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专家系统及煤矿巷道支护智能设计系统概述
第3章 煤矿巷道支护设计方法
第4章 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智能分类
第5章 基于工程类比煤矿巷道支护参数神经网络预测
第6章 基于FLAC3D煤矿巷道支护设计智能优化
第7章 煤矿巷道支护矿图辅助绘制系统
第8章 煤矿巷道支护智能设计系统知识库与推理机建立
第9章 煤矿巷道支护智能设计系统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基于煤巷支护技术发展背景,系统介绍了现代煤巷支护理论、方法以及专家系统及其在煤矿中的应用情况;重点讲述了煤巷支护方案决策系统,包括巷道围岩智能分类子系统、FLAC3D数值模拟优化子系统、工程类比子系统及绘图子系统;特别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对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
没有啊,河南中翔支护厂家一直生产的有9号矿工钢,而且销售量特别大
支护形式、支护工艺、支架强度计算、地质状况、顶底板岩性、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支架间距、支护形式图及断面图。
不知道所知道的边长是水平距还是斜长,如果是水平距公式为:tan(高差/水平距);如果是斜长公式为:sin(高差/斜长)。
柳泉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参数优化与工程实践
为解决柳泉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的技术难题,以该矿-700m轨道下山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工程类比、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包括:锚杆直径增大为20mm,间排距变为700mm,增设了\"三花\"式布置的锚索支护,从而提高了支护强度。工程实践表明,围岩控制效果显著,巷道两帮及顶板下沉量均减少2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条件类似的巷道锚杆支护提供了依据。
煤层巷道支护设计
五虎山煤矿 9号煤层巷道支护设计 姓名: 刘晓晨 班级: 安全连 1201 学号: 311201010217 时间: 2015年 5月 1日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占全国煤炭总量的 80%以上 , 神华集团年煤炭产量超过 1亿.t 所属矿区煤层埋藏较浅 ,上覆为风积 砂岩 ,因此顶板管理及围岩支护与其他矿区不同 .本文利用 RFPA岩石 破裂过程分析系统软件 ,对神华集团乌达矿区五虎山煤矿 9 号煤层巷 道围岩变形和破坏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 ,并根据模拟结果 ,分析 了随着煤层上山的掘进中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特征与来压特点 ,揭 示了煤层顶板的破断及煤壁支撑压力的变化规律 .五虎山煤矿隶属于 神华集团 ,由于生产接续的需要 ,将对 9号煤层进行开采 . 9 号煤层平 均厚度 3·5 m,煤质松脆 ,直接顶以泥质页岩为主 ,中间夹有砂岩 ,平 均厚度 4·8 m,节理裂隙发
《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是在10多年来软岩工程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汇集了煤炭、冶金系统软岩巷道工程支护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最新成就编撰而成的。《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从现场软岩巷道工程设计施工的实用性出发,明确阐述了软岩的概念及分类,系统介绍了软岩矿井巷道工程支护理论及设计方法,集中体现了中国矿业软岩巷道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理论依据系统、设计方法可靠、施工技术全面、监测手段完备。 《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可作为从事软岩巷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特别是《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中的智能设计系统,既有分析设计的功能,又有自动编写报告的功能,把基层工程技术人员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100433B
在井巷支护过程中和支护后,对巷道围岩稳定性、支护工作状况进行的监控和测试工作。支护监测的任务是预报支护的安全程度,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修改支护设计,有效地维护好井巷工程。
以喷锚支护为例,支护监测有下列几方面的应用:(1)按测得的围岩允许的最大变形量,设计支护结构的合理的柔性。(2)按测得的围岩松动圈尺寸设计锚杆的合理长度。(3)按测得的围岩变形时间效应,确定两种支护合理间隔时间。(4)按一次支护喷层应力大小设计二次喷层厚度。(5)按测得的锚杆受力情况,调整其参数。
监测方法:包括测试位移量和收敛量两种方法。位移量测试包括测试巷道周边收敛值和围岩内部位移值。
内容提要
本书概括总结了我国煤矿40多年来岩巷光爆锚喷支护的经验,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基本
理论与实践,介绍了锚杆支护技术的科研成果的新技术,列举了许多不同地质条件下岩巷、硐室、采准巷道、工
作面、开切眼锚杆支护的实例,推荐了一批锚杆支护施工机具、仪表和材料,图文并茂,通俗适用,是近年来
有关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较为全面、系统、实用的技术培训教材和专业参考书,对于提高煤矿职工锚杆支护
技术的理论和设计、施工技术水平,促进锚杆支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书可供在煤矿生产建设中从事开拓掘进、井巷施工的各级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以及科研、设计人员和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作为锚杆支护技术培训的主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