关探索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修饰电化学检测电极、制备毛细管整体柱、修饰毛细管内壁及毛细管芯片等,并对其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甜菊糖条件的中心复合设计优化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甜菊糖条件的中心复合设计优化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甜菊糖条件的中心复合设计优化

格式:pdf

大小:266KB

页数: 5页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并检测了甜菊叶中莱鲍迪苷A(RA)和斯替维苷(St)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取值进行了优化。优化后RA和St的分离度增大,迁移时间缩短,整体的分离检测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含有23.7%(体积分数)乙腈和6.3%(体积分数)甲醇的52 mmol/L硼砂缓冲液(pH10.10)中,RA和St在20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RA和St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0~5.0 g/L和0.30~5.0 g/L内与电泳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RA:0.01 g/L,St:0.02 g/L。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简介及其应用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内径为25-100nm的弹性石英熔融毛细管柱内荷电粒子按其淌度(mobility)或迁移速度(migrationvelocity)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交叉内容,它使分析化学得以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并使单细胞分析,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它将分离柱效提高到上百万塔板数。长期困扰我们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分离分析也因此有了新的转机。CE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析对象广,多模式化和环保等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在生物、医药、化工、环保、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末有惊喜,请读完文章!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CE指以高压电场力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毛细管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其仪器装置简图如下图所示,其结构包括高压电源、毛细管、检测器各一及两个缓冲液贮瓶。

CE所用的石英毛细管柱,在pH>3情况下,其内表面带负电,和溶液接触时形成了一双电层。在高电压电场作用下,双电层中的水合阳离子引起流体整体地朝负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渗。粒子在毛细管内电解质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EOF)两种速度的矢量和。正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流一致,故最先流出;中性粒子的电泳流速度为“零”,故其迁移速度相当于电渗流速度;负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流方向相反,但因电渗流速度一般都大于电泳流速度,故它将在中性粒子之后流出,从而因各种粒子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理论基础:带电离子在电场中运动除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外,还会受到溶剂阻力的作用。一定时间后,两种力的作用就会达到平衡,此时离子作匀速运动,电泳进入稳态。根据物理学定律可以导出:

μ0=2εζ / 3η

式中η为溶剂粘度,ε为溶液的介电常数,ζ为无限稀释时的电动电位。对于实际溶液,淌度μ0可称为有效电泳淌度。

电渗是毛细管中的溶剂因轴向直流电场作用而发生的定向流动。电渗是由定域电荷引起。定域电荷是指牢固结合在管壁上、在电场作用下不能迁移的离子或带电基团。在定域电荷对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吸引下形成了所谓的双电层,致使溶剂在电场作用(以及碰撞作用)下整体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渗流。

在毛细管电泳中,样品分子的迁移是有效电泳淌度和电渗流淌度μeof的综合表现,这时的淌度称为表观淌度(μapp)。表观淌度可以直接从毛细管电泳的测定结果求得,表示为:

μapp=LdLt/tRV

这里Ld是毛细管从进样口到检测器的距离,tR是离子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Lt是柱的总长,V是电压。电渗流淌度可用中性离子按同样方法获得。有效淌度可表示为:

μeff =μapp–μeof

电渗流与pH关系十分密切,此外,任何影响管壁上解离的因素,如毛细管洗涤过程、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粘度、柱温等都会影响电渗流大小甚至改变其方向。电磁场以及那些能与毛细管内壁硅羟基相互作用的物质如表面活性剂、蛋白质等,均能对电渗流产生很大影响。

毛细管电泳类型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是近年新兴的一种CE,是表征蛋白质电荷不均一性的强有力工具。其原理是在毛细管两端加上直流电压,管内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可以形成一定范围的pH梯度,蛋白质依据其所带电荷向阳极或阴极移动,直到净电荷为0的某个pH值(即等电点pI)时停止,最终蛋白质聚焦成很窄的区段,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技术能快速、精确、定量地分析样品,适用于单克隆抗体、融合蛋白、糖基化蛋白、抗体偶联药物、PEG化蛋白甚至病毒等蛋白质样品的电荷异构体分析。等电点是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指征,可以反映生物技术合成的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纯度和空间构象的均一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缺失肽、断裂肽、酰胺化/去酰胺化、氨基酸侧链的不完全脱保护、多糖唾液酸化等一些修饰都会改变样品的等电点,影响药物活性。因此,等电点的准确测定对于多肽、蛋白类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起着重要作用。

来源:奥星生命科学设备与耗材|周婷

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查看详情

铜及铜合金毛细管意义价值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 1531-2020)的修订,可以规范毛细管生产厂家及使用厂家对产品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更全面的涵盖了毛细管产品类型,同时也促进了供需双方质量提升及技术创新,对制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标准有利于提高标准水平和适用性,满足应用市场的高要求,增强竞争力,助于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化解铜产能过剩。

查看详情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应用

凝胶中蛋白的检测

凝胶染色的目的是使其中的蛋白质能够被观察到。目前还没有通用的染色方法,只能在考虑多种因素如需要的灵敏度、线性范围、方便程度、费用、以及成像设备类型等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选择。有时也可以将蛋白转膜后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来进行检测。

图像采集和分析

成像设备可以摄人图像,对凝胶图像以数字形式保存,对每块凝胶图像进行平等的比较,在各研究组之间传递信息,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图像分析软件有PDQuest、ImageMaster 2D Elite、Melanie、BioImage Investigator等,分辨率较高,功能齐全。尽管如此,仍不可避免约10%的未检出点和假点,需要手工添加、删除和分割。图像采集完成后。可以应用各种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以收集、诠释、比较蛋白质组数据资料等。

蛋白鉴定

一旦通过差异分析或其它方法找到感兴趣的蛋白后.就可以从凝胶中或膜上切取这些目标蛋白质作鉴定。现在绝大多数蛋白质的鉴定是通过质谱分析来完成的。

分离蛋白质组所有蛋白

分离蛋白质组所有蛋白的两个关键参数是其分辨率和可重复性。在目前情况下,双向凝胶电泳的一块胶板(16cm×20cm)可分出3~4千个,甚至1万个可检测的蛋白斑点,这与10万个基因可表达的蛋白数目相比还是太少了。80年代开始采用固定化pH梯度胶,克服了载体两性电解质阴极漂移等许多缺点而得以建立非常稳定的可以随意精确设定的pH梯度。由于可以建立很窄的pH范围(如0.05U/cm),对特别感兴趣的区域可在较窄的pH范围内做第二轮分析,从而大大提高了分辨率。此种胶条已有商品生产,因此基本上解决了双向凝胶电泳重复性的问题。这是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第二向SDS-PAGE有垂直板电泳和水平超薄胶电泳两种做法,可分离10~100kD分子量的蛋白质。

其中灵敏度较高的银染色法可检测到4ng蛋白,最灵敏的还是用同位素标记,20ppm的标记蛋白就可通过其荧光或磷光的强度而测定。用图像扫描仪、莱赛密度仪、电荷组合装置可把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蛋白图谱数字化,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去除纵向和横向的曳尾以及背景底色,就可以给出所有蛋白斑点的准确位置和强度,得到布满蛋白斑点的图像,即所谓"参考胶图谱"。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困难是对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出来的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先把胶上的蛋白印迹到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膜上后再进行分析,确定它们是已知还是未知蛋白。现在的分级分析法是先做快速的氨基酸组成分析,也可先做4~5个循环的N末端微量测序,再做氨基酸组成分析;结合在电泳胶板上估计的等点电和分子量,查对数据库中已知蛋白的数据,即可作出判断。有文献报道,N末端4个残基序列的数据就可以给出很多的信息而得到相当准确的结果。如再结合C末端序列,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会更高。对分离得到的蛋白质作进一步的确切鉴定需要有足够数量的纯蛋白,电泳时蛋白质已经过了高度纯化。现在一块胶板可允许上到高达mg数量级的样品,因此每个分离的蛋白斑点可有μg数量的蛋白,这样使本来是微量的蛋白也可希冀被鉴定。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