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按工作原理分类
a)场强式;
b)射频标签式;
c)其他。
2、按信号传输方向分类
a)单向;
b)半双工;
c)全双工。
3、按识别卡结构分类
a)与矿灯一体;
b)与手机一体;
c)与BP机一体;
d)帽卡;
e)胸卡;
f)腰卡;
g)其他。
4、按系统结构分类
a)独立式;
b)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体;
c)与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一体;
d)其他。
5、按识别卡供电方式分类
a)无源;
b)有源。
6、按识别卡的工作频率分类
a)特高频(300M~3GHz);
b)超高频(3G~30GHz);
c)其他。
7、按功能分类
a)非连续监测式;
b)连续监测式;
c)其他。
a)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人井时刻、出/人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b)系统应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c)系统应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d)系统应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
a)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人井总数及人员、出/人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b)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人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区域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c)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A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人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d)系统应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人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人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e)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f)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g)系统应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100433B
系统一般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识别卡、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中心站硬件一般包括传输接口、主机、打印机、UPS电源、投影仪或电视墙、网络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和配套设备等。中心站均应采用当时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并满足可靠性、开放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应为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软件应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系统及其软件、识别卡、分站、传输接口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MT 209、MT/T1004、MT/T 1005、MT/T 1007、MT/T 1008、AQ 6201、AQ 6210等标准的有关规定,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系统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严禁由于设备在设计、制造中的隐患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为确保产品质量,系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安全标志”。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我监狱准备安装RFID人员定位系统,有谁知道哪所监狱已经实施...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尝试推动基于RFID的监狱管理方案,但是推广效果欠佳,说真正完全做完的项目目前还没有,但是正在实施的有几家!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系统人员定位分站的无线收发数据板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人员随身携带的KGE26标识卡进入低频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后被激活(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
1、最大位移速度: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 m/s。
2、并发识别数量: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80。
3、漏读率:漏读率不得大于10。
4、识别卡电池寿命: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2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
5、识别卡电池工作时间: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
6、最大传输距离:
最大传输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a)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 m;
b)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 km;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可串人可靠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但所串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最多不超过2台。
7、最大监控容量
最大监控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系统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
b)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 000个。
8、最大巡检周期: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
9、存储时间:
存储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a)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A限制区域时刻、进人分站识别区域时刻、出/人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
b)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
10、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人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 min。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1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 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 矿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 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结合 嵩山煤矿有关文件要求和公司 系统使用管理实际,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嵩山煤矿。 第三条 必须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充分保证 系统运行使用、 维护。 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 可靠、正常运行 第二章 安装、使用与维护 第四条 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AQ1048-2007)规定,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 本功能: (一)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 数、班次、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规定
1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 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 矿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 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结合 嵩山煤矿有关文件要求和公司 系统使用管理实际,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嵩山煤矿。 第三条 必须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充分保证 系统运行使用、 维护。 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 可靠、正常运行 第二章 安装、使用与维护 第四条 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AQ1048-2007)规定,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 本功能: (一)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 数、班次、迟到、早
建立一个矿用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山东新云鹏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更是关乎国本,尊重生命的明智之举。不仅能在事故发生后,提供及时的人员位置情况,更能快速有效的展开营救,在安全生产中也能明确的掌握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即能合理安排和调度工作,提高煤炭生产管理水平。
矿用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的井下与地面通信子系统:
矿用人员精确定位系统(www.xypdq.cn)负责完成井下与地面的数据传输,主要有三个功能模块:基站接口、传输线路和地面端接口。通信可以用RS-485或现场总线等工业控制中的远程传输技术来实现。对该子系统的要求是:系统的容量大、传输可靠、协议简单、安装与维护成本低。
1、基站接口
接口主要完成基站数据到传输线路的通信,由于基站主控芯片功能有限,若没有集成接口则需要设计接口电路。
2、传输线路
根据选定的通信方案来确定传输线缆的类型,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和井下其它监测系统共用传输线路,节省成本。
3、地面端接口
与计算机的通信可以采用标准串口(RS-232),但传输线路却不能使用RS-232这种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因为这种通信的距离太短(小于等于15m)。因此与基站部分相同,可以设计接口将传输线路转换为RS-232与PC机进行通信。
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电源管理步骤:
1. 进入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管理程序
2. 选中人员考勤定位系统菜单项“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对话框弹出
3. 选择待查看设备,选择电源管理标签页,点击读取设置
4. 选择空闲类型和空闲时间,保存修改
人员考勤定位系统期望结果: 如果在设置的空闲时间内如果设备没有任何操作,设备将进行空闲处理(休眠或关机)不建议客户使用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第52号令下发的《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第五条:“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培训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指导、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企业有关资格证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实施省属煤矿企业、所辖行政区域内中央企业煤矿子公司、分公司及其所属矿井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以及煤矿矿长资格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