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主要用于矿井岩层内部载荷应力、围岩离层变化信息的监测。系统通过对工作面和巷道周围的岩体内部应力变化的监测,可为矿井地压初期预测和趋势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2100433B
1、监测主站 1)防爆型式:本质安全型“ExibⅠ”; 2)接入容量:≥255点; 3)井上通讯方式:RS485、以太网接口、单模光纤接口;下位通讯:RS485; 5)通讯距离:≥20Km(光纤) ≥5Km(RS485); 2、无线传输分站 1)防爆型式:本质安全型“ExibⅠ”; 2)传输方式:与主站传输方式RS485;与围岩离层监测仪、可定向钻孔应力计传输方式为无线传输; 3)传输速率:与主站传输速率:2400bps;发射功率:(-40~-10)dBm;中心频率:(2.40 0.05)GHz; 4)通讯距离:与围岩离层监测仪、可定向钻孔应力计之间传输距离≥50m(井下可视无遮挡)。 3、无线中继器 1)防爆型式:本质安全型“ExibⅠ”; 2)通讯方式:2.4GHz ISM无线通讯; 3)传输方式:DSSS;发射功率:(-40~-10)dBm;工作频段:(2.40±0.05)GHz; 4)通讯距离:≥50m(井下可视无遮挡)。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由主机.和分站.和探头.分站分为井下分站.和井上分站.主机设在地面.有主要电脑控制.探头有CO CH4 O2 风门传感器和电动传感器.其中电动传感器.可以检测所有电气设备的开停.风门传...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监测安装标准,要求:地点安装数量+检修数量+前两项之和的20%(备用),为最低数量。
我工作就是给矿山安装通信监控的,现在只在吉林省做 。我们是用年中兴设备,主要是用OLT连接光纤下挂ONU 上网 电话 和监控 矿上有监控室。矿井里设备也要用电源会别加UPS电源,作为停电备用。停电一、...
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
1 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保障煤矿职工 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 规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及 行业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 煤矿。 第三条 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 认定为冲击地压矿井;未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开采煤层、 煤层顶底板经鉴定具有冲击倾向性,并且采掘过程中煤粉量 超标、有煤炮或钻孔钻进中有卡钻、吸钻、异响等动力现象 的,均按冲击地压矿井管理。 第四条 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 实际控制人,下同)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 责防冲的全面管理工作;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是 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负责防冲的技术管理工 作;其他副职在分管范围内负落实责任。 第五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I 摘 要 现代化煤炭生产企业离不开现代化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为各 级生产指挥者和业务部门提供环境安全参数动态信息 ,为指挥生产提供第一手 资料 .通过对被测参数的比较和分析 ,为预防灾害事故提供技术数据 ,便于提前 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对被测参数实施实时有效的控制 ,及时实现自动报警、 断电 和闭锁 ,便于制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 ,能及时指示最佳救 灾和避灾路线 ,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 ,提供决策信息。 本文针对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要求,改善了 煤矿监测监控的系统组成,并根据东荣二矿各种地质灾害实际情况,提出了东 荣二矿一井数字监控、视频监测监控系统的设备选型以及应用等问题的最优方 案。 关键词 监测监控系统 传感器 视频监控 II Abstract Modernization of coal production enterp
冲击地压实时在线监测预警的基本原理是岩层运动、支承压力、钻屑量与钻孔围岩应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工作面前方采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找到高应力区及其变化趋势,实现冲击地压危险区和
危险程度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
可实现以下功能:
● 井上计算机动态显示监测参数、报警;
● 井下现场显示数据和报警;
● 监测数据自动记录存储;
● 连续监测曲线显示、分析;
● 历史数据查询及报表输出;
● 综合分析及顶板安全评估分析。
● 局、矿顶板动态监测网络功能
● 网络用户Web访问模式在线动态监测;
● 数据库数据信息共享;
● 综合分析及顶板安全评估分析;
● 监测日报网上报表;
系统结构与组成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环行总线结构,可涵盖全矿井多类型矿压参数监测。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兼容井下通讯电缆、光缆专线、以太网络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监测参数包括:工作面支架作阻力检测、围岩离层运动检测、锚杆载荷应力检测、岩层(煤层)内部应力检测四个方面。
系统的监测功能组成
监测系统由井下和井上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监测系统有4个不同监测功能的子系统组成。4 个监测子系统从功能上加以区分,硬件结构使用统一的总线地址编码,系统的实际布置上分站可以混合排列,监测服务器通过通讯协议区分数据类型。井上检测服务器(计算机)可接入矿区局域网络,支持网络在线监测和信息共享。
井上监测信息与报警网络
如图 2,井上监测信息与报警网络包括:1)数据接收单元、监测服务器;2)矿井办公局域网和客户端。井下监测网络通过井下的监测主站接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交换机或光纤或通讯线缆将数据传送到井上。当使用工业以太环网时传输数据,选用主站的RJ45 接口并将主站设置成NPORT(以太网联网服务器)模式。当选用电话通讯线路时将主站配置成RDS(基带差分传输) 通讯模式。
监测服务器采用工业级PC,扩展了RDS 数据接发通讯单元。工业PC 配置Earthnet 以太网网接口(RJ45)与局域网交换机连接。监测服务器获取井下以太环网NPORT 接口监测数据时需保证与环网相通的物理链路。本系统监测分析软件CMPSES 运行Windows 2003 server 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采用C/S 和B/S结构,支持矿井局域网客户端模式和Web访问模式。CMPSES 监测分析软件支持GPRS/CDMA 公用数据传输网络的图文短信群发信息和报警功能。监测服务器连接GPRS/CDMA数据接发单元,根据软件的配置信息,授权的手机用户可接收不同的数据信息和报警服务。报警信息分2级:预警信息和紧急报警信息。
井下部分硬件组成
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井下部分包括:通讯主站、测区通讯分站、测区压力监测分机、顶板离层监测传感器、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传感器、钻孔应力传感器以及防爆型供电电源和通讯电缆组成。井下部分采用两级隔离485总线,通讯主站下位总线连接测区通讯分站,最大可连接16 个测区分站。测区通讯分站承担不同的监测功能,一般一台通讯分站负责监测一个开采工作面及回采巷道,测区内总线连接压力分机、离层总线式传感器、锚杆总线式传感器、钻孔应力总线式传感器。每个通讯分站最大可连接64个监测站点(分机或传感器),可满足国内大型矿井多采区布置的矿压监测需要。不同类型的监测站点采用统一编码。通过通讯协议中的标志符区分参数类型。通讯主站内置RDS-100、PTS485、DE311 通讯接口,分别支持电话线、单膜光纤、以太网(TCP/IP协议)数据传输。井下通讯主站可通过电话线路、单模光纤或以太环网与井上的监测服务器连接连接。
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专题培训教材》是编者对近20年冲击地压事故进行总结、分析的结果,对冲击地压知识掌握、事故救援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专题培训教材》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对全国煤炭系统的职工和培训机构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办法》共7章54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了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和责任主体。首先,确立了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原则;其次,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分工;第三,进一步明确了煤矿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
(二)完善了冲击地压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一是明确并细化了冲击地压矿井的范围和管理要求;二是规定了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防冲制度,并建立专业防冲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健全了防冲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按吨煤不少于15元加提安全费用,专款用于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四是将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三限三强”上升为法律规范,重点规定了限人员、强支护制度。
(三)强化了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具体措施。一是确立了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危险性评价制度,煤矿企业应当根据评价结论编制防冲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二是确立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监测制度,细化了监测设施、监测技术、预警机制以及紧急处置机制等;三是对作业现场冲击地压防治作出了具体规范,细化了卸压施工、检验方式和工作面支护的具体要求,并对智能化开采、巷道作业、现场撤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四)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保障责任。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我们在草案中单设“保障措施”一章,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在隐患排查治理、采煤信息协调、煤矿经营考核、新技术研发、矿震监测和台网建设等方面,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与服务。