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特点
一般来讲,模块化本体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模块化本体语义的正确性和完整性(Correctness and Completeness):由模块组成的系统,必须准确提供组成系统的各个模块的信息,各个模块能够独立表达各自的语义。
(2)组合性(Compositionality):在单独模块或几个模块中成立的逻辑属性,在集成之后的系统中也应该是成立的。模块化系统的这种组合性对类似一阶逻辑那样的不可判定逻辑很有意义,因为可以从更小粒度的理论入手尝试证明属性的正确性。对可判定的逻辑而言,组合性对推理性能很有帮助。当前,一些大型本体的规模远远超出推理机的推理能力。
(3)有向性(Directionality):系统应当允许模块之间有向的信息流动,使得一个模块可以在使用而不影响另一个模块。典型的例子是,领域本体使用顶层本体的知识时,领域本体的改变不能对顶层本体产生影响。
(4)可理解(Comprehensibility):模块的可理解性是为了支持系统的可维护性。基础模块的可理解性可以通过控制词汇表的规模和结构、公理集的复杂性达到;组合模块的可理解性,应该可以通过其模块的组合方式实现。
(5)稳定性(Stability):当模块化本体中的某个模块更新(即演化),或添加某个新模块的时候,系统应当保持稳定。对系统结构而言,添加新模块不会破坏原有模块之间已经建立的结构关系。2100433B
按定型井套价计算
1、“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 2、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并使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
模块化UPS电源的特点:模块化UPS采用标准的结构设计,每套系统由功率模块、监控模块、静态开关组成。其率模块可并联,平均分担负载。如遇故障自动退出系统,由其它功率模块来承担负载,既能水平扩展,又能垂直...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在高校的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较强关联性的课程教学来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模块化教学形式已经成为未来教学改革中重点关注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浅谈招标文件范本模块化管理
<正>招标文件范本应当是模块化、菜单化、可选择的,方便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甄别组合。模块化有益于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效率,缩短采购周期,促进项目质量提升,也有利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本文结合大港油田实际状况,对传统的招标文件范本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积极探索和创新出适用于现有发展需要的模块化招标文件范本管理模式。通过招标文件结构、章节、技术、商务部分的模块化处理,便于招标文件编制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招标文件,满足招标采购各种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需要。
⑴ 非均相本体聚合——聚氯乙稀本体聚合生产
氯乙烯本体聚合一般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预聚合;
第二阶段:后聚合。
操作方式:间歇操作。
氯乙烯本体聚合的主要设备
聚合釜配置:1台预聚合 5台后聚合。
预聚釜——立式不锈钢聚合釜,内装涡轮式平桨搅拌器,搅拌转速控制在50~250rpm之间。
搅拌器的形式和大小,搅拌转速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预聚合种子颗粒的形态和大小。
后聚釜——卧式釜(50m3 ),内装有慢速搅拌的三条螺带组合的搅拌器。螺带与釜壁间隙极小。卧式釜转速为6~7rpm。
常采用的聚合流程方块图见图
⑵ 本体浇铸聚合——有机玻璃生产
第一步预聚:搅拌将各组份混合均匀,升温至85℃,停止加热。调节冷却水,保持釜温在93℃以下,反应到粘度达到2000厘泊左右,具体根据操作要求而定。过滤,预聚浆储藏于中间槽。
第二步浇模:先用碱液、酸液、蒸馏水洗清并烘干硅玻璃平板二大块,按所需成品厚度,在二块玻璃中间垫上一圈包有玻璃纸的橡胶垫条,用夹具夹好,即成一个方形模框,把一边向上斜放,留下浇铸口,把预聚浆灌腔,排出气泡,封口。
第三步聚合:把封合的模框吊入热水箱(或烘房),根据板厚分别控制温度在25~52℃,经过10~160小时,到取样检查料源硬化为止,用直接蒸汽加热水箱内水至沸腾,保持二小时,通水慢慢冷却40℃,吊出模具,取出中间有机玻璃板材,去边,裁切后包装。
⑶气相本体聚合——高压聚乙烯生产
所谓高压聚乙烯是将乙烯压缩到150~250Mpa的高压条件下,用氧或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于200℃左右的温度下经自由基聚合反应而制得。
高压聚乙烯生产工艺的两种方法:
釜式法:大都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反应压力较管式法低,物料停留时间长。
管式法:引发剂是氧或过氧化物,反应器内的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反应时间短,所得聚合物支链少,分子量分布宽,适宜制造薄膜制品及共聚物。
⑴ 本体聚合工艺
本体聚合流程针对本体聚合法聚合热难以散发的问题,工业生产上多采用两段聚合工艺。第一阶段为预聚合,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转化率控制在10%~30%,一般在自加速以前,这时体系
本体聚合流程
粘度较低,散热容易,聚合可以在较大的釜内进行。第二阶段继续进行聚合,在薄层或板状反应器中进行,或者采用分段聚合,逐步升温,提高转化率。由于本体聚合过程反应温度难以控制恒定,所以产品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宽。
本体聚合的后处理主要是排除残存在聚合物中的单体。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熔融的聚合物在真空中脱除单体和易挥发物, 所用设备为螺杆或真空脱气机。也有用泡沫脱气法,将聚合物在压力下加热使之熔融,然后突然减压使聚合物呈泡沫状,有利于单体的逸出。
本体聚合流程方块图见图
⑵ 本体聚合反应器
工业上为解决聚合反应热的难题,在设计反应器的形状、大小时要考虑传热面积等。
在自由基聚合本体聚合所用的反应器有以 下几种。
① 模型式反应器主要适宜于本体浇铸聚合以制备板材、管、棒材等。模型的形状与尺寸大小根据制品的要求而定,同时要考虑到聚合时的传热问题。
② 釜式反应器 带有搅拌装置的聚合釜,由于后期物料是高粘度流体多采用螺带式(如单螺带或双螺带)搅拌釜,操作方式可以是间歇也可是连续操作。也有根据聚合过程中粘度的变化采用数个聚合釜串联,分段聚合的连续操作方式。
③ 本体连续聚合釜 连续聚合反应器有管式和塔式反应器两种。一般的管式反应器为空管,物料在管式反应器中呈层流状态流动。有的管式反应器在管内装有固定式混合器。
塔式反应器相当于放大的管式反应器, 无搅拌装置,物料在塔中呈柱塞状流动
用BPO或AIBN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反应,第一段预聚转化率10%左右的粘稠浆液,浇模升温聚合,高温后处理,脱模成材,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学性能优于无机玻璃,可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标盘等。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本体聚合,转化率40%出料,投资成本比淤浆法降低40%~50%。用BPO或热引发引发苯乙烯本体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电绝缘性好、透明、易染色、易加工。用过氧化乙酰基磺酸引发氯乙烯本体聚合,制备的聚氯乙烯具有悬浮树脂的疏松特性,且无皮膜、较纯净。在微量氧存在下,高压、高温条件下引发乙烯气相本体聚合,制备的聚乙烯具有支链多、密度低和结晶度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