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膜叶星蕨(学名:Microsorum membranaceum (D. Don) Ching)附生或很少土生,植株高50-80厘米。
生长在海拔800-2600米的荫蔽的山谷溪边或林下潮湿的岩石或树干上。
产自台湾 (南投、桃园) 、广东 (翁源、信宜) 、广西 (大苗山、河池、南丹、那坡、容县、天峨、田林、西林、修仁、瑶山) 、海南 (琼中、三亚) 、四川 (宝兴、甘洛、九龙、泸定、木里、彭水、石棉、盐边、盐源、越西) 、贵州 (荔波) 、云南 (宾川、大姚、峨山、河口、鹤庆、剑川、景东、景洪、金平、昆明、丽江、临沧、龙陵、绿春、禄劝、潞西、马关、麻栗坡、勐海、蒙自、弥勒、屏边、文山、武定、西畴、西盟、新平、西双版纳、盈江、永德、镇康、镇沅、中甸)和西藏(聂拉木)等省区。锡金、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也有分布 。
根状茎横走,粗壮,粗0. 6-1. 2厘米,密被鳞片;鳞片暗褐色,卵形至三角形,长2-4毫米,宽1-2毫米,渐尖头,近全缘,粗筛孔状,盾状着生。叶近生或近簇生;叶柄短,1-2厘米,粗约5毫米,具棱,横切面近三角形,禾秆色,基部被鳞片;叶片阔披针形至椭圆披针形,长50-80厘米,中部最宽可达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下延成狭翅,几达叶柄基部,全缘或略呈波状。叶干后绿色,膜质或薄纸质;主脉下面隆起而有锐脊,侧脉明显,近平展,横脉在每对侧脉间有4-6条,在主脉两侧各构成4-7个近四边形的大网眼,小脉在大网眼中联结成小网眼,内藏小脉分叉。孢子囊群小,圆形,着生于叶片小脉连接处,不规则地散布于侧脉间。孢子囊隔丝通常为两细胞,小而不明显。孢子豆形,周壁具孔穴状不规则褶皱 。
植株高35-50(-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毫米,光滑,先端略被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15-20(-30)厘米,粗约1.5毫米,禾秆色,多少被短毛或有时光滑;叶片长18-30厘米,宽7-...
繁殖: 波斯顿蕨常用分株法繁殖,夏季从生长旺盛的波斯顿蕨植株中剪下匍匐枝上生出的带根小波斯顿蕨,另行栽植即可。 2、光照:波斯顿蕨栽培一般在室内养殖,采用盆栽,室内明亮散射光培...
你好,波士顿蕨属于蕨类植物。新叶变干,可能你的环境太干燥,盆土不够湿润,以及光线强了一点导致的。波士顿蕨是喜欢明亮的散射光,忌阳光直射,否则叶片会变黄,产生枯焦。同时,多给它喷点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
假瘤蕨属(水龙骨科)植物叶片附属结构的生态意义
电镜下观察并研究了假瘤蕨属植物的叶片附属结构.报道了蜡质颗粒、片层、柔毛和鳞片.叶片附属结构在数量及性质上的差别显示出种类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结果表明,假瘤蕨属植物中土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蜡质颗粒、柔毛及鳞片,而附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颗粒及片层,这些叶片特征均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药 名】:广叶星蕨
【来 源】:为槲蕨科植物广叶星蕨的全草。
【功 效】:清热利尿,活血散瘀。
【主 治】:用于淋证,热淋、砂淋、红白淋浊。其根茎:用于风湿性骨痛、跌打损伤,能活血散瘀,瘀滞得去,痛定病愈。
【性味归经】:甘,寒。肾、膀胱、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 名】:鸡蹼、珍珠草、一包针(广西大新、龙州、龙津、北流、宁武)
【考 证】:始载于《台湾药物志》。
本种与星蕨M. punctatum极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种的叶片为倒披针形,具尖 头,根状茎上鳞片明显开展,披针形,长3--4毫米,顶端渐尖,隔丝具大而弯曲的顶端细胞。
附生,植株高40一60厘米。根状茎短而横走,粗壮,粗6-8毫米,有环形维管束鞘和星散的厚壁组织,密生鳞片;鳞片披针形,长3一4毫米,顶端渐尖,边缘稍具齿,浅褐色。叶近簇生;叶柄粗壮,短或近无柄,长不及1厘米,粗约3-4毫米,禾秆色,基部疏被鳞片,有沟;叶片阔线状披针形,长35-55厘米,宽5-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长渐狭而形成狭翅,或呈圆楔形或近耳形,叶缘全缘或有时略呈不规则的波状;侧脉纤细而曲折,两面均可见,相距1.5厘米,小脉联结成多数不整齐的网眼,两面均不明显,在光线下则清晰可见,内藏小脉分叉;叶纸质,淡绿色。孢子囊群直径约1毫米,橙黄色,叶片上部2/3能育,不规则散生或有时密集为不规则汇合,一般生于内藏小脉的顶端。孢子豆形,周壁浅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